李煜被譽為“千古詞帝”,,他的詞首首都是經(jīng)典,尤其是他“歸為臣虜”之后的作品,,意境開闊,,情真意切,是他用淚,、用血,、甚至用生命凝成的,比如這首《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仍有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東風到了,,春天來了,春天之后,,秋天也會如期而至,,春去秋來,循環(huán)往復(fù),,永無止息,。可是,,故國在哪里呢,?它只能在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 宋太祖開寶八年,,即公元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押至汴京,。從此他過著名為王侯,實為囚徒的生活?!按夯ㄇ镌隆笔悄敲疵篮?,詞人卻在盼望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是那么醉人,,卻引發(fā)了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 作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11子,,他本無望繼承皇位,,況且他對做君王也不感興趣,。但隨著前面5位兄長的去世,,命運把他推到了南唐國主的位子上。但他接手的南唐已在北宋的虎視眈眈中艱難求生,,只能靠向大宋支付巨額供奉來換取短暫的安寧,。李煜知道,,這種日子不會維持多久,大宋一統(tǒng)天下已經(jīng)勢不可擋,。于是,,他就在這有限的時間里,盡情享樂,?!斑€是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間正春風”,他就在這春花秋月中縱情聲色,,不理朝政,甚至枉殺諫臣,。此時的李煜身居小樓,,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滿懷愁緒,,他的心中有留戀,,有憤恨,,也有悔恨,。 故國盡管“不堪回首”,,但卻不能不“回首”,,那些曾經(jīng)屬于他的金陵華美宮殿,,如今應(yīng)該還在,只可惜已經(jīng)改變了顏色,,就像那山河易主一樣,。詞人將往昔與今昔,,美景與悲情作對比,,尤其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世的滄桑作對比后,把自己的一腔悲憤傾瀉而出,,終于逼出最后這千古絕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人自問自答:如果有人問我有多少憂愁,?它就像那春江流水,滾滾東去,,永無止息,。把抽象的“愁”,用奔流的“水”作喻,,生動而貼切,表現(xiàn)了愁恨的深遠綿長,,沒有盡頭,。 李煜這種比喻廣受后世借鑒,。秦觀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賀鑄的《木蘭花》“漫將江水比閑愁,水盡江頭愁不盡”,;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等,,這些詞家大咖們都是以水喻愁,但卻不是過于直率,,就是說得過火,,都沒有李煜的感人和恰到好處,。 后人更給了這首詞極高的評價。黃魯直和沈雄說,,這是李煜最好的詞,;譚獻說,,這是神品,足以與李白詩篇比肩;王世禎說,,這是千古至情之詞,。而這首《虞美人》為李煜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也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宋太宗趙光義看到這首詞后,,勃然大怒,,頓起殺心。你惦念故國的宮殿,,就是想重回故國呀,?就是想再當南唐國主呀,!于是在公元978年的7月7日,,賜酒毒死李煜,,那天正是后主42歲生日,。 《虞美人》之后,,再無李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