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絕句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絢麗多姿,又寫出了江南景色的廣闊和深邃,,受到世代人們的贊譽,。 詩一開始,,便以“千里”著筆,,僅僅用了十四個字,展現(xiàn)出一派江南景色:遼闊的江南平原,,到處鶯歌燕舞,,一片柳綠花紅,村莊坐落在水邊,,城郭依附著小山,,更有到處可見隨風飄展的酒旗。紅綠相間,,山水相依,,村莊與城郭相互映襯,鶯歌使山村更加幽靜,,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使這些景物錯綜而又和諧地構成一幅富有立體感的山青水秀的畫卷,這充滿生機的景色,,給人以明朗開闊的感覺,,令人心旌搖蕩。 詩人用典型化的手法,,把鶯啼,、柳綠、花紅,、水村和山郭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統(tǒng)一在一小幅畫中,,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春景之中。 詩寫到此,,詩人對這幅春景圖的描繪仍嫌不足,,于是又添上一筆,,勾勒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景色。 從前兩句看,,鶯歌燕舞,紅綠相映,,酒旗翻飛應該是晴天之景,,怎么忽然又有“煙雨”了呢?千里范圍之內,,天氣的陰晴自然不能一統(tǒng),,何況又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江南呢?金碧輝煌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詩人又特意讓它掩映在無邊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迷離朦朧的感覺,。這種畫面與色調,,與山明水秀柳綠花紅相映成趣,使這幅江南春景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詩意也更加深邃,。“南朝”二字,,給這幅畫平添了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寺”極言佛寺之多,。 南朝宋、齊,、梁,、陳幾代朝廷,從君主到世族,,因迷信佛教,,曾不惜占用大片土地,,在都城內建立大量的佛寺,以求神的庇護,,然而神靈并未保護他們的河山千古,,而作為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結晶的建筑物,卻因其富麗堂皇點綴了江南都市的風光,,使其在煙雨朦朧之中,,別具一番風采?!岸嗌贅桥_”與“四百八十寺”的意義重復,,更引起人們的遐想。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春色的贊美,,詩人在這首寫景的絕句中,曲盡其妙,,充分體現(xiàn)出絕句的言短意長,、含蘊深遠的特色,給人以含蓄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