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詠物詩略說 1,、定義 詠物詩是指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借以抒發(fā)思想感情的詩歌,。好的詠物詩,要使所詠之物與所抒之情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具有和諧自然之美,;要即物生情,“情”附“物”上,;要虛實得當,,點化自然;要由小類大,,由此及彼,;要取“物”貼切,寄寓新穎,。力求做到四個統(tǒng)一:“不即”與“不離”的統(tǒng)一,,“入物之內(nèi)”與“出物之外”的統(tǒng)一,“不是此物”與“恰是此物”的統(tǒng)一,,客觀形象與主觀感受的統(tǒng)一,。 2、詠物詩的特點: 既然詠物,,要實寫其形態(tài),、色澤特征,或?qū)懫渌幁h(huán)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于物] 從整體構(gòu)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 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 【二】詠物詩的分類 從詠物的不同方式來區(qū)分,詠物詩則可分為賦體詠物詩和比體詠物詩兩大類,。前者以描摹物態(tài)為主,,后者以托物言志為主。 1,、“賦體詠物詩” “賦體”詠物詩強調(diào)圖形寫貌,,詩人對事物的形貌、聲色等細微特征特別關注,,重視事物給自己的感官印象,,并且對它精雕細琢,。 例如:駱賓王七歲寫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在詩人的筆下,鵝的形態(tài),、動作被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四種顏色搭配起來,,畫面鮮艷明麗,浮和撥的動作生動準確,。 又如,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把柳樹的特點,、形態(tài)以及柳樹與時令的關系都寫的很好,詩的技巧很高超,,把柳樹說得很好,,很準確,說到家了,。因此,,也不愧為名篇。上面舉例的兩首詩都是對物的描摹寫生,,其中自然也蘊涵著詩人的情感,,但是并沒有寄托詩人的美刺諷喻。--這就是“賦體詠物詩”,。 2,、“比體詠物詩” 特點是托物寓志,借物抒情,。這類詩歌的本意不在物本身,,只是借物來說事,,以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感情,根據(jù)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大致有四種形式,。 一是把“物”人格化?;虿捎锚毎资?,或選擇呼告式,共同特點:把物當作有生命的人給予直接描寫,,讀者幾乎分辨不出哪是狀物,,哪是抒情。 比如高岱《燈蛾》 物性固有癖,,附炎豈我情,。 寧投明處死,不向暗中生,。 這是燈蛾的獨白,,更是詩人的人格宣言。 又如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對后輩的期望全都包含在對海棠花的叮囑之中,。 再如于謙《桑》 一年兩度伐枝柯,,萬木叢中苦最多,。 為國為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 這哪里是桑,,分明是一位倍受冷落的忠貞的愛國志士的畫像。 二是借物議論法,。大致分兩部分,,前半部分狀物,后半部分議論,。狀物為議論創(chuàng)造條件,,議論巧借狀“物”提供的契機。 比如劉克莊《葵》: 生長古墻陰,,園荒草樹深,。 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陽心,。 惡劣的環(huán)境與忠貞的氣節(jié),,無情的冷落與赤誠的忠心,,形成鮮明的對照,議論極其巧妙,,又極有力極深刻,。 又如蔣貽恭《詠金剛》: 揚眉斗目惡精神,捏合將來恰似真,。 剛被時流借拳勢,,不知自身是泥人。 先描摹金剛之形,,揚眉斗目,;后兩句則圍繞“泥人”的本質(zhì)展開議論,以極輕蔑的筆調(diào)無情的諷刺了那些憑借權勢忘乎所以無所不為的無恥之徒,。 再如臧克家《老黃?!罚?/span> 塊塊黃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用揚鞭自奮蹄。 前兩句寫老黃牛勞作的身影,,后兩句則巧加引發(fā),,抒寫了自警自勵奮發(fā)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三是借題發(fā)揮式,。 請看袁郊的《月》: 嫦娥竊月出人間,,藏在蟾宮不放還。 后羿遍尋無覓處,,誰知天上卻容奸。 題目為“月”,,詩人既不描寫月之形,,也不寫月之光,完全拋開了物的特點,,“月”只不過是個幌子,,詩人借它帶出一個傳說,再加以點化,,極深刻的揭露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再看倪瑞璇的一首《聞蛙》: 草綠清池水面寬,終朝咯咯叫平安,。 無人能脫征徭累,,只有青蛙不屬官。 所狀之“物”與所發(fā)之議論好像沒有丁點聯(lián)系,,可是詩人的耳朵似乎特別的神奇,,聽出了青蛙的叫聲里有“平安”二字,,由此,又想到了百姓的不平安,,再想到人不如蛙的現(xiàn)實,。這樣,詩人借青蛙的叫聲,,展開聯(lián)想,,自然而又極具韻味的傳達出了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 四是語帶雙關法,。 有一首詠“針”的詩寫得極別致: 尖頭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生在腳跟上,,只認衣裳不認人,。 詩中的針,尖頭,、沒分量,、只認衣裳,既是寫針,,又是寫人,,無情的諷刺了那些善于鉆營的勢利小人。 杜牧的《嘆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這里的花開花謝,、綠葉成蔭、子滿枝,,既指自然界中常見的景象,,又是說少女的妙齡已過,已然結(jié)婚生子,,借此詩人極其巧妙地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惆悵與惋惜,。 【三】詠物詞鑒賞方法 1、把握所詠之物的特點 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寫所詠之物的形態(tài),、色澤、特征,,追求貼切逼真,,但如果僅僅是客觀的描摹,滿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詠物詩,。也就是說,,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2,、體悟詩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一首優(yōu)秀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隱含生活的道理。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為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jié)。由于作者的經(jīng)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觀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寫同一事物,他們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 3、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或擬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寫,或側(cè)面烘托等 因例說法一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孤雁的特點:與同伴離散,、想念同伴,、孤獨、渴望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情與志:與家人離散,、想念家人,、渴望與家人親友團聚 藝術手法:以物喻人,,擬人,對比 因例說法二 葡萄韓愈 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復扶,。 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須,。 【注】①韓愈于貞元十九年12月被貶謫陽山縣,,元和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他于旅舍中題本詩,。 ②“支離”,,指葡萄不規(guī)則的攀絡狀態(tài)。 葡萄的特點:“新莖猶枯”還很柔弱,,未完全復蘇,;“高架復扶”雜亂攀附,需要照顧扶持 情與志:通過描繪葡萄生長狀態(tài)和需要人多加呵護培育,,表達自己仕途困頓,,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藝術手法:以物喻人,,比喻(“龍須”喻葡萄的藤蔓) 因例說法三 畫菊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 菊的特點:不隨俗不媚時,,傲骨凌霜,寧死不屈 情與志:不愿同流合污,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也不委曲求全的堅貞不屈,。 藝術手法:托物言志擬人 因例說法四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緌: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 蟬的特點:棲高飲露,、生性高潔、聲音遠播,。 情與志:只要品性高潔,,聲名自然遠揚,無須任何外在憑借,。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 借蟬聲遠傳無需借秋風的特點,,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高潔自守品格的熱情贊頌和對才華的高度自信。 因例說法五 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的特點: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1,、2句) 情與志:以小松喻人,,刻畫“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沒,,堅強不屈的精神,,同時也批評“時人”的以身勢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 藝術手法:托物言志,、對比(時人對“小松”的前后態(tài)度)、比喻(小松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