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當家和尚叫住持,,道觀的當家道長叫什么,?說出來你肯定不信,。有些道觀的當家道長為什么也稱“住持”或“方丈”,? 在漢傳佛教的寺院里,,當家和尚被稱為“住持”或“方丈”,,那么,,作為本土宗教的道教,,其道觀或道院的當家道士又如何稱呼呢,?如果老黃告訴你,,我國的有些道觀或道院的當家道士也被稱為“住持”與“方丈”,,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這都是真的—— 比如,道教的全真派,,將掌管道觀或道院中的大小事務(wù)的當家人,、負責(zé)人也稱為“住持”與“方丈”。除了道教的全真派之外,,正一派中的少數(shù)道觀或道院也設(shè)有“住持”與“方丈”,其職責(zé)權(quán)限與全真派的住持相同,,是道觀或道院的實際當家人。 作為本土宗教,,道教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而逐漸形成今天的體系,。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時,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道教”尚未形成,,但道家思想早已成熟,。在佛教傳入中國兩三百年之后,民間的黃老之術(shù),,結(jié)合道家思想,發(fā)展成為道教,。 隋唐前后的道士,,習(xí)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至今,則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時代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qū)別出家道士,。 早期道教道士的位階是同軍事,、行政組織結(jié)合在一起的,,如張角的太平道,十余年間徒眾發(fā)展到數(shù)十萬人,,為方便管理,,遂置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在此,,“方”相當于將軍,。再如張魯?shù)奈宥访椎?,道士最高位階為師君,,其次為治頭大祭酒或祭酒,,最低為鬼卒。 隨著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消失,加之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dān)任的教職,,配以相關(guān)的稱謂,。其中“方丈”一詞就是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lǐng)導(dǎo)者稱謂,,亦稱“住持”,。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住持”本為漢傳佛教名詞,,其本義為“安住之,、維持之”,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持僧,。而“方丈”本為禪寺的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也成為“方丈”得名的原因之一,。 如《維摩詰經(jīng)》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笔艽擞绊懀拼陌僬蓱押=⒆〕种贫群?,方丈專指住持的居室,,后轉(zhuǎn)申為禪林住持,或?qū)煾钢鸱Q,,因而,,“住特”又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而“方丈”本為道教傳說中的海上神山,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故稱“方丈”(“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史記·封禪書》),。 道經(jīng)中說:“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作全真之模范,,律門之綱領(lǐng),,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道教全真派引申了方丈這一詞的內(nèi)涵:“方方一丈之地內(nèi)無雜念者,乃高人,?!币虼耍澜倘媾傻漠敿业篱L也稱“方丈”,。 從“方丈”與“住持”的誕生與演化來看,,植根于中華大地的漢傳佛教與本土道教之間,就是在相互影響中共同發(fā)展的,,“方丈”與“住持”之名,,到底是誰抄誰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