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命運多舛的拓跋珪繼位后,,準備勵精圖治,創(chuàng)造拓跋鮮卑新的輝煌,??纱藭r北魏四周強敵環(huán)伺,北有賀染干的賀蘭部,、南有劉顯的獨孤部,、西有劉衛(wèi)辰的鐵弗部、東有庫莫奚部,、陰山以北有柔然和高車,、太行山以東有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以西還有慕容永統(tǒng)治的西燕,。 外部形勢嚴峻,,國內形勢也不容樂觀。當年,,代國滅亡后,,拓跋珪得到燕鳳的保護,留在了代國故地,,而拓跋什翼犍的小兒子拓跋窟咄卻被苻堅遷往長安,。前秦滅亡后,拓跋窟咄追隨西燕慕容永東歸,,擔任新興太守,。北魏建立后,獨孤部首領劉顯逃往馬邑,,打算趁北魏初建,,政權不穩(wěn)之機,慫恿同為拓跋一脈的拓跋窟咄參與北魏最高權力的爭奪,! 我們知道:拓跋什翼犍的兒子有很多,,雖然在那場拓跋寔君發(fā)動的政變中,一些兒子被殺,,可總有漏網之魚,,拓跋窟咄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看來:作為拓跋珪的叔叔,,既然侄子能夠繼位為王,,我這當叔叔的咋就不可以呢?于是,,拓跋窟咄在劉顯的推波助瀾之下,,領軍進入北魏國境,準備武力奪權,。 拓跋窟咄的到來,,使北魏朝廷暗流涌動,,民眾惶恐不安。在拓跋珪身邊甚至出現(xiàn)了近臣與拓跋窟咄暗通款曲,,準備發(fā)動政變的情況,。拓跋珪一方面采取高壓手段,完成了內部清洗,,一方面加強戰(zhàn)備,,并與后燕聯(lián)手,隨時應對戰(zhàn)爭的發(fā)生,。 公元386年十月,,北魏與后燕聯(lián)軍在高柳(今山西陽高縣)大敗拓跋窟咄,拓跋窟咄帶領殘兵西逃,,依附鐵弗部,,后被鐵弗部首領劉衛(wèi)辰所殺。經此一戰(zhàn),,拓跋珪的王權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公元387年六月,,拓跋珪乘勝討伐獨孤部,,劉顯大敗,投奔西燕,。公元388年,,拓跋珪大破庫草奚部。公元389年,,拓跋珪大破高車部與吐突鄰部,,并擊敗支持吐突鄰部的賀蘭部,賀染干,、賀訥率部投奔后燕,。 公元 391年,拓跋珪起兵討伐柔然,。柔然首領缊紇提投降,。緊接著,拓跋珪兵峰直指世仇鐵弗部,,劉衛(wèi)辰之子被擒,,劉衛(wèi)辰為部將所殺,宗族五千多人被族誅,。 此戰(zhàn)之后,,除了后燕與西燕,北魏已擊敗大部分強鄰,,黃河以南諸部都已歸降,,北魏國力大增,,成為了當時中國北方實力最強大的政權之一。 歷史上,,拓跋與慕容歷來是世婚之邦,,就連拓跋珪的祖母,都是來自前燕的公主,,而從輩分上論,,拓跋珪還是慕容垂的外甥。 前燕與代國先后被前秦滅亡后,,拓跋和慕容都暫時蟄伏,,直到淝水之戰(zhàn)前秦戰(zhàn)敗,兩部才復起建國,,慕容部建立后燕,、西燕,而拓跋部建立北魏,。后燕建立的時間比北魏要早兩年,,當時,后燕定都中山,,占據(jù)整個河北地區(qū),,實力頗為強盛。而剛剛興起的北魏,,內憂外患,,末路窮途,拓跋珪的王位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北魏的求援,后燕向來是有求必應,。 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無非“利益”二字,。難道慕容垂對拓跋珪的支持與幫助,,僅僅是出于對姻親關系的尊重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慕容垂始終都希望,,將拓跋珪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成為自己的藩屬國,。所以,,在出兵幫助拓跋珪擊敗拓跋窟咄之后,慕容垂以藩王禮,,賜拓跋珪西單于印綬,,封上谷王,。 而剛剛繼位的拓跋珪,急需外部支持,,只要是能給北魏提供幫助的,,都可以無條件全盤接受,所以二人一拍即合,,一時間,,使者往來不絕,兩國關系格外融洽,。 可隨著北魏陸續(xù)擊敗周邊強鄰,,國力日漸強大,逐漸引起了后燕的警惕,。于是,,發(fā)生了,后燕扣留北魏使者拓跋觚,,并向北魏索取名馬被拒事件,,直接導致了北魏與后燕的關系破裂。 拓跋觚 拓跋觚,,是拓跋珪同母異父的弟弟,。當年,拓跋珪的生父拓跋寔死后,,賀蘭氏被拓跋寔的弟弟拓跋翰收入帳中,生下了拓跋觚,。代國滅亡后,,流亡在代國故地的賀蘭氏,不僅帶著拓跋珪,,還拉扯著拓跋觚和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拓跋儀,。所以,拓跋珪與拓跋觚是患難之交,,關系非常親密,。 拓跋觚被扣留在后燕之后,曾率領左右數(shù)十名騎兵,,殺死看守打算逃回北魏,,可途中被慕容寶擒獲,帶往中山,。后燕國主慕容垂待他非常優(yōu)厚,。眼看逃歸無望,拓跋觚便安心學業(yè),,熟讀經書,,后燕宗室對他的學問都非常欽佩,。 后燕與北魏走向決裂之后,拓跋珪派使者前往西燕,,拉攏新的外交伙伴,,意圖在戰(zhàn)略上孤立后燕??膳c后燕相比,,西燕國力弱小,對后燕無法構成實質威脅,。 公元394年六月,,后燕進攻西燕,西燕慕容永向北魏求援,,拓跋珪急派五萬大軍東渡黃河,,屯兵于秀容(今山西省忻縣)。其實,,拓跋珪這次出兵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援助西燕,,而是希望在后燕與西燕兩敗俱傷的情況下,收取漁翁之利,??珊笱嘬姽萘鑵枺谠娢粗恋那闆r下,,西燕國都長子迅速陷落,,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將三十多人被殺,西燕滅亡,。 這下,,在北魏與后燕之間所有的緩沖與障礙都消失了,兩國陷入對峙,,魏燕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