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蜀軍中有兩位悲劇人物:一個是死于黨爭的魏延,,另一個則是被魏軍剖腹取膽的姜維,。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不少人覺得姜維才是諸葛亮欽定的接班人,,而魏延反倒不受重用,。不過,,參照正史來看,魏延不受孔明待見是真,,姜維是諸葛亮欽定的接班人是假,。 正史中的諸葛亮,,總共安排了兩位接班人,一個是蔣琬,,另一個是費煒,。但可惜的是,這兩個人都沒有認(rèn)真貫徹諸葛亮的北伐方針,,尤其是蔣琬主政時,,只有一次主動攻擊魏國,而費煒掌權(quán)時,,則是定期派小股部隊襲擾,,做做樣子而已。不過,,接替費煒的姜維,,卻有一幅“鐵桿硬漢”的架勢,連年北伐,,甚至比諸葛亮還強(qiáng)硬,。 劉備死后,諸葛亮,、蔣琬,、費煒和姜維四人主政的這段時間,大體可以分為三段: 前段的諸葛亮和后段的姜維,,都是強(qiáng)硬的主戰(zhàn)派,,連年北伐;中間蔣琬和費煒主政期間,,則是安于生產(chǎn),,盡量避免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以休養(yǎng)生息為主,。 由于歷史上姜維和諸葛亮的做法頗為一致,,而且諸葛亮在世時,對姜維也是比較器重,。所以,,稗官野史和歷史小說,開始渲染和夸大諸葛亮與姜維的“師徒關(guān)系”,,并給人以姜維才是諸葛亮接班人的錯覺,。 自劉備奪取益州,、漢中后,,一直對劉璋舊部和蜀地士人心懷戒備,在任用官員時多半倚重早年的親信及其后代,,甚至對于一些降將的待遇也勝于蜀地官僚,。這使得蜀漢到后期時,人才出現(xiàn)了斷層,,并且沒有得到蜀地人士有力的支持,。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及現(xiàn)代影視作品中,多半強(qiáng)調(diào)的是軍事戰(zhàn)爭,。首次影響,,姜維的角色顯得更為重要,出鏡率相當(dāng)之高,。而且,,為了凸顯魏延的狹隘與猜忌,更是不斷地美化姜維,。如此一來,,不少人都認(rèn)為,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 可實際上,,在諸葛亮心中,最看重的人是蔣琬,。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蔣琬負(fù)責(zé)籌措糧草,同時領(lǐng)導(dǎo)者丞相府的官員處理政務(wù),,顯得成熟干練,,才華卓著。也正因如此,,在諸葛亮病重時,,面對劉禪使者,他第一個推薦的接班人便是蔣琬,,第二個則是費煒,。 而魏延雖然軍事才能較強(qiáng),可他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心胸狹隘,、鋒芒畢露,、恃才傲物,。在陳壽所撰的《三國志》中,曾直指魏延的性格缺陷: 延既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dāng)時皆避下之,?!度龂尽の貉觽鳌?/p> 也正因魏延過于矜高,才令其他將領(lǐng)不滿,,最終與楊儀鬧翻,,自己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雖然不高,,但終究還是善于識人的,,勢必不會讓魏延接班,甚至?xí)ζ浯蠹臃婪?。如此以來,,魏延自然不會受到重用?/p> 所以說,,歷史上諸葛亮的接班人并非姜維,而是蔣琬和費煒,,只是后來姜維掌權(quán)后,,積極北伐,在軍事上繼承了諸葛亮的方針,,又經(jīng)野史和小說的演繹,,才讓大家覺得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甚至覺得是諸葛亮設(shè)計讓馬岱除掉了魏延,。 |
|
來自: liuhuirong > 《三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