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醴陵的縣驛館,,大門原有一幅木質(zhì)楹聯(lián),,上書: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lián)的撰寫人是湖南醴陵縣淥江書院的老師左宗棠,,左宗棠因應醴陵縣令的要求,,為接待兩江總督陶澍而撰。清廷的封疆大臣陶澍是湖南首批出仕的朝廷大官,。1836年春天,,60歲的他由長江逆流而上,在江西檢閱軍務后,,由萍鄉(xiāng)入湖南,,回老家益陽安化省親,故經(jīng)過醴陵小息,。為陶澍這樣級別的朝廷大員,,醴陵縣令忙不迭準備接待迎迓,,除公館被裝飾一新外,驛館大門還得有一幅好楹聯(lián),。 你可別小覷了這種楹聯(lián),,它往往寥寥數(shù)字,但方寸之間,,卻大有講究,。除意境深邃、格律貼合,,文采斐然外,,而且還得要百般奉承上司,,不顯山不露水地大拍馬屁,,是故難度極大??h令文墨不深,,周遭都是刀筆小人,只得延請時任醴陵淥江書院老師的左宗棠代寫,。 這種楹聯(lián)在寫成刻成匾聯(lián)時,,字面上也絕對沒有代筆作者的姓名痕跡。左宗棠撰寫的這副不長不短的只有26個字的楹聯(lián),,卻用盡了渾身的解數(shù),,耗費了許多的心血。最終,,讓醴陵縣令的溜須拍馬,,得以盡善盡美,給縣令的仕途大大加了分,,但想不到的是,,這幅對聯(lián)卻給一直不得志的左宗棠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并徹底改變了左宗棠的人生軌跡,。 這副楹聯(lián)幾乎字字有典故或由來,,上聯(lián)“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與貴賓兩江總督陶澍的一生不但字字關聯(lián),,而且還曲盡了褒揚歌功之能事,刻意避免了阿諛奉承的肉麻俗套,。 “春殿語從容”,,對聯(lián)的首句就提及宣宗道光皇帝在養(yǎng)心殿東暖閣接見陶澍的大喜事。在紫禁城,,道光皇帝爺傾聽了陶澍對國事大政的看法,,肯定了他革新除弊,,創(chuàng)“票鹽法”,把鹽稅市場化,,繁榮了江淮經(jīng)濟,,同時也為清王朝增加了巨額的稅收;道光爺還大力表揚了陶澍和江蘇巡撫賀長齡聯(lián)手振興了江浙民間航運業(yè),,首次組織完成了清代官民并舉對京畿地區(qū)大規(guī)模物資漕運(包括南方鹽茶,,絲綢布匹,谷物油料等),。君臣二人相談甚歡,,非常開心,議罷軍機大事,,皇帝為彰顯國君仁愛親近,,故意問起了安化資江河畔的那塊印心石,說:“陶愛卿啊,,你出來為國家做事一晃就20多年了,,不知道你家鄉(xiāng)的那塊印心石,是不是還在啊?” “廿載家山印心石在,,”皇帝不但知曉陶澍出仕已二十余年,,知曉陶澍家鄉(xiāng)安化有一塊印心石,而且還知曉陶澍就是在這石頭邊上讀書長大的,,暗暗嘉許陶澍像印心石一樣的堅強,,冷靜,持重和忠心,,真是皇恩浩蕩啊,。賜見談話完畢后,宣宗皇帝還親筆題了“印心石屋”四個字,,賜給陶澍,。從此,陶家就把這四個字當作傳家寶,。這一“曠代之榮”,,是多大的恩寵啊。 下聯(lián)借陶澍的遠祖陶侃曾經(jīng)掌督八州軍事的典故,,引出陶澍遠祖一脈的光榮歷史,,展現(xiàn)出家鄉(xiāng)父老對陶澍榮歸故里的祈盼。下聯(lián)出句“大江流日夜”,,本是南北朝謝玄暉《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一詩的首句,,此處被左宗棠信手拈來,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貙ψ×松下?lián)的“春殿語從容 ”,,格律中規(guī)中矩,,完全無可挑剔,。在楹聯(lián)中,左宗棠運用“春殿”,,“語從容”,,“大江”,“流日夜”等詞句意象,,巧妙地道出了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親近皇澤的經(jīng)歷,,暗示了他兩江總督陶澍在華東一帶高企的政聲,導引出楹聯(lián)下聯(lián)的后面一句“八州子弟翹首公歸”,,表達了湖南八州民眾對陶澍的敬仰和對他榮歸故里的歡迎,。左宗棠運用他淵博的文史知識,引出了陶澍的遠祖陶侃曾經(jīng)掌督八州軍政的輝煌家族史,,更為此聯(lián)增色不少,。 注:陶侃(259年-334年)東晉時期名將。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后逐漸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興元年(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州江州二州刺史,、都督八州(東晉設有徐州、揚州,、豫州,、荊州、江州,、寧州,、廣州、交州共8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3] 整個聯(lián)語對仗工整,,音韻鏗鏘,,寥寥數(shù)字,將陶澍及其先祖的歷史榮耀,,悉數(shù)囊括,,敬仰之情溢于文字之外,。想當年,這位年過花甲的封疆大吏讀完此對聯(lián),,該是多么的激動?。?/span> 兩江總督陶澍當即提出要見楹聯(lián)的撰寫人,。 左宗棠來了,,一個25歲的年輕人,醴陵縣淥江書院的教書先生,,名為山長,,實為民辦學校的教師。二人寒暄入座后,,陶澍與左宗棠素昧平生,,一個是兩江總督,一個是教書匠,,其差距之大等同于現(xiàn)今的一個大軍區(qū)司令和一個多次參加研究生考試但未被錄取,,只能回老家教書的普通知識份子。兩江總督這個官職相當于現(xiàn)今的大軍區(qū)司令,,另外還兼管著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的政務,,可謂是東南軍政第一人,,地位非常顯赫。接談不久,,陶澍就覺得這后生談吐不俗,,文思如泉,針砭時政,,刀刀見骨,。最可貴的是,這后生對于軍務韜略還很熟悉,,并寫有6本軍事著作:《料敵》《定策》《海屯》《器械》《用間》《善后》,。 與左宗棠一席晤談后,陶澍已視左為奇才,。他決定推遲歸期與左宗棠長談,。一老一少談古論今,越發(fā)投機,,有時竟然不知東方之既白,。就為此,兩江總督在醴陵多住了七天,。 在左宗棠與陶澍醴陵一晤的第二年,,即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去參加北京科舉會試,名落孫山,,再次落第,。他順流東下,去江寧找了陶澍,,陶留他作了個兩江總督府的四品幕僚,。有人說陶澍這樣做,是為了作秀,,以博天下讀書人的擁戴,。但后來不久,陶澍以兩江總督之尊,,主動提出讓他的獨子陶桄(時年6歲)與左宗棠的長女(5歲)定婚,,兩人于1847年完婚。[4] 不久陶澍去世,,左宗棠離開江寧,,于1840年至1847年在安化陶家給陶桄當了八年私塾老師,并協(xié)助料理陶家事務,,期間他廣讀陶家藏書,,經(jīng)營柳莊,鉆研農(nóng)學,、輿地,,編成《樸存閣農(nóng)書》,并對鴉片戰(zhàn)爭予以關注,,提出“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應對方針,。 注:柳莊,。1844年,32歲的左宗棠用教書薪水的積蓄約900兩白銀在湘陰縣柳家沖,,置薄田70畝,,親自設計監(jiān)工,建成了一座占地4.29畝,、有48間房屋的磚木住宅,。因其摯愛柳樹生命力旺盛、百折不撓,,起名“柳莊”,。從1844年柳莊建成入住到1857年遷居長沙,左宗棠與他的家人陸陸續(xù)續(xù)在柳莊居住了13年,。[2] 其實,,陶澍也是國學巨擘,,能詩工對,楹聯(lián)高手,,研究陶淵明的詩歌多有專著出版?zhèn)魇?。陶澍其人的品格文章,只要看看他為河南汲縣白云閣題寫的楹聯(lián),,就可見若雷所言不虛: 卅二色神仙寶光,,也似佛、也似儒,,出世還入世,; 五千言道德真嗣,亦稱師,、亦稱祖,,可名非常名。 因陶澍,、曾國藩,、胡林翼等名臣慧眼識英雄,左宗棠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發(fā)揮,,1852年(咸豐二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之際,,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任幕僚,。1853年,,左宗棠隨張亮基入湖廣總督幕府,張亮基調(diào)山東巡撫后,,左返鄉(xiāng),。1854年4月,42歲的左宗棠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1856年,左宗棠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之功,,被任命為兵部郎中用,,賞戴花翎。1858年,,在駱秉章的保薦下,,左宗棠加四品卿銜。1860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并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zhàn),。1861年,,曾國藩疏薦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太平軍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補授左宗棠為浙江巡撫(1862年1月),,督辦軍務。1863年(同治二年)升閩浙總督,。最后官至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輕騎都尉,、賞穿黃馬褂、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等七個頭銜,,堪稱肱股重臣。[2] 然而,,左宗棠最偉大的功績是他率湘軍全面收復了新疆,。清同治以來,沙俄等外藩侵占了伊犁,,覬覦北疆,。李鴻章主張放棄“塞防”,拒不發(fā)兵,,散布“出兵必敗”,。左宗棠力排眾議,以古稀之年,,出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義無反顧地抬著棺材(扶棺西征)率部出玉門,,越荒漠,在迪化立起了保衛(wèi)國疆的大營,。左宗棠以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一月驅(qū)驟三千余里”, 于1875年指揮擊潰阿古柏軍隊,收復烏魯木齊及和闐等地,,使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繼而他又屯墾邊疆,廣種糧,,多植樹,,改造沙漠,新疆至今還有不少他和他的部下栽下的柳樹林,,稱為“左公柳”,。 注:左宗棠兩次率部西征,一路進軍,,一路修橋筑路,,沿途種植榆楊柳樹。不出幾年工夫,,從蘭州到肅州,,從河西到哈密,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凡湘軍所到之處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連綿不斷,,枝拂云霄,,這就是被后人所稱的“左公柳”。[2] (本文內(nèi)容主要摘自陳若雷的博客) 參考資料 1,、《陶澍與左宗棠的聯(lián)緣》 2012-12-17 10:44 2012-12-17 10:44 星期一 作者:陳若雷 來源:陳若雷德博客 |
|
來自: 齊一攝現(xiàn)美 > 《音影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