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王朝,,但是這個王朝并沒有延續(xù)多少長時間。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就迅速取得了天下人的響應,,此后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劉邦就率軍攻進了函谷關,,消滅了秦朝,。而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我們大部分人也都將其歸結(jié)為是因為秦朝的苛政,,人民不堪忍受秦朝的嚴酷統(tǒng)治,,所以才紛紛揭竿而起。 其實,,這也完全是正確的,,因為秦朝所實行的歷法也十分嚴厲,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和自己的皇陵,,為了抵御匈奴,,還征發(fā)幾十萬的民眾去修長城等等,總之,,大興土木,、苛捐雜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終才導致了戰(zhàn)亂,,而戰(zhàn)亂的最終結(jié)果就是秦朝的滅亡,。關于這一點我們在賈誼的《過秦論》和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就能看得出來。 但實際上,苛政只是導致秦末亂局,,最終亡國的主要原因,,但并不能算是唯一的原因。 陳勝吳廣起義 我們在看待這段歷史的時候,,只將秦朝的暴政視作是秦朝滅亡的唯一原因,,而往往會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前提,什么大前提呢,?那就是在秦朝建立以前,,中國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從西周到戰(zhàn)國長達800年之久的封建統(tǒng)治時期。要知道,,封建制度下的各個政權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怎么理解這一點呢?舉個例子,,當時的秦國人看待魏國也好,,還是看待燕國也好,實際上這就跟我們現(xiàn)在看日本人或者韓國人是一樣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主權體系和統(tǒng)治邏輯,。 但是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就立刻將原來的封建制轉(zhuǎn)變成了“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亦可稱為‘帝國制’),,所以人們自然難以適應,。所以如果我們在看待秦朝滅亡原因時能將這個大前提給考慮進去,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秦朝的滅亡遠不止是苛政那么簡單,。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秦末的起義軍領袖和各個諸侯的首要目的,,也并非都是想推翻秦朝,,然后自己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大一統(tǒng)政權。而主要目的是讓天下重新回到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格局中來,。 秦始皇像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陳勝吳廣起義,、項羽起義和劉邦起義的原因了。 陳勝吳廣起義,,并不是將自己獨立于秦朝之外新建屬于自己的政權,,而是沿用魏國的名號,怎么說呢,?也就是說,他們的目的是為了重新建立魏國,。而項羽為什么叫“西楚霸王”呢,,實際并不只是說項羽要稱王稱霸。項羽其實只是楚國的王,,之所以叫西楚,,是因為原先楚國的東邊封給了臨江王,、長沙王、九江王這些人,,所以項羽的地盤也只是原來楚國西邊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西楚”。至于說“霸王”,,那完全是項羽的自詡,,因為他把自己比作齊桓公這樣的霸主,所以才自稱為霸王,。 項羽——劇照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說明的是。在劉邦攻進咸陽城以后便和百姓們約法三章,,但是項羽來到咸陽后卻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兩者完全不同,為何呢,?因為劉邦嚴格來說沒有明確的國家,,本身就是秦國人。所以他攻進咸陽之后,,秋毫不犯,,是因為他早就將秦國作為自己的囊中物,所以自然不能怕壞自己的東西,,但是項羽就不同了,,項羽是楚國人,所以就完全沒必要留下這些東西,。 所以,,對于當時的那些諸侯也好,各路的王也好,,甚至是百姓們也罷,,他們的主流觀點都是,秦國是侵略者,,我們把它打倒,,然后就可以回到過去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制,各過各的,,多美好,。但是終究歷史不會開倒車,帝國制只是暫時失敗,,接下來還會有人接過這一接力棒,,繼續(xù)將帝國制繼承下去。后來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正是這一制度的最好繼承人之一。 劉邦——劇照 綜上,,秦國的滅亡實際上除了秦國本身的苛政以外,,實際上還是兩種不同制度之間的對立關系,秦國的滅亡正是由于對延續(xù)幾百年的封建制操之過急的想改為帝國制,,但是就因為時間太短,,所以人們一時難以接受,而想改變這一切,,只是單純武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的是長時間的探索與結(jié)合才能實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