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圣賢對話,,與經(jīng)典同行三國時候的徐干在《中論》中說:“君子必貴其言,,貴其言則尊其身,尊其身則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h2>即人一定要看重自己的言行,,自重言行才能得到自尊,得到自尊才能弘揚(yáng)自己的道,,闡明自己的教化自重是君子修身的準(zhǔn)則,,一言一行都要自重,一事一物都要自重,,一時一刻都要自重,。 有了自重才能要求別人尊重,有了自重才能免除侮辱,、輕慢,,才能立身于世,建功立業(yè),。 孔子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古代的君子,,不會輕易出言,,就是害怕招來出言之后卻做不到的羞辱。君子和小人對于忠信有著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君子將忠信視為做人的根本,,唯恐自己有一絲做得不足的地方,他們?yōu)榱俗非笾倚?,不惜拋棄所有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p> 而小人則不然,,他們認(rèn)識不到忠信對于人生的重大意義,也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合忠信的要求,。 荀子說:“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言辭不信實(shí),,行為無常則,眼中只有利益,,為了利益不惜背棄任何諾言,,這就是小人。 可見,,自重言行是一個君子必備的修養(yǎng),,是高尚人格的體現(xiàn),任何不愿被歸類為小人的人都應(yīng)注意這一點(diǎn),。 此外,,自重言行也是一個人安身的根本。不輕易出言,,言出必當(dāng),,這樣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認(rèn)同,避免無妄之災(zāi),;言辭輕佻,,浮夸無實(shí)的人一定會為自己的輕浮付出代價。 孟子說:“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h2>很多人習(xí)慣輕易發(fā)言,、輕易承諾,說些不著邊際,、無中生有的話,,就是覺得自己說了嘴上一時痛快,卻不用承擔(dān)什么責(zé)任,。 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可笑的,,無論誰都會為自己不負(fù)責(zé)任的言辭付出代價。經(jīng)常誹謗造謠的人,人人都會厭惡他,,遠(yuǎn)離他,,喜歡說空話大話的人,沒人會相信他,,都輕視他,,這還是最輕微的責(zé)任。 至于那些隨使答應(yīng)別人,、忽悠別人而不去兌現(xiàn)的人,,那些進(jìn)讒言陷害別人,沒事惹事譏諷別人的人,,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加巨大了,。 明人劉基在《郁離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輕易做出承諾,做了承諾又不兌現(xiàn),,最后連命都丟掉了,,這就是說前不考慮,說后不踐行,,輕視自己言辭的結(jié)果,。 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但如果不恰當(dāng)?shù)厥褂?,它就會變成傷人的利器,,變成自己取禍的根源。試看我們身邊的那些爭吵打架,,有多少是因?yàn)榭谏嘁鸬摹?/p> 本來相交甚好的朋友,,因?yàn)樽龀隽瞬荒軆冬F(xiàn)的諾言而反目;一個桌子上吃飯的好友,,因?yàn)橐粌删洳磺‘?dāng)?shù)难哉撁娲蟠虺鍪?;本來毫不相識的路人,因?yàn)閹拙洳欢Y貌的話語而互毆,。 古人云“言多必失”,、“勿多言,。多言多敗”,都是告試人們要自重言行,。子貢喜歡品評他人,孔子就用“賜也賢乎,?夫我則不暇”來告誡他;子張?jiān)儐枮楣僦?孔子就用“多間疑,,慎言其余”來勸誡他,。 無論是立身處世,還是為官治民,,人都要慎言慎行,、少說多做,如此才能取信于人,,才能樹立自己的威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