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xí)慣于引用《西游記》第2章菩提祖師的“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塵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來說明《西游記》己經(jīng)具有“三教合一”思想。其實,用“三教合一”來闡明《西游記》中宗教內(nèi)涵有些欠妥,應(yīng)對三者之間的主次關(guān)系作進一步分析,。一言以蔽之,,《西游記》中的三教關(guān)系為:“儒為立本,道為入門,,釋為極則。”
1,、
《西游記》故事雖最先是佛教故事,但是還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被儒家化了,。它不但表現(xiàn)在故事中將孔圣人和李老君,、如來佛三者一起稱頌,表現(xiàn)在多神并立的泛神論之上,,還表現(xiàn)在孫悟空等設(shè)定的形象言語用到了儒家經(jīng)典,,行為遵照儒家規(guī)范,而評判事物的價值觀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原本上,。儒家精神本來是《西游記》中的宗教文化底蘊,,是為小說之根本。
儒家思想以入世為根本宗旨,,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執(zhí)著,,對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渴望。而儒家的入世情懷,,便被人們具體化為修齊治平,、忠君愛國的思想,。在《西游記》的第7回中,孫悟空與如來辯解大鬧天宮之原因,,認為“靈霄寶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強調(diào)的是對于推翻舊的制度,、建功立業(yè)的向往,。《西游記》中無論唐僧還是孫悟空等,,都是己經(jīng)被儒家化的和尚,,他們的靈魂充滿了積極入世的情懷。
其次,,《西游記》中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是許多個神系的世界,。主要有兩大系統(tǒng),一個是道教系統(tǒng),,以玉皇大帝為主,;一個是佛教系統(tǒng),以如來佛為首的,。這兩個神系是相互并列的,,基本上沒有高下之分。
《西游記》描述的神,、佛,、圣很多,而且相處和睦,。例如,,第2回菩提老祖?zhèn)魇趯O悟空長生之法,認為潛心修煉定能修成正果,,“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此處佛與仙的并列正是說明佛教與道教的并存狀態(tài),。
又如第32回,,孫悟空在回答樵子如何解釋妖魔的問話時說道:“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西方歸佛,,東方歸圣,。北方解與真武,,南方解與火德。有是蛟精,,解與海主,,有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無一不體現(xiàn)了佛道雜糅在一起的特征,。
其三,《西游記》中第7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回首詩寫道“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guī)箴?!本驮诖罅霌P與維護正統(tǒng)道德與秩序,,反對以下犯上,主張“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凳欺心”。
唐玄奘與孫悟空作為佛家弟子,,卻熟知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用其道德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如唐僧對白骨精說道:“圣經(jīng)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贝颂幹惺ソ?jīng)是指的儒家思想大成者《論語》中,,而不是佛教經(jīng)典。
由此看出,,西天取經(jīng)是一個被儒化了的佛教故事,,人物的行為,、以及小說的價值取向都己經(jīng)浸透著儒家思想。所以儒家精神在《西游記》中儒家文化為基礎(chǔ),、為小說立言的根本,。
2、
道教的術(shù)語,,在《西游記》之中是非常多的,。小說第一回標目“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孫悟空那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出身,正是天賦予的,,是人心的純潔狀態(tài),,正合嬰兒之本論,“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這與道家的理論不謀而合。
《西游記》和道教中的關(guān)系頗多,,《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啟蒙恩師就是道家祖師,。第2回中孫悟空夜半向菩提老祖學(xué)習(xí)長生之法時,菩提老祖道“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谠E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jié)。相盤結(jié),,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笨谠E中顯示出對于道家修仙之道的贊美,說明修習(xí)道家之法能夠得道成仙,。
孫悟空功成之后道:“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這其中道,、金丹,、玄都帶有濃重的道家色彩。而且從小說結(jié)構(gòu)來看,,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是由天宮的神仙變化來的,,而后半路出家,最終成為佛陀,,這不正是由道入佛的整體顯示嗎,?
由此看出,孫悟空等三人的修仙煉道經(jīng)歷意義有兩點:一,,長生不老觀點吸引孫悟空三人去修道,。孫悟空見老猴之死,為超脫生死學(xué)習(xí)長生不老之術(shù),,才不畏艱難來到南贍部州,,拜師修道的。豬八戒回憶了自己的修道說:“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有朝大限命終時,,八難三途悔不喋。聽言意轉(zhuǎn)要修行,,聞?wù)Z心回求妙訣,。”
沙和尚則自稱:“皆因?qū)W道蕩天涯,,只為尋師游地曠……沿地云游數(shù)十遭,,到處閑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鄙澈蜕惺鞘苷嫒酥更c,才被引入了修行之大道,。孫悟空等三人的經(jīng)歷驚人相似,,均是從追求長生不老而超脫生死輪回的道教修煉成仙的。
其二,,修煉道教雖然能夠使人超脫生死,,卻不能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這些修煉只是他們后來修成正果的基礎(chǔ),。孫悟空雖在菩提祖師那里雖然學(xué)會了七十二般變化以及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甚至還能上天入地,超越生死輪回,,但卻未能使其心足,,最終落得大鬧天宮而后被困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結(jié)果。
豬八戒雖能達到“三花聚頂?shù)脷w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迎接……款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jié)”,,卻不能夠消除情欲,因調(diào)戲嫦娥,,貶下塵凡,。
沙和尚雖然實現(xiàn)了“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卷簾將,。南天門里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卻因為不夠?qū)P?,失手而打破玉玻璃,結(jié)果被貶下界來,。
他們雖夠名列仙班,,但卻未能做到明心見性,以致犯下了過錯,,受到了懲罰,。他們終在經(jīng)受西天取經(jīng)途中種種磨難后,到達西天,修成了正果,,這說明孫悟空三人通過道教修煉奠定了最后成佛的基礎(chǔ),。
3、
《西游記》中和佛家相關(guān)詞匯有菩薩,、羅漢,、佛祖、觀音,、金剛,、比丘、伽藍,、揭諦等50余種,。也有很多佛教術(shù)語的韻文和佛教經(jīng)典,如第19章烏巢禪師傳給唐僧的《心經(jīng)》中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詩句在小說的后半部分多次提到,。
佛教語言在《西游記》中的運用,如“意馬胸頭休放蕩,,心猿乖劣莫教嚎”,,“猿馬牢收休放蕩,精神謹慎莫崢嶸”,,“馬猴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栓莫外尋”,。其中意,、心等詞在小說中反復(fù)使用,其實也在說明作者用富有哲理性的意向詞句來說明所表達的佛學(xué)主題思想,。
多次使用佛教的術(shù)語,,使得小說在表面故事敘述之上疊加了一個深層的意義結(jié)構(gòu),引起讀者對《西游記》主旨的種種猜測,,使得《西游記》充滿了哲理性與多義性,。
從取經(jīng)原因來看,《西游記》第98回在唐僧師徒到達靈山,,將要拜謁如來時道,,“當年奮志奉欽差,領(lǐng)牒王出玉階,。清曉登山迎霧露,,黃昏枕石臥云霾。挑禪遠步三千水,飛錫長行萬里崖,。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見如來?!敝赋隽朔钪嘉魅ト〗?jīng)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修成正果,,這是自身的修行目標。
而在第100回中師徒四人最終得道成佛,,“一體真如轉(zhuǎn)落塵,,合和四相一復(fù)修身。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正果旃檀皈大覺,完成品職脫沉淪,。經(jīng)傳天下恩光闊,,五圣高居不二門”,這使得佛教道法在中土得以廣泛流傳,,也正是西去取經(jīng)的另一大原因,。
而這師徒四人的最終歸宿,更暗示著小說最終思想的指向是佛教,。唐僧師徒所追求的所謂能成正果指的就是立地成佛,,成佛本來就是他們的最終追求目的。佛法無邊的廣大法力,,帶給師徒四人新的開始,,返還生命的本真。在第98回對這種質(zhì)變進行了描寫,,“功滿行完宜沐浴,,煉馴本性合天真。千辛萬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魔盡果然登佛地,災(zāi)消故得見沙門,。洗塵滌垢全無染,,反本還原不壞身?!?/p>
《西游記》是三教合一的產(chǎn)物和藝術(shù)化的表現(xiàn),。孫悟空的修行開始于道家,后以唐僧為師,,接受佛學(xué),,但孫悟空并不容于道家,也與真正的佛教立場有別。原因就在于孫悟空的性格是正直,、不畏強權(quán)而追求正義,,這是儒家的立場。這個觀點一直穿插在孫悟空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jīng)路上的種種磨練,,甚至最終修成正果,,不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積極入世的表現(xiàn)么?于孫悟空的形象塑造出來的,,我們就真切地感受到“儒為立本,,道為入門,釋為極則”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