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畢生強(qiáng)調(diào)的是一個“道”字,那么道究竟應(yīng)該是怎樣的呢,?大道無名,,并非一般凡夫俗子心中的常道,人們?yōu)樾味系澜⑵鹨粋€至真,、至善,、至美的名相境界,反而偏離了道的真義,?!吧浦c惡,相去若何”善與惡若是往深一層去觀察,,也許是劃分不出距離的。善惡之間,,很難分辨,。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惡果,。比如有時以為做了善事,,救了別人,后來思量,,他們繼續(xù)的生活方式對于其他人來說,,反而是更大的傷害。因此,,善惡之間,,難以捉摸,沒有絕對,。 這則故事看似荒謬,,卻也有幾分道理。你所做的事情,,在自己看來都是對的,,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卻不一定是對的。 “通往地獄的路有時候是用善意鋪成的,?!?span>善心人會好心做壞事,不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也會好心做壞事,。天地自有其道,,人不要自作聰明,妄加干涉,。 有真善美,,便有假惡丑;有天堂,,便有地獄,;有極樂凈土,便有無邊的苦海,。有人甘愿沉淪于罪惡的地獄,,有人情愿沐浴在無邊的苦海,二中取一,,便是背道而馳,;兩兩相忘,才是道有所成,。不執(zhí)著與真假,、善惡、美丑,,便可得其道而逍遙自在,。 其實(shí)美丑與善惡沒有絕對標(biāo)準(zhǔn)。建立一個善的典型,,善便會為人利用,,成為作惡多端的擋箭牌;建立一個美的標(biāo)準(zhǔn),便會出現(xiàn)東施效顰的鬧劇,?!吧浦疄樯疲共簧埔?,”引申開來便是莊子所說的“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從前,,有一位文明遐邇的畫家,,備受贊譽(yù),畫家受到了許多肯定與贊揚(yáng),,希望自己能在藝術(shù)上的殿堂更上一層樓,,于是決定創(chuàng)作一幅圣人孔子的畫像。由于沒有真實(shí)形象參考,,因此畫家花了數(shù)年時間,,慎重尋找自己理想中的模特,最后他找到一位相貌莊嚴(yán),、輪廓分明,、清凈明澈的年輕人,畫家認(rèn)為這就是他所想表達(dá)的圣人形象,,于是他重金聘請這位年輕人當(dāng)模特,。果然,這幅畫展出后,,轟動了藝術(shù)節(jié),畫家被更多的鮮花與贊美包圍,。一段時間后,,畫家又想:如何能夠突破自己已有的高度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與丑的極端對比營造出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效果。圣人是最莊嚴(yán)的,,而惡人是最丑陋的,,那么接下來是不是應(yīng)該畫一幅最丑陋的惡魔像? 堅(jiān)定信念后,畫家開始尋找一位相貌極端丑惡的人,,誓要畫出人間最兇惡并讓人看了就心驚肉跳的邪惡形象,,這一找又是多年。就在畫家尋找未果想要放棄的那一刻,,他終于經(jīng)人介紹在監(jiān)獄中找到一名與他心中所想十分契合的死刑犯,。當(dāng)畫家快要畫完之時,這位死刑犯忍不住哭了出來,說:“幾年前,,我就曾經(jīng)當(dāng)過你的模特,,那時你畫的是圣人;幾年后,,你畫的惡人竟然再次選中我,。” 畫家聽了整個人都愣住了,,他說:“怎么會這樣?。磕阋郧翱雌饋砟敲辞f嚴(yán)光明,,為什么會淪落到如此境地?”死刑犯告訴他:“那時你在畫完那幅畫之后,,許多人都十分推崇我,名利隨之而來,,我想要充分享受人生的快樂,,誰想到吃喝玩樂,將錢財(cái)揮霍一空后竟染上了種種惡習(xí),,造下無邊罪孽,,才落得今天的下場?!?/span> 我們都通過一個詞叫做相由心生,。昔日這位年輕人的心清凈明澈,無私無欲,,沒有迷失,,所以能偶成為圣人的模型;后來迷失于善惡之間,,一遭淪陷,,無法自拔。畫家為了將善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求善之舉最終卻造就了一個迷失的靈魂,。 其實(shí)每個人都本性都沒有差別,所謂“人之初,,性如璞”,,人一生下來本就具有純真的心靈,只不過被后天的欲念所玷污,,變得爭權(quán)奪利,、事事計(jì)較,或因一時糊涂一步踏錯,,步步皆錯,。然而在這茫茫塵世中漂泊,又有幾個人的心能夠不被欲念沾染?保持一顆原有的“初心”,不要為世俗制造善惡美丑的標(biāo)準(zhǔn),,才能避免人們在標(biāo)準(zhǔn)鐘迷失自我,。若無西施之美,又哪會有東施的鬧???自然而然,保持初心,,堅(jiān)守本性,,若人人皆能如此,世間必定是一片祥和,。 而這個從后天返還先天的過程就是修行人的修行過程,。有的人在大山中修行,為躲避六塵之幻,,而培養(yǎng)自己的清凈心,。有的人在廟中修行日日誦經(jīng)拜懺,而為培養(yǎng)自身的道根善芽,。而讓很多人都認(rèn)為的是最難的也就是在俗世中修行,,所謂小隱與山,大隱與世,,說的便是如此,。也許很多認(rèn)為在俗世中修行難得原因是,天天接觸俗世被烏煙瘴氣暈染著,,又有一堆人事物牽絆著,,還要保證自己的清凈心便很不容易。 其實(shí)說難也挺難的,,說簡單也很簡單,。一切只是看你如何去轉(zhuǎn)心。我們不乏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瓷讲皇巧剑此皇撬???瓷竭€是山,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說一個人在涉世之初純潔無暇,目光所及之處一切都新鮮有趣,,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yàn)殡S著年齡漸長,閱歷漸豐,,日漸發(fā)現(xiàn)世事的繁雜,,不愿再輕易相信什么,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如果一個人長期停留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中,便會這山望著那山高,,斤斤計(jì)較,,與人攀比,欲望就會越來越深,,就在此境界中到達(dá)了人生的終點(diǎn),。這也就是為什么許多人在俗世中因?yàn)橐恍┟镉允Я俗约海谄S诒济穆飞辖K結(jié)了自己的一生,。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三重境界并非人人都能達(dá)到,,這是一種撥云見日的豁然開朗,,是本性與自然的契合。心無旁騖,,只做自己該做的,,面對蕪雜世俗之事,面對一切名利與欲望,,一笑而過,,唯求從從容容、平平淡淡,,如此看到的當(dāng)然是山水的本來面貌,,而不是被心靈的欲望所勾畫的山水。對山水沒有形容,,才是真正領(lǐng)略其美的真諦,。但愿每個人都能回歸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自然本性,,不要讓表面的美與丑遮掩住原本的純凈心池,。且把心池掃的干干凈凈,,活出一個真我。所以這一切皆是心得一個升華過程,,當(dāng)一個真正看透之后才會真正懂得生活中修行并不難,,更難得的也是在生活中修行。因?yàn)橹挥羞@樣才會把修行的意義徹底提升到最大,。 來源:微信國學(xué)公共平臺【啟悟儒釋道】只為帶給你一份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