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的悲情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流傳千古,,家喻戶曉。她們演繹了令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激起了人們美好的遐想,,但也留下了許多難以解開的謎團。 一 四大美女傾國傾城冠絕古代,,是中國美女的象征,,成為古今文人吟誦不絕的美好形象??墒?,四大美女中,最少有兩位并無其人,,或者說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她們曾經(jīng)存在過的史證,。 按照傳說,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諸暨的一個浣紗女,。吳越兩國交戰(zhàn),,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困于會稽山,被迫求和,,入?yún)菫橘|(zhì),。釋放回國后,勾踐采用大夫文種的“美人計”,,令范蠡到民間察選美女進獻夫差,。天生麗質(zhì)貌美“沉魚”的西施被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三年的培訓后,,西施被送給了夫差,。夫差從此沉湎美色,無心國事,,走上了亡國之路,。 可是,西施興越亡吳的動人故事只是后世編造累積的精彩傳說,。吳越之間的戰(zhàn)事史有明載,,越王勾踐使用美人計也確有其事,但并無西施參與,。最早最詳細記載春秋歷史,、距離吳越戰(zhàn)事發(fā)生時間最近的《左傳》《國語》,都沒有提到西施其人,,就是權(quán)威的歷史巨著《史記》,,以及西漢的其他著作中,寫到吳越戰(zhàn)事也都沒有出現(xiàn)西施的名字?!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記載,,吳王夫差被困于會稽山后,聽從文種意見,,把越國的美女,、寶物送給吳國的太宰噽,而不是送給夫差,,更沒有西施這個人,。《史記》雖然有著范蠡的詳細記載,,也無論只字提到西施,,更不用說西施與范蠡那些浪漫的愛情故事了。 西施在歷史上的出現(xiàn),,是在一本名為《越絕書》的著作中:“越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于吳王?!比缃裼嘘P(guān)西施的種種故事傳說,,都是源于此。學界普遍認定《越絕書》成書于東漢,,作者是吳越戰(zhàn)事之后五百多年的袁康,,其生平無從考證,,此書的成書年代,、作者、書名,、篇名等學界至今都還爭論不休,,難有定論。這一雜史,,自然無法成為西施歷史存在的確證,。 不過,西施并非子虛烏有之人,?!拔魇泵诸l頻出現(xiàn)于先秦諸子的著作中。管仲的《管子》中有這樣的文字:“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于面,,不能以為可好,。”毛嬙、西施是天下的美人,,臉上滿載著怨氣,,也不能說是美。管仲早于夫差勾踐200多年,,這篇散文中提到的西施自然不是那位越國美人計中的西施,,而是另有其人,是當時婦孺皆知的美女,,或者已經(jīng)是美女的代稱,。晚于吳越戰(zhàn)事一百多年的莊子,兩百多年的東漢賈誼,、陸賈,,四百多年的劉向等著作中也提及過西施,但也都是把她作為美女的形象,,與毛嬙并提,。顯然,此西施非彼西施,。學界普遍認為,,這么多的不同時期著作都提到的西施,是古代美女的代稱,,同樂府中的羅敷一樣,,不是特指一人。上述諸家著作中雖然出現(xiàn)西施的大名,,自然不能作為越國諸暨浣紗女西施存在的史證,。 貂蟬也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 如今其形象植根于人們腦海中的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后為義女,長得國色天香,。其時董卓獨攬大權(quán)橫行霸道,,心懷篡逆之心,又有驍勇異常的義子呂布相助,。王允意欲除此“國賊”,,設(shè)下“連環(huán)計”,先把貂蟬暗地許給呂布,,又明著把貂蟬送給董卓,,貂蟬從中撩撥,使董卓,、呂布父子兩人反目成仇,,呂布殺死了董卓,。 同王昭君一樣,貂蟬這個大美人也不見于正史記載,。陳壽的《三國志》和范曄《后漢書》這兩部記載漢末三國歷史的權(quán)威正史,,都無貂蟬其人,雖然載有呂布與董卓相互殘殺的內(nèi)容,,但不是王允使歌女連環(huán)離間計所致,,據(jù)《三國志》記敘,是源于呂布與董卓的婢女通奸,。 也許是呂布偸情這一史實觸發(fā)了后世文人的靈感,,在后世的文學作品中,貂蟬出現(xiàn)了,。那個引起呂布與董卓情殺的人不是董卓的婢女,,而是成為甘愿獻身的王允義女貂蟬。最早表現(xiàn)這一劇情的是元代的《三國志平話》話本和《連環(huán)計》《關(guān)大王月夜斬貂蟬》等雜劇,。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繪聲繪色地編造出貂蟬后花園拜月,、王允巧施連環(huán)計、呂布大鬧鳳儀亭等系列精彩故事,,光彩奪目的貂蟬從此走進了人們的心中,。 四大美女之稱始于何時,無從稽考,,從最后出場的貂蟬面世時間推斷,,應(yīng)該是在元明之際。但不管何時,,經(jīng)千百年的演繹傳說,,四大美女是一個整體,家喻戶曉,,成為中國美女的象征,、美的化身,,表達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西施和貂蟬的虛構(gòu)不是今日才為人所識,但人們沒有拋棄她們,。四大美女不能分割,,更不能煙消云散。四大美女已經(jīng)深入人心,,已經(jīng)不能從中國人的視野中抹除了,。 二 西施、貂蟬和楊玉環(huán),,除了有大美女的光環(huán)外,,還有為人不齒的“紅顏禍水”之稱,。 西施和貂蟬一登上歷史舞臺就有特殊的身份:美人計中的一顆棋子;有著明確的任務(wù):色誘吳王和董卓,、呂布,。毛宗崗說,她們“以衽席為戰(zhàn)場,,以脂粉為甲胄,,以盼睞為戈矛,以顰笑為弓矢,,以甘言卑詞為運奇設(shè)伏”,。她們不辱使命,吳王夫差迷戀西施的美色,,尋歡作樂,,不理朝政,國家日衰,,終于為越國所滅,。呂布為了從董卓手中奪回天姿國色的貂蟬,用他的慣使武器畫戟結(jié)束了董卓的生命,,袁紹等十多路諸侯討伐無能動董卓一根毫毛,,一個貂蟬就翦除了專權(quán)兇暴的漢賊。 用今天的話語表達,,西施,、貂蟬是不光彩的性賄賂者??墒?,她們身負國家興亡重任,忍辱負重,,以身救國,,古今贊譽不絕,儼然成為巾幗英雄,。 楊玉環(huán)雖然不是“美人計”中的角色,,但她背負的“紅顏禍水”的罵名卻是最甚,稱其是安史之亂“禍本”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一個轉(zhuǎn)折點,,盛唐由此轉(zhuǎn)衰,這已是無可爭辯的史家的共識,。如今,,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認為,安史之亂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中國的封建集權(quán)社會由此走向崩潰,。這并非危言聳聽,。中國自秦而始的封建集權(quán)制度,經(jīng)漢至唐,,達到頂峰,,在一千年中,中國逐步完成了民族和國家的大統(tǒng)一,。而安史之亂給其畫上了句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所說,,安史之亂“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涂炭,,無所控訴,,凡二百年”。其后的趙宋名為統(tǒng)一中國,,其實是宋遼金元分裂對峙,。從此,如盛唐開放包容的各民族融合的強大封建國家,,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中國的土地上,,而且中國逐漸與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潮流漸行漸遠,終于在清朝走到了窮途末路,。 安史之亂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不能把禍水全部潑到楊玉環(huán)身上。但是,,楊玉環(huán)確實逃脫不了干系,。楊玉環(huán)媚上邀寵,唐玄宗李隆基沉湎酒色,、荒廢朝政,,這是安史之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李隆基“重色思傾國”,,看中了自己兒媳,、有“羞花”之貌的楊玉環(huán),不顧人倫,,硬是把楊玉環(huán)納為貴妃,。古今傳誦的白居易《長恨歌》是這樣描繪李隆基專寵楊玉環(huán)而不理朝政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待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楊玉環(huán)因為得到專寵,,“姐妹弟兄皆列土”,其族兄楊國忠擔任宰相,,專權(quán)誤國,。安祿山范陽起兵叛亂就是打著“誅滅奸相楊國忠”的旗號。馬嵬兵變時,,禁軍亂刀殺死楊國忠后,,還是不走,認為楊玉環(huán)是禍國紅顏,,不誅楊玉環(huán)難慰軍心,。如此種種,難怪有論者稱,,安史之亂始于楊玉環(huán),,終于楊玉環(huán)。 紅顏禍水之論由來已久,,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和晉之驪姬并稱亡國的四大妖姬,,同四大美女一樣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種符號和傳統(tǒng)觀念,。把國家的敗亡歸咎于女人,這起碼是為那些昏庸無能,、荒淫無道,、兇殘暴虐的君王開責脫罪。羅隱的詠史詩七絕《西施》,,就深刻地反駁了“禍水”謬論:“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比起生前的情感生活,西施,、貂蟬和楊玉環(huán)的“禍水”污名也許不算什么,。 楊玉環(huán)雖然“三千寵愛在一身”,“姐妹弟兄皆列土”,,榮華富貴不可言,,可是,當禁軍馬嵬兵諫不發(fā)之時,,皇帝也無可奈何,,只能在江山和美人中作出選擇,讓高力士把楊玉環(huán)送上黃泉之路,。一個對楊玉環(huán)恩寵無以復加,、朝暮深情廝守,、夜夜專寵狂歡的皇帝,竟然成為用一條白綾結(jié)束了楊玉環(huán)生命的劊子手,!“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的七七夜半誓言,變成了一片恐怖的殺聲,!楊玉環(huán)情何以堪,!伴隨楊玉環(huán)最后時光的何止是洗臉的淚水! 不過,,楊玉環(huán)的情感傷殘還只在馬嵬坡那段不長的時間,,西施和貂蟬則是長年累月的情感折磨,特別是西施,。她們以色事人,,投懷送抱,竭力取悅的對象是自己必欲除之的敵人,;煽情諂媚,,求愛邀寵,是為了迷亂寵愛自己的人,,使之早日走上覆滅的末日,。而她們視為仇敵的人卻如此地憐香惜玉,寵愛她們,,她們的情感世界沒有激起一點點漣漪,?她們能有平民百姓家的夫妻愛情?毛崇崗說,,“為西施易,,為貂蟬難。西施只要哄得一個吳王,,貂蟬一面要哄董卓,,一面要哄呂布,使出兩副心腸,,裝出兩副面孔,,大是不易”。其實,,西施更為不易,,貂蟬的偽裝時日不長,西施“潛伏”長達十多年,。不管時日長短,,她們?nèi)怏w靈魂離異切割,愛恨情仇交織煎熬,錦衣玉食的富貴豈能消融人格扭曲,、精神情感分裂的苦痛,! 三 四大美女中,,王昭君最為后世贊頌,,有人統(tǒng)計,僅古代吟誦王昭君的詩詞多達700多首,,戲曲小說40多種,。如今在湖北、內(nèi)蒙,、山西,、河南等地有多處王昭君紀念館和作為重要保護文物的墓葬。其他三個大美人都無此綿延千年的身后榮耀,。 王昭君獨享殊榮,,乃因她是“和平使者”。她出塞和蕃,,使?jié)h匈和睦,,“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漢書》)。 梁啟超說過,,商周以來四千余年,,北方少數(shù)民族世為中國患。邊患不絕,,邊境不寧,,戰(zhàn)云密布,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苦痛,。劉邦立國不久便被入侵的匈奴打敗,,在白登被圍困七天七夜,險些喪命,。脫圍后采納大臣劉敬“適女送厚”的和親之策,,以宗室女代替自己的公主女兒遠嫁匈奴,并向匈奴輸財送物,,因此和緩了兩國關(guān)系,。即使如此,匈奴還不斷侵擾邊境,,掠殺邊民搶奪財物,。劉邦死后,匈奴單于寫信給呂后,竟稱“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愿以所有,,易其所無”,公然要呂后這個寡婦和他這個喪偶者茍合,。面對如此奇恥大辱,,呂后雖然生氣,但是國力無法同匈奴一戰(zhàn),,只好忍氣呑聲,,回了一封卑靡的信,自稱“年老氣衰,,發(fā)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漢初六十多年,,盡管漢朝統(tǒng)治者一直采取和親妥協(xié)政策,至漢武帝對匈奴用兵之前和親十次,,還是無法阻止匈奴對漢地的侵略掠奪,。王昭君一女子和蕃而得大漢六十年邊塞烽煙斷滅,豈能不為歷朝歷代推崇,! “漢家議就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清,郭潄玉),,“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元,趙介),,“他年重畫麒麟客,,應(yīng)讓娥眉第一功”(清,葛秀英《題明妃出塞圖》),,詩人不吝贊美之詞寫下了無數(shù)歌功頌德詩篇,,史家不惜筆墨書其歷史功績。王昭君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昭君和蕃,,已經(jīng)超越事件的本身意義,,成為民族團結(jié)交融的象征,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墒牵高^歷史涂抹在王昭君身上的層層光環(huán),,追逐她從繁華的長安走進黃沙滾滾的大漠的腳步,,我們仿佛看到西施,、貂蟬的身影,,她們雖然時代不同,境遇有別,,卻在一條相同的世道上痛苦行走,。 班固稱,“和親之論,,發(fā)于劉敬”,。劉邦被困白登七天七夜時,陳平用計,,獻大量珠寶和一張美女圖給匈奴閼氏,,并說要向單于進獻這樣的美女。閼氏擔心美女與其爭寵,,便力勸單于撤兵,。劉邦由此得以脫險,可是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并沒有消失,,“數(shù)苦北邊”,。據(jù)《史記》載,劉邦問策于劉敬,,劉敬說:“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單于,,厚奉遺之,彼知漢女送厚,,蠻夷必慕,,況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外孫為單于,。豈聞孫與大父亢禮哉?兵可無戰(zhàn)以漸臣也?!眲钫J為很好,,首創(chuàng)和親,把宗室女代替自己的女兒遠嫁匈奴單于,,和親自此成了西漢一朝的外交國策,,甚至穿越近二千年,不因朝代更迭而延續(xù)至清朝才告終結(jié),。 劉敬的和親之論有兩個重點內(nèi)容打動了劉邦:用美女錢財可以安撫無仁無義貪婪的匈奴,;和親可因傳宗接代形成漢匈血緣關(guān)系,使匈奴世代成為大漢子臣,。 美女可以退兵解圍,,美女自然可以安邊撫敵。劉敬不愧為大漢的智謀之士,,把古即有之的美人計創(chuàng)意應(yīng)用到國家的外交政策上,。 和親政策得失,古今多有評說,,頗多爭論,,斥之為屈辱妥協(xié)投降賣國者有之,譽其為保境安邊促進民族團結(jié)交流者有之,。有一說頗為人接受:和親從根本上說,,是為統(tǒng)治者自身的統(tǒng)治目的服務(wù)。女人,,特別是美女,,包括出身高貴的宗室女,都成了統(tǒng)治者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棋子,。 王昭君和西施,、貂蟬雖然身份不同,“任務(wù)”不同,,經(jīng)歷不同,,但是,她們不都是統(tǒng)治者換取利益的犧牲品嗎,! 古今有關(guān)王昭君的作品,,憐其遠嫁、述其哀怨的內(nèi)容甚多,。歷史給予王昭君非常榮耀,,但現(xiàn)實卻令她幽怨無數(shù)悲情萬千。不管是如《漢書》所載,,是漢元帝將她賜給呼韓邪乎,,還是《后漢書》所言,,是她自己慷慨請行的,王昭君一走上和親之道,,成為漢家天子的“肉彈”,,便不可能有舒心展眉之日?!扒лd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今天讀王昭君,,我們的耳邊不是響起她穿越時空的泣淚悲鳴嗎,! (2018,10,,15)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