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來自《楊柳青地名錄》。該書是《楊柳青地名志》的藍本,。 地圖比較詳細地繪制出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楊柳青鎮(zhèn)區(qū)的情況,。我的印象中,串心堂子胡同中間的澡堂子拆于1983-1984年,,而運河故道也是在1984年才填上的,。所以,這幅地圖應該繪制于1984年之前,。 文化館(中間一張拍攝于60年代,,其遠處建筑為群眾影院,拍攝地為文化館,,到1980年還保持著三面坑塘的格局) 過去楊柳青有北國小江南之稱,。70年代末80年代初,楊柳青還坑塘遍布,。當時的文化館(即地圖中所標文化局位置)三面環(huán)水,,只有南面可以通行。它西面的圖書館是1980年建成的,。 楊柳青火車站 楊柳青火車站也是1980年建成的,。舊站在它西面。小時候坐火車要去舊站,。記得那時路的兩邊也都是坑塘,,長著高高的蘆葦。 圖書館 那時的西青道一整天看不到幾輛汽車,,不像現(xiàn)在每天早晨會堵車,。小時候覺得新華路也很寬,,印象里總有馬車來往。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在和平路與建設路之間的新華路西段,,建有菜市場,楊柳青人買菜基本都去那里,。 過去楊柳青有“北國小江南”之稱,。印象中,韓家院子附近,、富有村,、草壩等處皆有坑塘。而十六街的坑塘面積是比較大的,,小時候經(jīng)常在那里看人釣魚,。80年代中期,政府放地給農(nóng)民蓋房,。這些坑塘,、“小江南”的景致也就隨之消失了。 汽發(fā)樓(80年代的菜市場就在這個樓前面) 80年代初,,運河故道雖然廢棄,,但卻仍然美麗,別有意味,。如地圖所繪,,建設路過運河有一座橋,光明路通營建路有一座橋,,而從河沿大街通往光華路則是一個土崗,。春天時,運河兩岸綠草茵茵,,垂柳依依,,紅墻廟土墻斑駁,坐在岸邊青條石上,,如在畫中,。 東姜店胡同 曹家胡同 80年代的楊柳青在我眼里充滿了文化氣息。對比這張地圖與繪于清嘉慶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我們可以看出80年代的楊柳青基本保持了清代中期所存的格局,。一些聚落,甚至胡同都是原汁原味的,。我姥姥家在東姜店胡同,,北面與其相接的是姚家店胡同。據(jù)說,,楊翠喜就是出生在姚家店胡同,。出東姜店胡同南口就是豬市大街,,這條街房屋高大,,青磚碧瓦,。東姜店胡同南口的曹家胡同更是如此。而曹家胡同斜對的老塘子胡同是石頭磨盤鋪路,,兩側(cè)青磚民居,。每每放學總喜歡穿行其中。特別是雨天,,腳下的磨盤路,,墻上的青苔,給人如詩的感受,。 豬市大街 “狀元府”舊貌 裕德堂舊貌(80年代拍攝) 裕德堂舊貌(90年代拍攝) 還記得小學時第一次穿行整條大寺胡同,,看到兩邊青磚房舍,特別是“狀元府”和裕德堂的石鼓,、大門,、品級圖磚雕時,被深深地震撼了,,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家鄉(xiāng)深厚的歷史文化而感到驕傲,。那時古鎮(zhèn)的文化氣息,會浸潤每個楊柳青人的靈魂,。而那也是古鎮(zhèn)的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