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2019-03-15第9版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很早,,文獻與考古資料顯示,,至少在先秦已經(jīng)流行西南一帶,到了秦漢時期沿長江傳布到華中華南,。但是,,真正普遍深入民間生活,是在隋唐時期,,特別是盛唐之后,,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時人曾經(jīng)指出,,飲茶普及民間,,變成僧俗日用的生活習慣,和佛教寺院清修的儀軌有關(guān),,特別與禪宗的坐禪敬茶儀式,,把飲茶、信仰,、生活,、品味、嗜好,,連成了一個共生循環(huán)的生態(tài)模式,。 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錄》卷六說:“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逐成風俗,。起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類甚多?!?/p> 《封氏聞見錄》的作者封演,,比李白要晚了一代,與陸羽是同時代的人,,此書寫于中唐時期,,記載唐明皇時期的資料比較翔實?!端膸烊珪偰俊肪硪话俣摷按藭?,認為此書與唐代小說多記雜亂荒怪不同,“此書獨語必征實”,,事必征實,,可以作為史料看待,在唐代說部中是極為難得的,?!斗馐下勔婁洝分v述了開元時期飲茶習慣的變化,特別指實禪宗的興盛,,影響本來不怎么喝茶的北方人,,促成了全國通行飲茶的風俗習慣。靈巖寺,,在唐代李吉甫編纂的《十道圖》中,,與浙江天臺山的國清寺、江蘇南京的棲霞寺和湖北江陵的玉泉寺譽為“域內(nèi)四絕”,,是唐代四大名剎之一,。 與靈巖寺并列的玉泉寺,曾是天臺宗智顗大師駐錫之處,,禪宗北宗神秀和尚的道場,,在唐代也和種茶與飲茶有一段因緣,,而且是由詩仙李白留下的記錄。李白有一首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寫了篇長序,,記載他晚年寓居南京的時候,他的侄子李英(即中孚和尚)從荊州玉泉寺云游到棲霞寺,,拿出自己的詩稿,,向李白求教。中孚和尚告訴他,,玉泉寺附近叢山環(huán)抱,,有許多乳泉洞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余歲,,顏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異于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睆R里的老和尚真公,,八十多歲了,童顏煥發(fā),,就是喝了玉泉茶的緣故,。中孚特別帶了些好茶給他,“示余茶數(shù)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覿。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fā)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玉泉茶的外觀,,是卷曲重疊的,與唐代流行的餅茶不同,,是曝曬而成的散茶,,因為形狀像人手,號稱“仙人掌茶”,。李白在序中特別交代,,要后世知道,仙人掌茶的來歷,,是始發(fā)自他們叔侄兩人的,。 為此,李白寫了《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一詩: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李白詩名遍天下,仙人掌茶經(jīng)他品題,,自然也就流傳千古,。詩句指出,仙人掌茶是曝曬而成,,可以拍拍洪崖仙人的肩膊,,也就是讓仙人喝得滿意,點出了唐代喝茶的多元多樣面貌,,讓我們知道,,唐代的緇流雅士飲茶,,并非都以茶餅研末,有時也是喝散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