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不可以批評嗎,? 和西方孩子的自信果敢相比,中國孩子一直被認為是缺乏自信的,。上課不敢提問,,上臺不敢說話,有不同意見不敢表態(tài),,有新想法不敢表達…… 這些年來,,很多教育專家和父母都會認為,導致中國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來自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中,,注重批評(如不打不成材),缺少表揚,。而西方則恰恰相反,,更強調的是表揚而不是批評。 孩子真的不能被批評嗎,?批評孩子真的會讓他們喪失自信嗎,?一味地矯枉過正,會不會培養(yǎng)出玻璃心的孩子,? 一個關于批評的實驗 我們一起來看看,,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一個關于「批評」的研究,或許能得到一點啟示,。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著名的「成長型思維」就是她提出來的,。 研究選取了 67 名幼兒園小朋友,讓他們玩假裝游戲,,用洋娃娃代表自己,,表演出研究者設計好的情景故事。 這些故事的共同特點是,,孩子在努力的工作或完成任務,。但是,,在過程中,孩子出現(xiàn)了錯誤,,老師給予了孩子的表現(xiàn) 3 種不同的反饋,。 比如,其中一個情景故事是這樣的,。 孩子在玩樂高積木,。老師走過來問,「你能用樂高給我做一所漂亮的房子嗎,?」 孩子很努力地為老師做一個房子,,把樂高拼在一起做成四面墻,還在上面加了一個屋頂,。這時,,孩子發(fā)現(xiàn),他忘記在墻上安窗戶了,。 但他還是對老師說,,「老師,我給你建了一個房子,!」 老師看著房子說,,「這個房子沒有窗戶?!?/p> 故事結束后,,老師給予以下三種反饋中的一種。 「個人批評(Person criticism)」條件下,,老師提了玩積木過程中的幾個錯誤,,最后說,「我對你很失望」,。(個人取向的批評,,是對兒童做出的一種整體性的判斷,焦點指向于兒童自身,。) 「結果批評(Outcome criticism)」條件下,,老師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在這里,,老師批評的是結果,而不是孩子本身,。(結果取向的批評,,反映行為的客觀結果,焦點在于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孩子上,指向具體行為的適宜性,。) 「過程批評(Process criticism)」條件下,,老師說,「積木歪了,,拼的有點亂啊,,或許你可以想出另外的方法來完成?」老師簡單的指出了錯誤,,然后讓孩子考慮其它可能性,。(過程取向的批評,是對兒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運用的策略進行反饋,,焦點指向行為的過程,。) 最后研究者讓孩子們對假裝游戲的經歷,按照「產品評分」「自我評價」「情緒感受」「堅持度」這四個維度評分,。 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 「個人批評組」的孩子們聽到「我對你很失望」后,,對自己的感覺很糟糕,評分最低,。同時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沒有自信,表現(xiàn)出無助,。 這些孩子在情緒感受,、堅持度上的評分也遠遠低于另外兩組(結果批評和過程批評)。這組孩子更有可能在沒有解決完問題前就放棄,。 那更好的批評方法是哪一種呢,? 接受結果批評「這不是正確的做法」的兒童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要好于接受個人批評的兒童,但比接受過程批評的「也許你可以想出另一種做法」兒童要差,。 結果批評和過程批評這兩組孩子,,在產品和自我評價上評分都很高,表現(xiàn)出更加自信,,對自己能力比較認可,。批評孩子行為的結果或過程,讓他們在情緒上容易接受,,感受較好,。 此外,批評孩子行為的過程比批評孩子自身,,能讓孩子的堅持度提升兩倍多,,這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更有可能會迎難而上。 從結果上我們了解到,,接受過程批評的兒童具有更積極的自我評價,,對任務完成的滿意度高,情緒更積極,,對任務的堅持性強,。 而接受個人批評的孩子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無助反應。 批評孩子是個技術活 你看,,批評孩子可真是個「技術活」,。那么當孩子犯了錯,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 克制情緒 孩子做錯了,,我們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一心急,,你可能張口就把話變成了情緒宣泄和對孩子的訓斥,。 可是你知道么?當我們變成吼叫的父母,,孩子的耳朵就自動關上了門,,門口還大大地寫著兩個字:不聽。 >>>> 批評要具體 接下來,,你的批評要具體,,孩子才能聽懂。比如,,相對于「你拼錯了」,,你可以更具體地指出,「這個房間你拼錯了」,。 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發(fā)現(xiàn),,7 歲以前的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不成熟,。 孩子是聽不進抽象的道理的,,只有父母明確地指出,告訴孩子錯在了什么地方,,才有改正的可能,。 >>>> 不貼標簽 過程中,不要給孩子貼標,。比如「你就是個自制力差的孩子」「你就是好吃懶做」…… 它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真的有缺陷,從而放棄自身成長,。 >>>> 親身示范 有時候,,僅僅告訴孩子哪里錯了或如何改正是不夠的。 一開始,,你可以口頭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嘗試,但如果孩子嘗試多次還是不行,就需要你手把手的帶他一起操作,。這個共同改正的過程,,比批評更重要。 >>>> 及時反饋 最后,,無論批評還是表揚,,都要及時反饋。孩子做錯了,,及時指出,;孩子更正了,及時表揚他的努力,。 說完了方法,,再舉個栗子: 你在家輔導孩子功課,有一道題你已經向孩子講解過好幾次了,,可他給你的答案還是錯的,。 這時,你肯定想去做親子鑒定了,!話一直在嘴邊,,「講了這么多次,還錯,!我怎么會生出來你這么笨的,!」(個人批評) 孩子如果聽到你這樣的批評,一定會很難過,,認為自己真的很笨,,以后也很難有信心去學好了。 深吸一口氣,,畢竟孩子還是自己生的么,,再想想你就差自我否定了…… 仔細分析下,孩子出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自己沒說清楚,,孩子沒理解,還是題目太抽象了,,孩子需要更具體的解題方式,? 又或者是,題目本身太難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圍,?不然就是,學的時間太長了,,孩子太累了,,鬧情緒不想學了,? 就像在工作中解決問題,需要先拆解問題,,才能找到「治療方法」,。想要幫助孩子,也需要你先做出正確的診斷,,然后再進行反饋或者支持,。 比如,如果真的是孩子太累了,,不想學了。不妨哈哈一笑,,和孩子輕松一會兒換換腦子,!畢竟雞娃也不在這一天兩天! 結 語 孩子做錯事,,需要批評他的時候,,你的批評是否能做到有建設性,讓孩子感到你是在幫他而非責怪,? 我們要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爸爸媽媽批評你,是向你發(fā)出糾正錯誤的愛心信號,。 直接批評會觸發(fā)大腦的防守模式,,讓孩子下意識就想否認、防御,、應付敷衍,。 長此下去,這些批評的話語,,就像唐僧畫的一個圈,,讓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自信和無助感,。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害怕失敗的,,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失敗。你的反饋,,如果能讓孩子感覺到失敗是常態(tài)的,,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那么孩子才會知難而上,、屢敗屢戰(zhàn),。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改隳芟氲礁玫霓k法嗎?」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是Magic Words。就像俗語所說,,「玉不琢不成器」,。 所以,孩子是可以批評的,。高明的父母,,往往會使批評變成鞭策孩子上進的動力燃料。那些「批評會扼殺天性,,使孩子失去信心」的說法,,并不可信。? 原文參考資料 Kamins, M. L., & Dweck, C. S. (1999). Person versus process praise and criticism: Implications for contingent self-worth and cop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5(3), 835. 作者:ZAPP 編輯:小寶媽,、喵萌,、Z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