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針灸醫(yī)籍中,除了“九針”所代表的更多的治療器械,,實際還有更多的針刺手法,,如巨刺和繆刺。 巨刺和繆刺以“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為理論依據(jù),,與一般的針刺方法不同?!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觀過與不及之理,?!闭f明高明的醫(yī)生懂得右病治左,,左病治右,交叉治療,。這兩種針刺方法得到古人頗高的評價,但由于兩種針法十分相似,,容易混淆甚至錯用,。 巨刺與繆刺同出于《內經(jīng)》?!端貑枴た姶陶摗犯窃斒隽藘烧叩奶攸c與應用,。文曰:“邪客于經(jīng),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jīng),,非絡脈也。”“今邪客于皮毛,,舍于孫絡,,而不去,塞不通,,得入于經(jīng),,溢于大絡,生奇病也,。夫邪客于大絡者,,注右,注左,,下左右與經(jīng)相干,,布于四末,氣無常處,,入于經(jīng)俞,,曰繆刺。故絡病者,痛與經(jīng)脈繆處,,命曰繆刺”,。 巨刺與繆刺針法所針對的疾病,都符合“右病表現(xiàn)在左,,左病表現(xiàn)在右”的特點,,即疾病癥狀表現(xiàn)在病灶側的對側,而針刺始終針對病灶側,,體現(xiàn)治病求本的理念,。但在具體運用上,兩者還是有很多差異的,。 1 病位不同 《素問.繆刺論》明確提出,,巨刺所治病位在經(jīng)脈,正如“邪客于經(jīng),,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jīng),非絡脈也”;而繆刺所治病位在絡脈,,正如原文所說“夫邪客于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jīng)相干,布于四末,,氣無入于經(jīng)俞,,曰繆刺”。 如何判斷病位在經(jīng)還是在絡,,從而選擇巨刺還是繆刺呢,?《素問·調經(jīng)論》給了回答:“身形有痛,九候莫病,,繆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診脈:病位未入經(jīng),尚在絡脈者,不會出現(xiàn)異常的脈象,,此時宜繆刺,;而病位己入經(jīng)脈者,在疾病癥狀表現(xiàn)的對側會出現(xiàn)異常的脈象,,提示此時應運用巨刺,。 2 得氣要求和取穴部位不同 繆刺針刺手法以點刺放血瀉邪為主,類似現(xiàn)代的“腕踝針”,,并不強調得氣,,而強調針刺部位。取穴部位多在手足爪甲處的井穴,、皮部的血絡及絡脈的其他腧穴,。如《素問·繆刺論》述:“繆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素問.繆刺論》曰:“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shù)也”,,《靈樞.經(jīng)脈》指出:“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盛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更簡單的理解是——這是一種以皮部理論為指導的,,關注刺破血絡引發(fā)療效的針刺方法。 相比之下,,巨刺法治療邪己入部位較深的經(jīng)脈,,此時病情多較重,病位更加入里,,應用重手法深刺以祛邪,,即《普濟方》中所述“巨刺者,長針深刺,,以取深邪遠癖也”,,與繆刺不同,巨刺注重得氣,,針刺部位一般取對側軀干和四肢的經(jīng)穴,。 3 針刺用具不同 古籍中對兩者的針具選用沒有作出明確的說明,但當代學者通過總結大量相關文獻后認為:繆刺法針刺的部位在于分布在人體較表淺位置的絡脈,,可通過輕淺點刺絡脈以放其血進行瀉熱,、瀉邪實,,因此,繆刺多用三棱針作為針具,。 而巨刺,,雖然《內經(jīng)》中對其在針具的選用也沒有明確的論述,但是現(xiàn)代醫(yī)家分析歷代文獻后多認為是長的毫針,,例如,,在《普濟方》中有云:“巨刺者,長針深刺,,以取深邪遠癖也”,,而選用毫針作為針具符合其針刺部位較深的特點,便于直達病所,。 4 臨床適應癥不同 兩種針法針對痛癥,、軟組織損傷,均具有較好療效,。除此以外,,結合當代醫(yī)家的臨床實踐,認為以調氣為主的巨刺治療中風偏癱效果佳,,而以理血為主的繆刺,,對實證(如:中風、昏厥,、咽痛,、頭痛)、熱病(如:中暑,、急性熱病)時可以通過點刺局部血絡或井穴放血以瀉實邪或熱邪,,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兩者在適應癥上存在部分差異,。 |
|
來自: niexiangwu > 《中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