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即事——宋·王安石 來自相約八點(diǎn)半 00:00 00:48 鐘山即事——宋·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詩詞文本從《全宋詩》 譯文 山澗中的流水,,靜悄悄的,繞著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綠草,,柔軟的枝條在春風(fēng)中搖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著這明媚的春光,;夕陽西下,耳邊聽不到一聲鳥鳴,,山中顯得格外的靜寂幽曠,。 注釋 鐘山:紫金山,,今江蘇省南京市,。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寫,有感于當(dāng)前事物,。 澗水:山澗流水,。 竹西:竹林西畔。弄春柔:在春意中擺弄柔美姿態(tài)的意思,。 茅檐:茅屋檐,。相對,對著山 ,。 幽:幽靜,,幽閑。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鐘山時(shí)有感而作。 賞析 王安石在晚年罷相隱居之后,,詩歌創(chuàng)作也發(fā)生了變化,,政治題材減少了,寫湖光山色的小詩多了,,壯年時(shí)代的豪放雄奇的風(fēng)格改變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絕、雅麗低回,。這個(gè)時(shí)期的作品在藝術(shù)上則更為成熟了,,有一唱三嘆之感。 這是一首饒有風(fēng)味的小詩,。詩人坐在家門口,,對著澗水、綠竹,、花草,,興趣盎然。不知不覺地,,白天過去,,夕陽下山,,山中十分幽靜,連鳥都不叫一聲,??此泼撊ナ拦剩溥€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詩,,以表達(dá)心中的不平。 在詩人王安石的筆下,,一切都是鮮活的,,都是充滿生機(jī)與活力的,“澗”是鮮活的,,在山間竹林里回環(huán)往復(fù),,奔騰跳躍,唱著歌,,帶著笑流向遠(yuǎn)方,;“竹”也是鮮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維深處亭亭玉立,,舞動(dòng)腰身,,款款弄姿,將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詩人的筆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靜寂,“澗”是幽靜的,,“竹”是幽靜的,,“花草”也是幽靜的,無聲無息,,自生自長,,隨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對坐終日”,,整天整日一聲不響地在屋檐下對著大山靜靜的坐著,,幽閑、寂寞至極,。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安石翻過一層,,變成“一鳥不鳴山更幽”,。對這樣的改寫,前人多有譏刺,,認(rèn)為一鳥不鳴,,山自然更幽,用不著多說,,所以王安石這么一改,,是點(diǎn)金成鐵。王安石的詩與王籍的詩實(shí)際上代表了兩種修辭手法,。王籍是用反襯,。山中鳥雀齊鳴,,聲音撲耳,,是因?yàn)樯嚼镆褯]有人,成了鳥的世界,,鳥才會(huì)如此啼鳴,,就像歐陽修《醉翁亭記》所說,是“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群鳥樂也”。這樣寫,,寓靜于鬧,,更富有情理韻味,經(jīng)常被詩家所采用,,如杜甫《題張氏隱居》:“春山無伴獨(dú)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本褪怯么耸址?。王安石的詩是直寫,從正面渲染靜態(tài),,顯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從詩歌的底蘊(yùn)來說,,王籍的詩更耐讀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詩句入詩,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這首詩從這一點(diǎn)上來說,,改得似乎太不高明,,與他的學(xué)養(yǎng)不稱。從這一反常來考慮,,古人常以鼠雀喻讒佞的人攻擊別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對,,在詩中也許即以“一鳥不鳴”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聽不到這些攻訐聲因此而很高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