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營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有子說:“講信用必求符合義的標準,,才能履行承諾,。講恭敬必求符合禮的要求,才能遠離恥辱,。所遵循的不背離自己的親人,,也是可以效法的?!?/font> 感悟:有子說的“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實際上就是孔子所講的“言必信,,行必果”,,但是“信”必須符合“義”的標準,說出來的話才能兌現(xiàn),,否則寧可不兌現(xiàn),。這一點非常重要,黑社會的人說話也很算數(shù),,也非常講信用,,但是他們的言行不合“義”的標準,這種講信用只能給社會帶來危害,。 至于什么是“義”,?李澤厚先生在《論語今譯》中作如下解釋:“義”可以譯作“正義”、“適宜”,、“合理”,、“恰當”,、“公理”、“規(guī)則”,、“應當”等等,。“義”源于“殺”,,為何殺,?當然有“理由”、“道理”,,并被認為是必要和適宜的,。于是“義”很早就訓釋為“宜”:合宜、適宜等等,,具有某種外在強制性,、權威性或客觀性。再引申為“理”(合理,、公理,、理則等等)或“當”(正當、適當,、應當?shù)鹊龋?,就個體說,就成為行為的準則,、規(guī)范,、義務、責任,。 中國人向來有“舍生取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孟子曾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闭菓{借這樣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在國家處于危難之時,,許多仁人志士為了正義的事業(yè)殺身成仁,慷慨就義,。 我們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誠實守信,、一諾千金優(yōu)秀品德,但是這種品德必須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絕不可為了小團體的利益講“哥們義氣”,,損害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現(xiàn)在,,有些學生受武俠小說或者武俠影視劇的影響,,同學之間拉幫結伙,互相稱兄道弟,,幾個人或者一群人聯(lián)合起來欺負弱小,,甚至為了朋友的一句話,干出一些殺人越貨的事情,。這些學生對朋友可謂一諾千金,,卻損害了他人的利益,違正了正義的原則,。我們不反對同學之間交朋友,,更提倡朋友之間誠實守信,但是朋友之間的交往和講信用不能突破“正義”的底線,,否則就是“狐朋狗友”,。 同樣,我們要教育學生講禮貌,,尊敬別人,,但這種尊敬必須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適度的,,要符合新時代的“禮儀”要求,。違背這一要求,對別人的“恭敬”過分或者不及,,也會給自己帶來恥辱?,F(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在下屬面前高高在上,,橫眉冷對,,但在領導面前卻點頭哈腰,惟命是從,,對下屬的“恭”達不到“禮”的要求,,對上級的“恭”遠遠超出“禮”規(guī)定,這樣的人群眾蚩之以鼻,,領導也看不起,,只會給自己帶來恥辱,。 |
|
來自: liuhuirong > 《論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