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峰距縣城以西30公里的金溪,、臨川兩縣交界之處,可見一山巍然聳立撫河之濱,群峰環(huán)抱如嶂,這便是歷史名山靈谷峰,。靈谷峰寺則坐落在海拔320.6米的靈谷峰巔上。 《太平寰宇記》載:靈谷峰坐落于臨川之東南三十里,山中有石靈像,是以為名,。南北朝時,臨川內(nèi)史,、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見靈谷峰自然景色優(yōu)美,便加以人工修葺,開辟了十大勝景:洗墨池、瀑布泉,、棋坪石,、漉酒泉、南北井,、文印峰,、退心石、駐云亭,、石門關(guān),、古牛石。靈谷峰因石靈而得名,逢靈運而生輝,。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為其三舅吳藩的《靈谷詩集》作序云:“吾州之東南有靈谷者,江南之名山也”。 靈谷峰寺原為道觀,名隱真觀,始建于東晉末年,。不少名家詩人如王羲之,、戴叔倫、顏真卿,、晏殊,、晏幾道,、曾鞏、王安石,、陸九淵,、陸游、湯顯祖等都曾游覽過并留下了千古遺墨,。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13歲的王安石因祖父王用之病故,隨父王益回鄉(xiāng)守孝,曾寄讀觀中三年,為隱真觀內(nèi)的斗姥宮題寫了門匾,。 90年代初,臨川籍臺胞鄭其庭為首,倡議重建隱真觀并主持重建重任,1997年秋竣工。重建后的隱真觀改名為靈谷峰寺,并將王安石手跡“靈谷峰”三字刻成石匾,鑲嵌在前殿山門正中,。 內(nèi)容來自騰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