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余脈,,江西省金溪縣,、臨川區(qū)、東鄉(xiāng)縣三縣交界處的撫州市臨川區(qū)湖南鄉(xiāng)坪山村境內(nèi),,坐落著一座著名的“詩山”,,同時又是我國道教名山----靈谷峰,。該山海拔320.6米,范圍約6平方公里,?!董h(huán)宇紀(jì)》載:“山中有石靈像,因以為名,?!?/p>
靈谷峰主峰東連書鄉(xiāng)金溪,南傍浩淼西去之汝水,,北接重巒疊嶂之東鄉(xiāng),,峙平川而奇駿,倚碧水而凝秀,。諸峰連抱如嶂,,山間多寒泉奇石,以其山峻景秀而名揚天下,,許應(yīng)瑛稱:“靈谷之秀,,甲于東南”。王安石在為其三舅吳藩《靈谷詩集》所作序文中說:“吾州之東南有靈谷者,,江南之名山也,。龍蛇之神,虎豹翬翟之文章,,梗楠,、豫章、竹簡之材,,皆自山出,。而神林、鬼冢,、魑魅之穴,,與夫仙人、釋子,、恢譎之觀,,咸附托焉。至其淑靈和清之氣,,盤礴委積于天地之間,萬物之所不能得者,,乃屬之于人……”,。從此,靈谷名聞天下,。
據(jù)《道教大辭典》記載:靈谷山,,道教名山,。在江西臨川去郡邑三十里,山顛東有牛牯石,,南有灑酒泉,,西有石門關(guān)、退心石,、瀑布泉,,北連文印峰,山之半有南北二井,,水清洌不竭,,井旁立駐云亭、棋枰石,,有靈鶴常集,;其下西南第二峰為謝靈運洗墨池遺跡。盱江之水縈回于前,,西有龍虎之塵湖,、琵琶、云林諸峰,,與巴陵,、華蓋、芙蓉,、軍山,、麻姑、羊角諸山,,環(huán)峙互拱,,巍巍壯觀。歷代常有隱士棲居其間,,勝跡頗多,,并有隱真觀于其間(見《峴泉集》卷三《靈谷山隱真觀記》)。
山水釀詩成佳話
牛牯石
北井
據(jù)《太平環(huán)宇記》載:靈谷峰山中有石靈像,,以此為名,。又據(jù),公元431年,,因“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等千古絕句,而被尊為山水詩宗的謝靈運,,出任臨川內(nèi)史,,他履屐柱杖,常登靈谷峰,,松間賞明月,,石上聽清泉,,山水釀詩,成千古佳話,。清正廉潔的謝公后遭奸臣誣告,,辭官隱居此山,拜佛修行,,辟下洗墨池,、駐云亭、石門關(guān),、南北井,、文印峰、瀑布泉,、灑酒泉,、棋枰石、退心石,、牛牯石等十大勝跡,。后人為紀(jì)念這位賢人,把此山取名為“靈谷峰”,。并在山下建了個靈運祠,,祠址在今湖南鄉(xiāng)樂家村西。
山水詩宗謝靈運(385-433),,東晉和南朝宋時代的詩人,,漢族。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作為我國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詩人,,他雖出身名門且才華橫溢,但仕途坎坷,。入宋后,,遭貶任臨川內(nèi)史(今撫州市臨川區(qū))。臨川任內(nèi),,他卻在靈谷峰上留下一首首千古絕唱和許多動人傳說,。
王安石少時攻讀處
王安石讀書處
而宋仁宗明道二年(1003),13歲的王安石在此讀書三年,,更是讓此山名聲大振,。
當(dāng)年,王安石因祖父王用之病故葬于靈谷峰,,隨父王益守墓,,在隱真觀讀書三年。據(jù)說,那時他很頑皮,,常邀伴游山玩水,而不用功讀書,。有一天竟偷了先生的戒尺逃學(xué),,先生一直追到附近的蛤蟆山才將其逮住,于是十分生氣,,順手折下一根荊條狠狠打了他三下,,此后王安石發(fā)憤攻讀。后來中了進士,,做了宰相,,他十分懷念這位先生?;丶亦l(xiāng)時曾特去拜謝他,,但這位先生早已不知去向,王安石只好步行到當(dāng)初先生打他的那座山上,,含淚向荊條拜了四下,,隨行的文武官員也紛紛下轎下馬參拜。當(dāng)?shù)匕傩諡榧o(jì)念王安石,,曾在此修了一座八角亭,,亭中立一石碑,上書:“文武官員至此住轎下馬”,,從此,,蛤蟆山便改名為下馬山。
謝公辟下神奇勝跡
洗墨池
退心石
沿路聽完靈谷峰的介紹,,隨著蜿蜒曲折的山道,,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一處古跡——洗墨池。在高坡上一個小小的水池內(nèi),,兩只巨型毛筆架在其上,。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有:宋臨川內(nèi)史《謝靈運集》十九卷,,其中很大一部分詩都是在這里作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在宋代就散失了,。到了明代萬歷年間,,李獻吉、黃勉之,、沈道初等人先后將散見于《文選》,、《樂府詩集》、《宋書》以及其他各類書中的謝靈運詩文輯出,編排成書,,刊刻行世,。
謝靈運既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書法名家,。當(dāng)時還常為民間婚,、喪、喜,、慶書寫對聯(lián),。有一天,他在“隱真觀”內(nèi)書寫良久,,伸腰兩手一攤說:“此筆硯久久未洗,,臟也!臟也,!”說罷,,右手所握的筆和桌上的硯臺突然飛出門外,謝公兩眼盯著,,并起身跟隨,,發(fā)覺筆硯落在這個小水渦里,并洗得干干凈凈,。謝公非常激動,,便將此小水渦命名為“洗墨池”。
據(jù)清光緒《臨川縣志》載,,謝靈運“為臨川內(nèi)史……郡游放,,不異永嘉銅陵古蹬,靈谷墨池,,皆其遺跡,。”謝靈運曾在靈谷峰開辟十大勝景:洗墨池,、瀑布泉,、棋枰石、灑酒泉,、南北井,、文印峰、退心石,、駐云亭,、石門關(guān)和牛牯石。瀑布泉出自靈谷主峰間,,穿過山澗,,流至半山,突然下瀉,形成瀑布,,拍石擊岸,,聲震山谷,映日望之如掣練,。瀑布下是一深潭,,潭邊為一陡峭石坡,坡上有古人鑿出的一級級石階,,可拾級而上至山澗,至山頂,,其間一石名“退心石”,。
“三教同源”香火旺盛
靈谷峰寺
半山亭“鄧太夫人廟”
在靈谷峰最高峰,有一座“隱真觀”,,現(xiàn)為靈谷峰寺,。始建于東晉末年,北宋東歷年間,,有前,、中、后三殿和斗姥宮,,觀隨山勢分層建有前殿,,后殿和觀音閣,氣勢雄壯,。殿東有一建筑別致的樓閣名斗姥官,。隱真觀幾經(jīng)興廢,1942年6月,,日寇侵占撫州,,中國軍隊一個排踞上抵抗,因寡不敵眾,,終于失守,。日寇攻隱靈谷峰后便縱火將隱真觀燒毀。賢人當(dāng)年遺跡無一留存,。解放后至今,,在眾多仁人志士的鼎力支持下,峰頂寺廟現(xiàn)已初具規(guī)模,。
靈谷峰寺的圍墻上,,用紅漆寫有四個大字:“三教同源”。這引起了我的好奇,,中國的寺廟看過不知其數(shù),,但如此醒目地寫下這四個字,實屬罕見,我納悶不知何意,。帶著這種疑惑我跨進了這座重建的寺廟門檻,。
不大的寺廟前后分三個廳堂。前廳是道觀格局,,正面雕塑著“道德天尊”等三仙,,周圍列坐著黃、炎大帝,,關(guān)公,、岳武等神像;中廳是“儒教堂”,,供奉著“先圣”,、“亞圣”等靈位;后廳的陳列又是佛教中的“大雄寶殿”模樣,,“釋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居坐方靠壁,,十八羅漢左右排列。主建筑左邊有一觀音堂,,內(nèi)有觀音金身,,堂內(nèi)可供簽之用,預(yù)知禍福,,有求必應(yīng),,許愿還愿,據(jù)稱很靈,。主殿之左后方置“天后宮”供奉“媽媽”,,宮側(cè)塑“三面觀音佛”置于塔頂。右邊是“夫人娘娘”之閣,。東邊是廂房,,為觀內(nèi)大師及香客棲息之所。后殿是“人造神仙巖”,,上面塑滿了不同佛像,,各種動物,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地下天空,應(yīng)有盡有,,所以后殿又稱為“天涯海角”,。
隱真觀四周,名勝古跡甚多,。東北山中葬有王安石祖父及岳父母,;山南有金溪千年古剎疏山寺和現(xiàn)代名人何應(yīng)欽祖籍的金溪車坊,;南側(cè)的黃遠山有明末兵部尚書、抗清名將,、湖南鄉(xiāng)大塘揭家村人揭重熙率兵所掘的長約六,、七華里、連通數(shù)山的世所罕見的“抗清洞”和已拆建水庫的白馬寺,。西坡的戴湖雖已淤塞,,卻是唐代詩人戴淑倫任官撫州時興修的水利工程;北面崇山竣嶺中,,有可與靈谷峰石門關(guān)瀑布相嫓美的瀑布和古書院遺址,,顛連遠許,是有口皆碑的天造巖洞“神仙崖”等,。
先人千古絕唱誕生于此
站在峰頂,,別有一番情致,除了能聽到繞梁樂音和看到旺盛香火以外,,遠眺峰下,更是風(fēng)光無限好,。如此美景,,吸收許多名人競相至此,流連忘返,,吟詩遺墨,。謝靈運的許多著名山水詩均作于此。
唐宋以來,,傾慕謝靈運者,,遐邇來游,顏真卿,、曾鞏,、王安石、陸游等人都在山中留下了墨跡,。宋代“隱真觀”山門上的對聯(lián)是道教名人白玉蟾所題“雨過玉簫清夜月,,一庭黃鶴舞;云深丹灶冷春風(fēng),,幾度碧桃開”楹聯(lián)?,F(xiàn)在重修的寺廟大門兩側(cè)已換了當(dāng)代文化人所撰“汝水壯靈山千秋日月,奔雷催谷雨萬古風(fēng)云”的聯(lián)句,。民國臨川將軍兼遂川,、吉安縣長楊耕經(jīng),留下“隱真開仙境高士修道觀善男信女求神拜佛祈美夢,,靈谷浮云間謝公覽勝地詩人墨客尋芳探幽詠華章”楹聯(lián),。
王安石之父王益,,曾作《靈谷》以言志:“靈谷神仙宅,言歸肆目新,。山光遠如畫,,秋色老于人。世事棋爭劫,,人心海變塵,。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閑身,?!彼未鷧悄蠅蹖懴隆鹅`谷山》,有“吾州喜有靈谷山,,懸崖秀出群峰間,。興來騰身覽絕頂,十步九折勞躋攀,。追尋凌云撫遺跡,,門對長江秋水碧。洪波浩蕩繞山流,,鷺睨鷗窺云樹黑”佳句,。王安石作有《憶昨詩寄諸外弟》:“憶昨此地相逢時,春入靈谷多芳菲,。短垣囷囷冠翠嶺,,躑躅萬樹紅相圍。幽花媚草錯雜出,,黃蜂白蝶參差飛,。”贊美靈谷美景,。據(jù)傳,,斗母宮門額上的三大字也是王安石手書。王安石的祖父王用之死后就葬在靈谷峰上,,王安石隨父親王益在此守墓,,曾在隱真觀內(nèi)讀書三年。他的三舅吳藩作《靈谷詩集》,,王安石為之寫序,,中多溢美之詞,夸獎靈谷“吾州之東南有靈谷者,,江南之名山也,。……”,。宋朝詩人曾季貍游覽靈谷峰時寫道:“高秋八月后,,擇勝來徑行,。黃寇兩三人,淡然亦忘形”,。其迷戀靈谷山色,,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元代東鄉(xiāng)籍詩人艾性夫作《送客至靈谷》:“仙林路細出山腰,,靈谷峰高人紫霄,。立石借為題字壁,倒松因作度溪橋,。雨花濕地人歸晚,,煙草迷川馬去遙。記得玄都種桃處,,黯然分袂各魂銷,。”一展詩人浪漫情懷,。
專家:“江西第一詩山”
一山飛峙撫河邊,,群峰環(huán)抱綠如嶂。文化積淀深厚的靈谷峰,,雖海拔不高,,但卻以其俊秀昭世。
南北朝后,,許多名人競相至此,流連忘返,,呤詩留墨,。其中最著名的有江州刺史王羲之,臨川內(nèi)史謝靈運,,撫州刺史顏真卿,、戴叔倫,臨川才子晏殊,、晏幾道,、王安石、湯顯祖,、肖滌非等,,他們或登臨該山,吟詩作賦,,或仰慕靈谷,,驚嘆絕倫美景,留下不少絕唱,。千古騷客曾鞏,、陸游,、游東升、白玉蟾等,,元詩四大家中的虞集,、吳澄、揭傒斯,,清朝名臣,、學(xué)者李紱都曾登臨靈谷,賞松間明月,,聽石上清泉,,亦有“吊靈運之勞規(guī),撫半山之軼事”者,,把酒臨風(fēng),,別樣詩情。而國學(xué)大師游國恩就出生在靈谷峰下,。其靈氣和神秘,,更讓它成為無數(shù)人們仰慕朝拜的名山?!杜R川縣志》,、《金溪縣志》均記載了大量有關(guān)該山的歷史沿革和趣事,。因此,很多專家學(xué)者稱靈谷峰是“江西第一詩山”。
春秋佳日,,揭勝靈燦者,紛錯如織,。至于金,、臨、東三縣鄉(xiāng)民,,結(jié)伴朝仙,,摩肩接踵,絡(luò)繹不絕,,祈豐年,,俚曲村歌祝 ;求平安香火頂禮拜山,;元酒佳茗,,社鼓旱龍,絲竹管弦者,,鄉(xiāng)約俗成,,從晉至民國,由于民俗文化之積淀,,閭間黎民之精神寄托,,使靈谷峰成為一方詩山熱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