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疾病在不同臟腑和部位,,除了辨證論治外,在每個處方里,,還必須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適當選用引經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一,、十二經常用引經藥 1、足厥陰肝經常用引經藥:柴胡,,青皮,,川芎,吳茱萸等,。 2,、足少陽膽經常用引經藥:柴胡,青皮等。 3,、手少陰心經常用引經藥:是黃連,,細辛等。 4,、手太陽小腸經常用引經藥:黃柏,,藁本等。 5,、足太陰脾經常用引經藥:升麻,,蒼術,葛根,,白芍等,。 6、足陽明胃經常用引經藥:石膏,,升麻,,白芷,葛根等,。 7,、手太陰肺經常用引經藥:桔梗,升麻,,白芷,,蔥白等。 8,、手陽明大腸經常用引經藥:升麻,,石膏,白芷等,。 9,、足少陰腎經常用引經藥:細辛,桂枝,,獨活,,知母。 10,、足太陽膀胱經常用引經藥:防風,,羌活,獨活 11,、手少陽三焦經常用引經藥:柴胡,連翹等,。 12,、手厥陰心包經常用引經藥:柴胡,丹皮等,。 古代醫(yī)家很少講到任督二脈及帶脈的引經藥,。但有醫(yī)家用狗脊,,土鱉蟲做督脈引經藥;用白術,,芡實做帶脈引經藥:用肉桂,,七葉一枝花做任脈引經藥。 上面的十二正經的引經藥,,是中醫(yī)最經典的引經藥,,僅供同仁們在臨床上參考應用。 二,、臨床常用通行十二經藥 通行十二經的藥物一般作用范圍都比較廣,,可作為臨床的常用藥。據清代醫(yī)家姚瀾所著《本草分經》介紹,,以下中藥可通行十二經: 1,、人參 入手太陰經氣分。能通行十二經,,大補肺中元氣,,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補陽以生陰,,崇土以制火,。 2、柴胡 入足少陽,、厥陰經,。在經主氣,在臟主血,。宣暢氣血,,散郁調經,升陽氣,,平相火,。治傷寒瘧疾,寒熱往來,,頭角疼痛,,心下煩熱,嘔吐脅疼,,口苦耳聾,,婦人熱入血室,小兒痘癥疳熱,,散十二經瘡疽熱痛,。 3、香附 通行十二經八脈氣分,調一切氣,,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消積調經,,乃治標之品,,損氣耗血。 4,、乳香 入心,,通行十二經,調氣活血,,祛風舒筋,,托里護心,香徹瘡孔,,能使毒瓦斯外出,,消腫止痛生肌。 5,、威靈仙 宣疏五臟,,通行十二經,行氣祛風破積,,治風濕痰飲諸病,,性極快利,積不痊者,,服之有效,。然大走真氣耗血,用宜詳慎,。 6,、沒藥 苦平,入十二經,,散結氣,,通瘀血,消腫定痛生肌,。” 7,、防己 入膀胱。去火邪,,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濕熱,,療風行水,,降氣下痰。性險而健,,惟濕熱壅遏及香港腳病,凡下焦?jié)駸嶂露幉煌ㄕ?,用此治之,。有二種,漢防己治水用,,木防己治風用,。 8、牛蒡子 瀉熱散結,,宣肺氣,,清喉理嗽,利二便,,行十二經,,散諸腫、瘡毒,、腰膝滯氣,。根苦寒,治中風,,貼反花瘡,。 9、甘草 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生用氣平,補脾胃,、瀉心火,、而生肺金;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入涼劑則瀉熱,,入峻劑則緩急,入潤劑則養(yǎng)血,,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 10,、白扁豆 補五臟,,暖腸胃,,調中,助十二經脈,,腎病宜食之,。豆葉利五臟、下氣,。豆腐甘咸寒,,清熱散血,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 11、綠豆 行十二經,,清熱解毒,,利水和脾。功在綠皮,,去皮即壅氣,。煮湯加蜜或鹽,冷凍飲料,。粉撲痘瘡潰爛,。” 12、蘄艾 生溫熟熱,,純陽香燥,,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而尤為肝脾腎之藥,。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血溫中,開郁調經,,殺蛔,,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13,、大棗 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wèi),,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脾病宜食之,。加入補劑與姜并行,能發(fā)脾胃升騰之氣,。風疾,、痰疾俱非所宜。紅棗功用相仿,,而力稍遜,;南棗不入藥;生棗甘辛,,多食生寒熱。 14,、木通 入手足太陽,、手少陰、厥陰,。瀉氣分濕熱,,防己瀉血分濕熱。脾胃不和則水道不利,,乃致郁,,為寒熱,為腫脹,,為淋秘,,為痹癉,俱宜木通淡滲之劑,,分利陰陽,,則水行火降,脾胃和,,而心腎平矣,。 15、附子 大熱純陽,,其性浮多沉少,,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能引補氣藥以復失散之元陽,,引補血藥以滋不足之真陰,引發(fā)散藥開腠理以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濕,,治督脈為病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癥。生用發(fā)散,,熟用峻補,。 |
|
來自: 壽世保元中醫(yī)館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