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二年(1852年)六月,,在籍丁憂的曾國藩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讓他在湖南辦理團練以對抗太平軍,。不過,,咸豐帝很小氣,并沒有給他一個有實權的官職,,只不過是侍郎銜,。雖說侍郎也是二品大員,不過到了地方只能?;H?,真要辦起事來頂不了大用,。 而當時,湖南已經有江忠源的楚勇,、羅澤南和王錱的湘勇,,他們都具備一定的實力,而且也在對抗太平軍中立下了戰(zhàn)功,??墒牵鴩葻o兵也無權,,卻最終成了他們的領袖,。不僅如此,江忠源,、羅澤南等戰(zhàn)死后,,其后的李續(xù)賓、李續(xù)宜,、劉騰鴻,、王開化、張運蘭等人也都心甘情愿接受曾國藩的指揮和調度,。那么,,問題來了,曾國藩到底有何魅力,,能讓這些湘軍元老們俯首帖耳,? 答案就是“推誠”二字。接受曾國藩節(jié)制的湘軍將領,,除極少數(shù)如塔布齊,、鮑超、多隆阿等出身行伍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僻居鄉(xiāng)里的知識分子,,他們以維護名教為己任,與曾國藩心心相印,。然而,,他們之所以獨尊曾國藩,除了思想相通這一點外,,更是由于曾國藩有過人的人格力量,。 在短短的幾年中,曾國藩把一支地方武裝發(fā)展成大清最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其原因就是他把誠信觀念上升到世界觀的層次,,引入到統(tǒng)兵治軍領域,使誠信在維持與鞏固湘軍中發(fā)揮出空前的作用,。 曾國藩認為,,作為將領,,首先就得具備“待人以誠”的美德。如果待人以權術,,恃盛氣,,挾私見,也可能得勢于一時,,但最終會遭到唾棄,。只有以誠換誠才可常保不敗。 在湘軍中,,像塔齊布這樣的滿人極少,,但曾國藩對這個異族將領格外看重。塔齊布原先不過是一名守備(低級軍官),,后來曾國藩發(fā)現(xiàn)他忠勇可嘉,,習苦耐勞,,因此上奏舉薦他,,說他是“忠勇可堪大用”。在一年多時間里,,塔齊布從游擊將軍,、參將、副將一直升到提督,,成為湘軍前期的主要將領,。 塔齊布也知恩圖報,盡心盡力為曾國藩效命,,在關系到湘軍存亡的湘潭,、岳州兩次戰(zhàn)役中,塔齊布立下了汗馬功勞,。咸豐五年(1855年),,在攻占九江時,塔齊布嘔血死于軍中,,年僅三十九歲,。 塔齊布是曾國藩軍興以來最為得力的左膀右臂。當晚三更,,曾國藩得知塔齊布去世的消息后,,悲痛萬分,精神恍惚,。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率領高級將領來到九江營地,在塔齊布的靈柩前祭奠,。隨后,,他又派人護送靈柩至南昌公祭,,然后送回原籍安葬。 接著,,曾國藩上奏朝廷,,請求為塔齊布建專祠紀念,還親自寫下了挽聯(lián):“大勇卻慈祥,,論古略同曹武惠,;至誠相許與,有彰曾薦郭襄陽,?!彼阉R布比喻為北宋名將曹彬和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不難想象,,塔齊布是個滿人,,他能如此追隨曾國藩,肯定是有原因的,。 對于屬下的各級將領,,曾國藩都尤其倚重,他知道,,自己只能算是一個帥才,,即只有馭將之才,如果親自帶兵,,可能還不如一般的將領,。所以他認為:“統(tǒng)領、營務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具體說來,,第一是保護將領的名聲和威望,;第二是在錢糧后勤方面不加以掣肘;第三是及時加以褒獎提撥,。 李鴻章后來就犯了一個毛病,,淮軍成立之初,他在用人上有權術的痕跡,,曾國藩對此很不以為然,,于是教導他說:“最貴推誠,不貴權術,?!弊屗隈S將的時候要以推誠為本。 在曾國藩的多次教導下,在多次吃到了玩弄權術的苦頭后,,李鴻章也開始嘗到了“推誠”的好處,。自從淮軍在上海立足后,李鴻章對權術的運用大加收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的人靠權勢壓服別人,有的人是用利益吸引別人,,這些手段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因為但權勢減弱,就無法壓服,,當利益給的不夠的時候,,也就無法繼續(xù)吸引人。人與人之間,,惟有感情上的溝通最長久,,也最可靠。曾國藩在這方面可謂運用的爐火純青,,難以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