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文字獄這種東西,,對讀書人而言,實在是很恐怖的暴行,。販夫走卒,,引車賣漿的民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牢騷了,也不妨罵上幾句的,,但因為其地位地下,、甕牖繩床、影響有限的緣故,,一般人大約也就不很在乎,。即便其中的經(jīng)典牢騷,后來廣為流布,,再要掉頭去尋作者,,也已不免相當?shù)钠D難。舉詛咒夏桀的民歌“時日曷喪,,予與汝偕亡,!”(你這太陽什么時候毀滅,我愿意和你同歸于盡)的例子,,它的原創(chuàng)是誰,,就連夏朝人自己也不清楚,。 讀書人就不同了。讀了些書,,又能舞文弄墨,,情緒漸漸變得敏感,在別人也許無動于衷的事情,,在他偏能生發(fā)種種意念,。要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要么壯懷激烈,,跑到岳陽樓上,面對八百里洞庭大呼小叫,,說什么“憂讒畏譏,,感極而悲者矣”。最討厭的是喊了不算完,,還要寫成文字,,落上作者的大名,拿它四處張揚,,唯恐天下人不能先睹為快,,最好是不脛而走,洛陽紙貴,,他才高興,。 故而一旦東窗事發(fā),按圖索驥,,白紙黑字,,捉拿他就很容易,一逮一個正著,。 大嘴巴蘇軾就是如此,。他出了一本文集,內(nèi)容涉及對變法的意見,。為此,,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的春天,有人把他給告了,,罪名是他妄議朝廷。新黨人物何正臣率先發(fā)難,,向神宗皇帝上疏,,指控蘇軾對新法謗訕譏罵,無所不為,,但凡國家出了點事情,,總少不了蘇軾嘲諷的聲音,。對于這種人,不給點顏色看看是不行的,。并進呈蘇軾文集,,請神宗御覽。宋神宗將何正臣的奏疏批示后交給中書省去辦理,。事情久拖未決,,蘇軾毫發(fā)無損,令新黨人物大為不快,。 到了這年夏天,,新黨中另一人物舒亶跳將出來,又上了一封奏疏,。舒亶比何正臣陰險,,他估計神宗皇帝日理萬機,無暇仔細推尋詩中深意,。于是挑燈夜戰(zhàn),,親自摘錄蘇軾詩句,加以精心梳理,,同宋神宗倡導的新法逐一對應,,以挑動宋神宗苦于新法不能順利推行的怒火。 舒亶在奏疏中說:陛下推行新法,,發(fā)錢與本業(yè)平民,,蘇軾就說:“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边@是攻擊青苗法。陛下明法以課試群吏,,蘇軾就說:“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边@是發(fā)泄他對變法的不滿,。陛下興水利,蘇軾就說:“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鹽堿地)變桑田,。”這是譏諷農(nóng)田水利法,。陛下謹鹽禁,,蘇軾就說:“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边@是惡毒攻擊鹽法,。并一言以蔽之說:“其他觸物即是,應口所言,,無不以譏謗為主,。” 如此深文周納,,羅織罪名,,堪稱中國歷史上文字獄中的第一篇范文。 奏疏一上,,國子監(jiān)博士李宜,,御史中丞李定,也紛紛跟進,,彈劾蘇軾,。進一步將他的罪名擴大化,指責蘇軾因為不受重用而對宋神宗多有不敬,,必須施以嚴刑峻法才能以儆效尤,。 此時,宋神宗因變法失利,,也意欲唯我獨尊,,需要對反對變法者實施敲打,讓其閉嘴噤聲,。于是下達詔書,,讓御史臺審理蘇軾誹謗案,并派太常博士皇甫遵到湖州將蘇軾緝捕歸案,。 駙馬王詵是蘇軾的好友,,聽到這個消息,趕緊派人給在南京做官的蘇轍報信,,蘇轍聞聽,,立刻派人轉(zhuǎn)告哥哥蘇軾。朝廷派出的欽差皇甫遵尚未到達湖州,,蘇軾已經(jīng)知道消息,,立即請假,由通判代理州事,。 七月二十八日,,皇甫遵抵達湖州,官府衙門內(nèi)慌作一團,,不知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蘇軾不敢出面,與通判商量,,通判說:“事已至此,,只能出去相見?!碧K軾一聽,,邁步便走,通判提醒他說:“衣服,,衣服,。”蘇軾說:“既然有罪,,不可穿朝服,。”通判說:“未知罪名,,仍然當以朝服相見,。”于是蘇軾穿上官衣官靴,,面見欽差皇甫遵,。 雙方以禮相見,蘇軾首先說話:“下官自來疏于口舌筆墨,,惹惱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賜死。死固不敢辭,,還望允許與家人訣別,。” 皇甫遵搖頭言道:“不至于此,?!泵S從打開公文來看,是份普通公文,,不過是因蘇軾以詩文謗訕朝廷,,傳喚進京而已,要蘇軾立即啟程,。 蘇軾上路后,,途經(jīng)揚州江面和太湖時,兩度想跳水自殺,。因想到自己的案子會牽連好多朋友,,況且真跳了水,也會給弟弟招致麻煩,。遂拿定主意,,決定進京面對審訊。 八月十八日,,皇甫遵押解蘇軾一道返回京師,,送進御史臺監(jiān)獄,。二十日,蘇軾被正式提訊,。 蘇軾在獄中的日子可謂凄慘至極,,惶惶不可終日。審訊者常常通宵達旦對其辱罵,、恫嚇,,從其泛泛的詩文中摘取大量字句,要其承認攻擊朝廷,、毀謗國事,。迫于巨大精神壓力,蘇軾前后寫了數(shù)萬字的交代材料,。 其間,,一件小事的發(fā)生使蘇軾大受驚嚇。湖州被捕時,,蘇軾曾與兒子密約,,送飯時只送蔬菜和肉,非有壞消息不能送魚,。后來兒子蘇邁離京去別處籌錢,,把送飯之事托付給遠親代勞,匆忙中卻忘了說明父子之間的約定,。巧的是這位遠親恰好給蘇軾送去了一條熏魚,,蘇軾見魚大驚失色,以為自己必死無疑,?;袒滩话仓袑懴隆丢z中寄子由》詩:“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又給蘇轍寫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jié)來生未了因”的訣別詩,。 十月十五日,經(jīng)過加班加點日以繼夜的工作,,審訊終于告一段落,。御史臺很快擬好了“起訴書”,其中輯錄了蘇軾數(shù)萬字的交代材料,,查清了收藏蘇軾譏諷詩文的人員名單,,計有司馬光、范鎮(zhèn),、張方平,、王詵、蘇轍、黃庭堅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連同審訊記錄,,一并交了上去。李定,、舒亶,、王珪等人欲置蘇軾于死地而后快,起訴書中不乏用詞險惡,,上綱上線,但宋神宗一時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宋朝建立時,太祖皇帝早有誓約,,除謀反叛逆罪外,,一概不殺大臣。 當時朝中有多人出面為蘇軾求情,,宰相吳充直言:“陛下以堯舜為榜樣,,看不起曹操,但曹操猜忌心盡管很重,,還能容忍禰衡這樣的狂人,,陛下難道就不能容忍蘇軾嗎?”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亦不計前嫌,,上書勸告神宗:“圣朝不宜誅殺名士,。”連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預:“過去仁宗皇帝試策賢良,,回宮時非常高興地說:‘我今天又為后輩子孫選拔到兩位太平宰相’,,他說的就是蘇軾、蘇轍兄弟,,你現(xiàn)在要殺蘇軾,,這樣做對嗎?”甚至被蘇軾批評的“新進”章惇,,也積極營救蘇軾,,并不惜與宰相王珪翻臉。 迫于輿論壓力,,宋神宗不能不考慮影響,,而且從內(nèi)心深處說,宋神宗也沒有非殺蘇軾不可的意思,,只是想殺殺他的銳氣,,于是下令對蘇軾從輕發(fā)落。 元豐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審訊,,烏臺詩案最終結(jié)案,。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諭下發(fā),,蘇軾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但不準擅離該地區(qū),,并無權簽署公文,,令御史臺差人轉(zhuǎn)押前去。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縣級武裝部副部長之職,,而且不能簽署公文,是個絕對的閑職,,還特別規(guī)定不能隨意走動,,形同監(jiān)視居住。 此案的最后結(jié)局,,除主犯蘇軾外,,其余如王鞏、王詵,、李清臣,、黃庭堅、蘇轍,、司馬光等二十九人,,也一并受到株連。按照舒亶等人最初的審理意見,,蘇軾以詩歌“譏訕時政”,,當然是罪不容誅了;其他“若司馬光,、張方平,、范鎮(zhèn)、陳襄,、劉摯,,皆略能誦說先王之言,而所懷如此,,可置而不誅乎,?”語氣咄咄逼人,顯然亦欲殺之而后快,。只是在送交宋神宗裁決時,,“帝覺其言為過,但貶蘇軾、王詵,,而光等罰金”,。到底網(wǎng)開一面,這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慘禍,。 但整人害人的舒亶,,因彈劾蘇軾作詩譏諷朝政,超拜給事中,,一月后提升御史中丞(最高檢察院檢察長),,驟升數(shù)級。他之飛黃騰達,,遂被后代讀書人中的卑劣者所效尤,,也無怪乎讀書人中的敗類,至今綿綿不絕,。 而宋神宗也達到了他的目的。把變法的權杖從王安石手中全部收回,,改由自己主導,,一心想的是大干快上,快速出效果,,加之不再有權相來分割他的權力,,故而他所試圖做的,就是統(tǒng)一思想,,不再容忍妄議朝政,。于是炮制了烏臺詩案來控制輿論,壓制異議,。 事實證明,,宋神宗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烏臺詩案后,不僅蘇軾這個大嘴巴變得更加安靜了,連王安石等人也都裝聾作啞起來,。元豐三年,,蘇軾去常州途中,路過王安石住所時,,兩人曾經(jīng)有過一番交談,彼時蘇軾質(zhì)問對方: “今西面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shù)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 史書記載,,王安石先是推辭,繼而默不作聲,只是“笑而不言”,。 |
|
來自: 浮生偷閑 > 《古代中國歷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