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代曾經學過張養(yǎng)浩的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對其中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印象深刻,。 以下是全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張養(yǎng)浩來到潼關,,感受到此地曾經的榮耀,,畢竟是秦漢時最為繁榮的地方。但是歷經時代的風雨,,這里的“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不復存在。接下來張養(yǎng)浩卻是視角一轉,寫到了最普通百姓的生活,,感悟到最底層人們的命運,,憤怒的哀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朝興盛的時候,百姓要為他們修建“宮闕萬間”,;而一旦王朝衰落遭遇戰(zhàn)亂,,最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畢竟“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p> 張養(yǎng)浩的這首詩詞深入人心,,不過同一時期他還有一首“山坡羊”的詩詞,,而且一樣深刻。且看: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這也是一首散曲,題目是《山坡羊·驪山懷古》,。之前那一首懷古之地是潼關,,之后的這一首則是驪山,這兩地都處于秦漢興盛時期的繁華之地,。 但是詩人開篇一句就賦予這首詩詞無盡的悲涼,,“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當年秦朝在驪山周圍所建立的阿房宮,,是何等奢華,!但是經歷了“阿房一炬”,項羽一把火全部燒光,,此地“奢侈今何處”,,繁華落盡,奢華早已不在,! 有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只見草蕭疏,水縈紆”,,只有衰草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只有那不盡的流水低聲嗚咽。而后張養(yǎng)浩表達出了自己的感慨,,“至今遺恨迷煙樹”,,當年那些王朝覆亡的傷感,那些國家傾覆的亡國傷悲,,那些逝去的一切,,都只能淹沒在今日這煙霧彌漫的樹林中了。 詩人接下來列出一大串的國名,“列國周齊秦漢楚”是曾經在此地建立起國家和勢力的各方力量,,無論經歷了什么,,甚至無論輸贏,最終都“變做了土”,。 張養(yǎng)浩寫出“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或許有歷史虛無的意蘊,,但是也說明了古代那些王朝的更迭不可避免,,無論是誰輸誰贏,最后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就是“都變做了土”,,一如當年風光無限的“周齊秦漢楚”。 張養(yǎng)浩是元曲大家,,其所寫的散曲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口碑。而且根據相關的歷史記載,,張養(yǎng)浩為官的口碑也很高,。作為元代最知名的文學家之一,他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和“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看似簡單,,卻有無盡的信息值得挖掘。 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卻讓我們認識到,,他似乎已經看透了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