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 徐黎娜 原創(chuàng),。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徐黎娜 作者簡介 19歲,,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yè)。喜愛研究中國貨幣史,、收藏歷代古錢,,能夠熟練掌握紙幣、郵票的整形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數次極為重大的演變:自然貨幣向金屬貨幣的演變,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或元寶的演變 ,,以及紙幣的產生。 貨幣的起源——自然貨幣 在我國遠古時期,,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因為生產力低下物質極不豐富,部落或家庭之間偶爾發(fā)生的交換活動也只是以物易物,。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物質財富也相對豐富了,人們物質生活中的需求不斷擴大,,以物易物交換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們急需尋找交換的中介物。 原始貝幣產生于商代,,距今已有約三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錢幣的始祖。貝是生長于熱帶亞熱帶淺海的貝類,,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堅固耐用,,因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由于它大小適中,具有便于攜帶,、便于計數等特點,,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天然貝就逐漸充當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 海貝主要出產于我國的東海,、南海等海域。它作為貨幣的出現,,反映了商代商業(yè)交流的情況,,標志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高度。 貝幣以“朋”為計量單位,,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 大型海貝一枚 中型海貝二枚 北京保利2012春拍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fā)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時人們開始用銅仿制海貝,。銅幣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金屬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臺,。 從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多,、農業(yè)進步,、手工業(yè)發(fā)達、商貿往來頻繁等諸多因素,,促使貨貝需求量猛增,,故在當時又出現了許多仿制貝幣,有石貝,、骨貝等,。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絕大多數在1.2——2.4厘米之間,。 時間:西周 玉貝幣(屬于石貝) 長:23mm 西冷拍賣成交價17250元 在商代晚期出現了銅質貨幣,,形制也仿海貝形式。銅貝堪稱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了,,其中有一種表面包金的銅幣是作為大額貨幣使用的,。 西周 大型鎏金銅貝幣 長:29.2mm數量 西冷拍賣34500元 蟻鼻錢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流通使用的銅貝,,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楚國銅貝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qū)別,,由于錢形為貝,,因此將蟻鼻錢劃分在貝幣類。 戰(zhàn)國·楚?“哭”,、“各六朱”,、“君”等蟻鼻錢一組八枚,內有陶質蟻鼻一枚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多樣貨幣 從商朝銅幣出現后到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貨幣形狀非常復雜,。戰(zhàn)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qū)也都自鑄貨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幣型有:布幣,、刀幣、圜錢,、方孔圓錢等,。 一. 布幣體系: 1)空首布 公元前六世紀后期,,“貝幣”已完全不能適應市場交換的需要了,買更貴重的東西,,恐怕要肩挑車推才能支付,,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亂。到了東周后期,,這種單一的低面值的貨幣制度再也維持不下去了,,東周實施了幣制改革,鑄行大額“貨幣”與各種“貝幣”并行,。東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鑄造出了大錢——空首布,。 空首布是模仿古代一種農具鏟而來的,古代鏟土的農具帶有一個把兒,,為了插把兒,,有一個安把的地方設計成空心的方錐,錢幣學上稱為“銎”(qióng),。 空首布頭部的形狀(錢幣學上稱為“銎”) 空首布形體的演變 原始鏟布(空首布的前身)是春秋早期出現于周,、晉等地最早的金屬鑄幣之一,由青銅農具镈(bó)演變而來,。形與銅鏟相似,,故又稱“鏟幣”,是原始工具“鏟”向空首布幣演變過程中的重要物證之一,。 春秋 大型原始鏟布(長:131.3mm) 中國嘉德69000元 原始早期空首布非常厚重,,非常接近于農具”镈”,之后空首布的型體逐漸演化變小,,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便于攜帶,,與后世錢幣的減重不同,在那時減重不影響作價,。 中后期空首布主要有三類幣型:聳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幣型一:聳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幣的兩肩向上聳起,并與幣身中線成一定的斜角,,下端尖銳,,頭部又有一個空腔。 大型聳肩尖足空首布 通高14.5厘米 幣型二:平肩弧足空首布,。布幣的兩肩為平直狀,,弧足指布幣下端呈圓弧狀,所以叫“平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王畿?“少曲十”中型平肩弧襠空首布(93毫米)中國嘉德拍賣成交價46萬元 幣型三:斜肩弧足空首布,。指布幣的兩肩部向外傾斜與幣身中線呈現一定的夾角,,弧足指布幣下端呈圓弧狀。 戰(zhàn)國 斜肩弧襠空首布“三川釿”一枚,,高:85mm 北京保利25300元 2)平首布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后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 幣型一:尖足布 足部成尖狀而得名,有大小兩種,,由聳肩尖足空首布演變而來,。 戰(zhàn)國·趙 “晉陽半”小型尖足布 高:57毫米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甘丹'大型聳肩尖足布一枚, 高: 85毫米 幣型二:方足布 “方足布”是指“布幣”的褲足為平直方正,所以被稱為“方足布”,。 戰(zhàn)國·趙?“戈邑”折二型方足布 高:52毫米 錢型介于尖足布與方足布之間,,習慣稱“類方足布”。由于足為方形,,暫歸于方足布系列,。戰(zhàn)國·趙 “茲氏半”類方足布 高:51.5mm 幣型三:圓足布 圓足布是戰(zhàn)國后期在中國北方所鑄行的一種平首布幣?!皥A足布”的特點是圓首,、圓肩、圓襠,、圓足,,故稱之為“圓足布”或“圓首布”,。 “圓足布”中有兩種:一種無孔,, 另一種有孔稱“三孔布”。 大型 圓足布“離石”·戰(zhàn)國 天眷堂拍賣成交144900元 圓足布的特殊幣型,。戰(zhàn)國 三孔布“安陽”背“十二·一兩”一枚,,高:72mm 重:10.20g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2587500元 幣型四:戰(zhàn)國橋足布 形制特點為平首,方肩或圓肩,,雙足以弧襠相連,,看去若橋拱,故稱“橋足布”。 戰(zhàn)國橋足布“高安一釿”一枚,,高:57.4mm 北京保利拍賣成交253000元 幣型五:楚布 戰(zhàn)國時期楚國貨幣,。 戰(zhàn)國楚“殊布當釿十貨”一枚,高:107mm 北京保利拍賣成交33350元 幣型六:銳角布 戰(zhàn)國時期韓,、魏所鑄,,特征為布首兩端各有一突出銳角,平首,,平肩,,方足。分平襠,、尖襠兩類,。平襠為大型布,韓國鑄,;尖襠為小型布,,魏國鑄。 戰(zhàn)國·韓?“百涅”大型銳角布(72毫米)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230000元 二. 刀幣體系: 刀幣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鑄幣之一,。其形由春秋時期的農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變而成。主要流通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燕,、趙等國。極具代表性的刀幣: 1)尖首刀:刀尖縮成斜坡狀 春秋,,原始尖首刀(183毫米),,目前已知最早的兩種原始刀幣形態(tài)之一。此刀幣形態(tài)明顯與前述工具刀形態(tài)類同,,表明其演變關系,。中國嘉德拍賣成交價57500元。 春秋戰(zhàn)國·尖首刀“刀中刀”天眷堂微拍184-9成交價:RMB 156000 2)針首刀:刀首薄而短,,尖如針 春秋·戎 “丁”背“刀”大型針首刀(153毫米)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23000元 3)齊刀:齊國鑄造,,主要流通在齊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半島地區(qū)。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 戰(zhàn)國·齊 “齊返邦長大刀”背“上”六字刀(185毫米)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1046500元 4)明刀:幣身鑄有一“明”字,故俗稱明刀,,較齊刀輕小,。 燕明刀:燕國最主要的金屬鑄幣形制,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及整個戰(zhàn)國時期,,不僅在燕國的腹地,,而且在鄰近地區(qū)和其文化影響所及地區(qū),,都有廣泛的分布。 戰(zhàn)國·燕 早期明刀(4把),,(142-145mm),。戰(zhàn)國中晚期燕國鑄幣,錢幣界多認為錢文為“明”字,,古文字學家稱為“眼”與“燕”同音,。背文種類 極多。北京古玩城拍賣成交價4600元 齊明刀:一般認為此刀于樂毅伐齊之后,,由燕軍在齊地所鑄,。 戰(zhàn)國·齊 “莒冶亞”齊明刀(138毫米),中國嘉德拍賣成交310500元 5)直刀:刀身較直,,刀首的角度增大,。戰(zhàn)國時趙國、魏國等地區(qū)的貨幣,。 戰(zhàn)國·魏?“圁陽新刀”小直刀(100毫米)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621000元 三. 圜錢體系: 圜錢也稱環(huán)錢,,圓形,中央有一個圓孔,錢上鑄有文字。一說由紡輪演變而來,,一說由璧環(huán)演變而來,是方孔錢的前身,。 戰(zhàn)國·趙?“封坪”圜錢(33.4毫米)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322000元 戰(zhàn)國·魏 共屯赤金,(44.1*1.1mm),,戰(zhàn)國中晚期魏國所鑄,,共為地名,地望約在今河南輝縣,?!巴汀蓖ā凹儭保俺嘟稹奔词倾~,。錢文含義為:共地(所鑄)純銅(貨幣),。中國嘉德拍賣成交598000元 四. 戰(zhàn)國方孔圓錢體系: 戰(zhàn)國時期齊、燕,、秦三國的通行貨幣中有方孔的圓錢,。 戰(zhàn)國 秦“文信”一枚,直徑:24mm,,文字高挺,,文字橫讀,面有向外四曲文,,光背。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考證,為呂不韋在其封邑所鑄,。北京保利拍賣成交63250元 戰(zhàn)國·燕?“明四”圓錢(31毫米)中國嘉德拍賣成交19550元 戰(zhàn)國·齊?“益化”圓錢(20.4毫米)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25300元 四大錢幣體系歸于一統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后,,統一了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zhàn)國后期六國舊錢,在戰(zhàn)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tài),。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并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qū),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扒匕雰伞钡於ā皥A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后“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秦半兩 直徑:31.5毫米 厚度:1.3毫米 重量:6.2g 古泉園地拍賣成交150元 西漢半兩,。直徑26.0毫米 厚度:2毫米 重量:2.9g 古泉園地拍賣成交330元 隋五銖12枚 直徑:23.2毫米 單枚重量:2.8g 單枚價值25元左右,。 中國貨幣又一次重大轉變 ——由文書重量向通寶 開元通寶,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伴_元”,意指開辟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我國在唐朝以前,,多以銖,、兩來表示錢幣重量。從秦半兩到隋五銖,,貨幣的度量都是以二十四銖為一兩的二十四進制為標準,。秦朝規(guī)定,一兩為16克,,一銖為0.67克,,此后直至唐朝,,度量衡都沒有太大變化。從唐朝開始,,采用新的度量衡,,一兩改為40克。 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 開元通寶 直徑25毫米左右 重量4克左右 北宋?“大觀通寶”折三鐵母(直徑:31.6mm)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11500元 明“大中通寶”背“浙”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十浙”一套五枚 北京保利拍賣成交23000元 清·仁宗?“嘉慶通寶”背“寶蘇”特闊緣連足貝短滿文特大樣雕母(30毫米)中國嘉德拍賣成交1023500元 為世界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紙幣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很早就發(fā)明了造紙術和印刷術,這兩項技術的發(fā)明為創(chuàng)造紙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是最早發(fā)行和流通紙幣的國家,。中國紙幣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為世界各國貨幣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史宋,、金、元時期的古鈔很少流傳至今,,或僅見鈔版,。我國官方正式發(fā)行的紙幣是宋朝的交子。 宋代鈔版圖樣 交子的起源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fā)行,。北宋初年,,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yè)務的“交子鋪戶”。約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聯合用楮樹皮紙印刷憑證,,憑證上有圖案、密碼,、劃押,、圖章等印記,面額依領用人所交現款臨時填寫,,作為支付憑證流通,。 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制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1000文收手續(xù)費30文,。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稱之“交子”,,又名“楮幣”,。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后因發(fā)現發(fā)行商拮據或破產不能兌現被禁止發(fā)行,。 官交子的產生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jiān)官主持交子發(fā)行,,嚴格其印制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fā)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fā)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fā)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fā)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面額依然是臨時填寫,加蓋本州州印,,只是分了一定等級,,從1貫到10貫,并規(guī)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1039年起),,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1068年起),,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fā)行額也有限制,規(guī)定分界發(fā)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界滿兌換新交子。首屆交子發(fā)行1256340貫,,備本錢360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準備金相當于發(fā)行量的28%。后來因供應軍需超額發(fā)行,,交子嚴重貶值,。1105年遂停止發(fā)行,改用“錢引”,。 “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內,,后來雖在陜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元代紙幣,,現存于沈陽金融博物館,鈔首通欄橫書“至元通行寶鈔”,,面值“貳貫”,。 明代紙幣:洪武大明通行寶鈔壹貫,尺寸:34.3×22.4厘米 北京誠軒拍賣成交92000元 清代紙幣:大清寶鈔貳仟文 中國嘉德拍賣成交36800元 最重要的紙幣文物----中華人民共和國紙幣,,1951年第一版人民幣壹萬圓“牧馬”一枚,,背蒙文,新疆地區(qū)行用,,位列一版幣六珍之首,,有一版幣票王之盛譽,存世稀少,。 北京誠軒拍賣成交2760000元 本文為 徐黎娜 原創(chuàng),。 |
|
來自: 胡星vwd1hriu6p > 《貨幣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