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曉婷 打仗是一個很有技術(shù)含量的事情,,雖然影響戰(zhàn)局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指揮官的軍事才能絕對是重中之重,。一個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他的學(xué)識、才華,、聲望等等可以成為他的加分項,,但是在軍事才能面前,這些都不是必要條件,。 宋朝,,因為重文抑武,很多名重一時的大臣都去戍邊,,這些人有學(xué)識,、有才華,、有聲望,可就是不會打仗,。宋仁宗時期發(fā)生的宋夏戰(zhàn)爭,,三位重臣出馬竟然慘敗在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落第舉子手上,這就是著名的好水川之戰(zhàn),。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自立為帝,脫離北宋,。宋朝大多數(shù)官員主張立刻出兵討伐西夏,,興師問罪。于是宋仁宗于第二年六月下詔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懸賞捉拿,。從此,長達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三川口之戰(zhàn)公元1040年三月,,李元昊一面率軍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陜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陜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與宋和談,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 范雍信以為真,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的防御也松懈了,。 李元昊趁機引兵數(shù)萬大破金明寨,乘勝兵臨延州,。 范雍緊急派人增援,,沒想到幾路增援的軍隊在三川口(今陜西延安西北)被敵軍大敗,將領(lǐng)悉數(shù)被俘,。范雍閉門堅守,,正好趕上夜降大雪,西夏軍隊撤圍,,城池才沒有陷落,。 宋仁宗點將三川口之戰(zhàn),引起北宋朝堂一片嘩然,,宋仁宗沒想到西夏如此強盛,,下令封夏竦(sǒng)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zhàn)西夏的事務(wù),。這三人我們今天似乎最熟悉的就是范仲淹了,而在當時,,其他兩人的聲望都不在范仲淹之下,。 夏竦四歲開始讀書,年少時就很有才華,,超邁不群,,出類拔萃,寫詩作賦,,非常敏捷,。北宋王辟之評價他的題詩時說:以后之題詩沒有超過他的。 一代圣相李沆看了他的作品,,專門向真宗舉薦,。翰林學(xué)士楊徽之看了他的詩,評價說:“真宰相器也,!”統(tǒng)兵迎戰(zhàn)西夏之前,,夏竦已經(jīng)官至戶部尚書。 韓琦出身于世宦之家,。三歲時父母去世,,他由諸兄扶養(yǎng)成人。史稱其“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xué)問過人”,。 公元1027年,韓琦在弱冠之年考中進士,,名列第二,。為官后韓琦以敢于犯顏直諫,諍言讜議聞名,,當時災(zāi)異頻繁發(fā)生,,流民大批出現(xiàn),而當朝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卻束手無策,“罕所建明”,。韓琦連疏四人庸碌無能,,痛陳宋朝八十年太平基業(yè),,絕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毀壞”,結(jié)果四人同日罷職,,即所謂“片紙落去四宰執(zhí)”,,韓琦一時名聞京師。 和這二位比起來,,范仲淹的起點反而最低,。公元1015年,范仲淹以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不過范仲淹的仕途很不順遂,雖然朝中一些大臣很欣賞他,,多次舉薦,,但范仲淹卻因為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在這次任命之前,,范仲淹剛被貶到饒州沒兩年,。 好水川之戰(zhàn)公元1040年五月,帶著新的任命,,夏竦,、韓琦、范仲淹三人奔赴西北邊關(guān),。這三人不愧是才華橫溢的重臣,,他們的詩作中都留下了這一段經(jīng)歷他們的所見所思,。 西夏古城遺址 夏竦詩云:
韓琦詩云:
范仲淹詩云:
只可惜打仗拼的是如何指揮槍桿子,,而不是如何指揮筆桿子。 當時在對西夏用兵的策略上,,三人分歧很大,。韓琦持強硬立場,力主攻策,,與夏軍決戰(zhàn),,認為拖延時日,財政日絀,,難以支撐,,況且“李元昊雖傾國入寇,眾不過四五萬人,,吾逐路重兵自為守,,勢分力弱,遇敵輒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賊驕惰,,破之必矣,。”范仲淹則力主守議,,反對貿(mào)然進攻,,主張持久防御,在加強軍備的前提下,,乘便擊討,,不贊成深入敵境的進攻戰(zhàn)。 而夏竦完全沒主意,,干脆你們各自把攻,、守方案寫好,送到朝廷,,請仁宗自己決定,。仁宗幻想一舉解決問題,于是決定采用韓琦的攻策,。 公元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十萬大軍進攻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直逼懷遠城(今寧夏固原西)。韓琦聞訊,,急派大將任福領(lǐng)兵一萬八千人前往抵御,。行前,韓琦向任福面授機宜,,命令他們繞到夏軍背后,,可戰(zhàn)則戰(zhàn),不可戰(zhàn)則據(jù)險設(shè)伏,,截其歸路,,并再三叮囑:“茍違節(jié)度,雖有功,,亦斬,。” 任福在張家堡南打了個小勝仗,于是貪功輕進,。夏軍佯敗退走,,沿途遺棄不少物資,宋軍不知是計,,輕裝猛追至渭州北邊的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當時,夏軍在好水川放了幾個木盒子,,宋軍只聽盒子里有鳥叫聲,,不敢輕動。任福到時,,命令打開,,只見一百多只鴿子飛躍而出,盤旋在宋軍上空,。這正是西夏軍隊發(fā)出的合擊信號,。宋軍正在驚疑之時,夏軍已從四面合圍,。宋軍雖英勇戰(zhàn)斗,怎奈人馬三日乏食,,疲憊不堪,,宋軍大敗,六千余人陣亡,,任福等將校軍官數(shù)百人亦死于此戰(zhàn),。 三位朝廷重臣敗的很慘,而他們的對手卻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陜西落第舉子張元,。張元年輕時“以俠自任”,、“負氣倜儻,、有縱橫才”,然而累試不第,,于是就向邊關(guān)統(tǒng)帥毛遂自薦,,也沒成功?;氐郊亦l(xiāng)后,,不知為什么事,張元被當?shù)氐目h令打過一頓板子,。這次侮辱讓他下決心投靠西夏,。結(jié)果在西夏頗得李元昊賞識,李元昊稱帝建國后不久,,即任命張元為中書令,。好水川之戰(zhàn),李元昊用的就是張元之計,。 很諷刺的是,,大敗韓琦后,張元也作詩一首:“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輩,猶自說兵機,。” 戰(zhàn)敗之后戰(zhàn)后宋廷追究敗軍之責,,撤去了夏竦的職務(wù),韓琦,、范仲淹也被調(diào)職他用,。 這場戰(zhàn)敗,責任當然不能完全歸咎在夏,、韓,、范三人身上,論管理軍隊,,韓琦和范仲淹甚至還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然而戰(zhàn)爭的殘酷性就在于它只有一個衡量標準:勝或者敗。無論有多少理由,,我們往往都無法承受一次戰(zhàn)爭的失敗,,因為它身后維系著家、國命運,。好水川戰(zhàn)敗后,,韓琦立即下令退軍,在半路中,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子數(shù)千人,,號泣于馬首前,,持舊衣、紙錢招魂而哭道:“汝昔從招討出征,,今招討歸而汝死矣,,汝之魂識亦能從招討以歸乎?”當時哀慟之聲震天地,,韓琦掩泣駐馬,,不能行進。 后來,,宋夏之間又進行了定川寨之戰(zhàn),,宋軍再次大敗。三戰(zhàn)之后,,西夏雖勝,,但是在戰(zhàn)爭中的消耗更大。于是李元昊主動和北宋議和,,雙方在1044年簽訂了“慶歷和議”,。李元昊向北宋稱臣,但北宋每年給西夏歲幣絹15萬匹,、7萬兩銀和3萬斤茶葉,,北宋付出歲幣成為“君”,保一方“國泰民安”,。 十年之后,,宋朝的重文抑武策略再次結(jié)出惡果。廣源的儂智高反叛,,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在丟掉好幾座城池之后,,宋仁宗孤注一擲,決定啟用狄青,,最終反敗為勝,。這是宋仁宗執(zhí)政四十二年時間里,打的最漂亮的一仗,。而狄青或許才是宋仁宗在西北邊事中最大的收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