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期內(nèi)容 “針而勿灸灸而勿針,,針經(jīng)為此常叮嚀,。庸醫(yī)針灸一齊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對于這句話大家有居多疑問,,因為在臨床上有一種溫針灸,,針的尾端掛一個小艾柱,多用在風寒濕痹類疾病的治療,,也很有療效,。我讀的是倪海廈的《人紀針灸》代表的是倪師的觀點。 一,、穴位丈量方法 一般用同身寸,,把中指頭彎起來,有兩個橫紋頭,,上面兩個點之間定義為一寸,,即同身寸。三個指頭(食指,、中指,、無名指)并在一起為兩寸。四個指頭(除了大拇指)并在一起為三寸,。每個人的寸都是不同的,。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還有經(jīng)絡(luò)之間,。而腹部跟胸部,,另有獨立的丈量方式,以后再講,。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jié)屈曲時手指內(nèi)側(cè)兩端橫紋頭之間的距離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關(guān)節(jié)的寬度作為一寸,,主要適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橫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讓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食指與中指并攏為1.5寸。 以上所說的“寸”,并沒有具體數(shù)值,?!巴泶纭敝械摹耙淮纭痹诓煌娜松眢w上都是不同長短的;較高的人“一寸”要比較矮的人的“一寸”要長,,這是由身體比例來決定的,。“所以‘同身寸’只適用于個人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別人身上來找穴位,,這樣做是找不準穴位的?!?/span> 二,、針刺的深淺探討 下針有深淺,一般受季節(jié)影響,,在春夏下針比較淺,,秋冬的時候,針下的比較深,。和我們釣魚一樣的道理:冬天魚都在比較深的地方,,針就要下到骨髓去,,春夏的時候,,天氣炎熱,針就下得淺了,。 中醫(yī)認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臟在管,,血脈是心臟在管,,骨是腎臟在管,一般下針的時候,,如果病在皮毛,,針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下在肌肉,,如果病在血脈,就扎在脈的旁邊,,如果病在腎臟,,下針在骨頭旁邊。 過去有一句話,,叫“腹深似井,,背薄似餅”。這指的是腹部上扎針的時候,可深針,,背上扎針,,不可以深針,否則會扎到內(nèi)臟,。還有胖瘦下針深淺不一樣,。 下針有規(guī)矩,不能隨便,,有的穴道本來就淺,,也不能硬把它刺過去。 三,、一般針刺入穴方法 穴位在 肌肉之間 肌肉和骨之間 肌肉和筋之間 筋和筋之間 筋和骨之間 如果初學者,,還沒練就指力進針,建議可以使用管針進針,,再使用針灸捻針手法 四,、成人與幼兒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與幼兒不同,成人要留針,,幼兒不留針(叫單刺),。 針,留二十分鐘,,留針之后會做補瀉,,像中風的病人,留二十,、三十,、四十分鐘,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沒關(guān)系,。 起針的時候,,中指按住,食指和拇指捏住針,,慢慢的拔出來,,出毛孔的時候,稍停一下,,停個三十秒,,再慢慢出來,這樣一滴血都沒有,。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會把血帶出來。 當小孩發(fā)燒感冒,、拉肚子,,下針效果很快,,小孩用單刺。單刺就是針進去捻一捻就出來,,不留針,。幼兒的定義以十四歲為標準,十四歲以下,,單刺不留針,,十四歲以上,留針,。下針時,,病人采用臥姿。 針灸下針后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暈針,。中醫(yī)有句話“藥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漢書》,就是一種治療方式,,沒有產(chǎn)生瞑眩的話,,這個病不會好。(讓我想到李氏砭法治病時也會出現(xiàn)很多瞑眩反應(yīng),,只是大家有時無法判斷而已) 若病人產(chǎn)生暈針的現(xiàn)象,,起完針,病人會感覺效果很好,。但有一種暈針,,是因為病人姿勢不對。正確姿勢采用臥姿,,躺著,,扎針最好不要站著或坐著容易暈針。姿勢不良產(chǎn)生的暈針,,采用上面的急救方式,躺平,,將胸腔的扣子打開,,空氣流通就會醒。嚴重一些的可以掐人中,、按內(nèi)關(guān),、極泉、十宣放血,。(在我們處理李氏砭法暈板的病人使用內(nèi)關(guān),、極泉、飲溫水的處理辦法是一樣的,,所以不用驚慌) 五,、現(xiàn)代常用的針號概念 手常用一寸針。 一寸半的針用得最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三寸針用來透穴,,有些地方會用到透穴,,當場透就好了。 六,、黃帝時代九針型式 古九針 堅持學習,,可以一起來打卡 個人交流請掃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