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意境創(chuàng)作講稿詩教中心 吳質(zhì)璞 我們無論是寫傳統(tǒng)詩詞或是現(xiàn)代詩歌,令很多詩作者感到苦惱的是,,盡管我們下了很大苦功去構(gòu)思,、描繪,甚至搜腸刮肚,、絞盡腦汁遣詞造句,,但是寫出的詩作卻很直白膚淺,抒發(fā)的感情枯燥無味,,如同爵蠟,。或口號式,,或概念化,,或閉門造車,或無病呻吟,。作品沒有連貫性,,總之,是缺乏對生活或事物的觀察,。其內(nèi)容是是而非,,不能打動讀者。甚至自己左看右看就是不舒服,,讀起來別扭,。 為何寫不好 為何寫不好詩?為何出不了好的作品,?我自己認為有很多方面的問題,,但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掌握詩的“意象”技巧,不知道運用“意象入詩”,。甚至對“意象”知之甚少,,模糊不清,所以很難寫出好的詩詞作品,。下面我把詩詞創(chuàng)作分作三個階段來加以分析: 第一個階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階段,。那么,何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呢,,就是我們在平時所看到的一切物象都是可以寫入詩詞的,這個階段是初學詩詞者要進行大量閱讀古人或者我們周圍那些老師的作品的階段,。要仔細琢磨每一個句式,,把一些看得見的物象有序的進行組合,尤其是在學習填詞時,。這是一個模仿的階段,,當然同學們中間有可能會有提筆就來的高手。在這個階段還會出現(xiàn)一些情況,,當我們能夠模仿或者寫幾首詩詞的時候,,有些自學人就自以為是詩人了,認為詩詞嘛,,就是這么回事,,你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可以兩朵桃花向陽開呢,。希望我們的學員不要這樣想,。這一階段要虛心學習前人作品,能夠?qū)懗鑫锵?,并且要循?guī)蹈矩,,嚴格按照格律要求寫作,要仔細去發(fā)現(xiàn)美的物象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便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因為詩詞本身是來自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不脫離生活的高級藝術表現(xiàn)手法,。那么什么才是詩詞創(chuàng)作“意象”呢?《周易.系辭上傳》寫道:“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就表明意象是一個抽象的哲學名詞,,既是哲學的精義,,又是藝術的精義?!耙狻迸c“象”的問題,。是“言”不能完全清楚地表達“意”,而“言”所不能的“意”卻可以通過“象”完全地表達出來,。這就是詩詞的意境,,如何完美的去表達詩詞意境,,就是下面所說的了。 第二個階段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階段,。在中國古典詩歌和詩論在中國古典詩歌和詩論在中國古典詩歌和詩論在中國古典詩歌和詩論中,象/是一個豐富的領域,?!兑捉?jīng)》說:“意者,象也”,。詩的內(nèi)核在“意”,,“意”是無形的。它要通過“象”而獲得有形化,,從而獲得“意”的詩的表達,,獲得感動讀者、引起共鳴的客觀有效性,。這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就進入了傷春悲秋的階段,,(我只是比喻),就是要在創(chuàng)作中體會“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故詩無氣象,則精神亦無所寓矣”,。這里“煙霞”,、“草木”即是意象,,它與生活中的“煙霞”、“草木”有聯(lián)系,,但又別有“精神”,使“山之精神”,、“春之精神”成為能夠具體感覺到的客觀形象,。就是要是通過觀察事物,,借助物象來表達和抒發(fā)感情,比如說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短短幾句話,就利用物象道出了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凄慘心境,。又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當你仔細品味這句詩詞,就會使你有一種無限延伸的思緒,。讓人意猶未盡,,通過這些物象來反映現(xiàn)實、表情達意,,稱之為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和詩論中,意象是一個豐富的領域,。意象在新詩中也是非常活躍的,。一方面,它是古典詩歌意象藝術的繼承,;一方面,,它又是對外國詩歌的借鑒。 所謂意象,,精確地說,,就是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意”)與外在的客觀物象(“象”)的統(tǒng)一,。要寫好詩詞,,關健要靠意象取勝,構(gòu)建意象,、運用意象技巧是最關至要的環(huán)節(jié),。《文心雕龍.神思》篇,,最極力推崇騰的,、浮想聯(lián)翩的形象。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這種意象,,不受時間和空間制約,,你可以想到千年以上,萬里以外,。要以直觀之象帶動抽象之意,,情由景生,感由物發(fā)就是這個道理,。詩人是帶著感情的“眼鏡”來觀察和反映生活的,盡管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態(tài),,卻無不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這種感情的表達不能用淺露的直白表達,而要用豐富,、生動的意象自然生發(fā)出來,,由此,通過外在之象巧妙帶動內(nèi)在之意,,就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高雅脫俗的藝術效果。 第三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階段。 這一階段是人與自然的高度統(tǒng)一,,詩人進入這一階段就可以做到物我兩忘的高境界狀態(tài),,許多人孜孜以求而難以達到這樣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