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種感染性心肌炎中最常見的一種 ,尤以青少年多見,主要為柯薩奇B病毒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心肌細胞的損傷或壞死 ,治療較為困難,。 中醫(yī)多屬“心悸”“怔忡”范疇,因外邪而致心悸、心慌,、胸悶氣短,、神疲乏力等不適。 作者認為此病的治療應首先區(qū)別急性期和慢性遷延期,而清熱解毒、養(yǎng)心安神和益氣復脈法為此病常用治法,并注意配合具有針對性治療作用的中藥,。 急性期出現(xiàn)高熱,咽痛頭痛,心慌心悸,煩躁不安,舌尖紅苔黃,脈數(shù),。其癥狀類似風熱感冒,很容易誤診。由于其病機為風熱邪毒外襲,沿經(jīng)內(nèi)犯心脈,而致心肌損害,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養(yǎng)陰寧心為輔,。 常用藥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牛蒡子、大青葉,、黃連,、黃芩、麥冬等,。早期加用少量滋陰益氣藥可有助于養(yǎng)心寧神;但不可過多,以防戀邪 ;對氣虛極盛者可加用生黃芪10~15g , 量也不宜過大;心慌心悸較甚,、心率過快者,可加用炙遠志、柏子仁 ,、茯神等,。 風熱邪毒極易灼傷心陰,致使病情遷延難愈,心功能日益受損,發(fā)生各種變證。臨床可表現(xiàn)為高熱已退,頭痛咽痛也愈,但仍心悸怔忡 ,心神不寧,胸悶氣短,極度疲乏,舌質(zhì)多淡,脈細數(shù)或結(jié)代,。 此期治療須以滋心陰,、養(yǎng)心氣、寧心安神為主,常用藥有柏子仁,、遠志,、天冬、麥冬,、南北沙參,、玄參、五味子,、西洋參或太子參,、生地、茯神,、黃芪,、丹參、赤芍等,此外常加用1~2味清熱解毒藥,如忍冬藤,、板藍根等,以清除余毒,或預防風熱邪毒再犯,。 對于心肌炎遷延不愈,心肌損害較重,并有心律失常,頻發(fā)室早或竇性心動過速,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心悸怔忡,心跳不寧,胸悶氣短,頭昏目花 ,神疲乏力, 脈細數(shù)或結(jié)代。 多以益氣復脈,寧心安神為法治療,常以炙甘草湯加味,藥用:炙甘草,、生地,、桂枝、麥冬、阿膠,、麻子仁,、太子參、黃芪,、龍骨,、牡蠣、丹參,、玄參,、柏子仁等。 除上述分期辨證用藥外,結(jié)合現(xiàn)代研究成果,加用一些有特定作用的藥物,如以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魚腥草、貫眾,、蚤休,、射干、紫花地丁等治療病毒感染, 以人參或西洋參,、南北沙參,、黃芪、附子,、五味子、麥冬,、北五加皮強心益氣, 以生地,、炙甘草、桂枝,、柏子仁,、柴胡、太子參治療心律不齊,以龍骨,、牡蠣,、茯神、石菖蒲,、炙遠志,、五味子治療心動過速, 以附子、干姜,、麻黃,、淫羊藿、鹿茸治療心動過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