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河對岸 看德國的歷史時,有很多人對日耳曼,、德意志與普魯士等概念分不清楚,,那這三個名詞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日耳曼就如華夏民族一樣,,是個民族概念,。“日耳曼”這個詞匯,,最早出于古希臘史學家波希多尼之口,。而在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又將其北方的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稱為三大蠻族。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瑞典,、挪威),,被認為是日耳曼民族的故鄉(xiāng)。其后,,有部分日耳曼人南遷歐陸的北部,,驅逐了原先居民-凱爾特人,并日益強盛而成為了羅馬帝國最為強大的敵人,。 日耳曼人最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并在其廢墟之上建立了諸多國家,。歷史上的哥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撒克遜人、盎格魯人,、朱特人等等,,都屬日耳曼人。而以現(xiàn)今的國家民族來說,,英格蘭人,、德國人、奧地利人,、瑞典人,、挪威人、丹麥人,、荷蘭人,、比利時人,、盧森堡人,、瑞士人等,都屬日耳曼人,。 而德意志(diot)這個詞匯,,在古德語中是指“人民”的意思。最早見于公元8世紀,,指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耳曼部落,。于是,德意志也就漸漸成為國家,、地理的名詞,。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曾經說過:有一個德意志民族的說法,,純系是一個神話,,而“德意志”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而已。 梅特涅說的德意志民族,、德意志,,是指神圣羅馬帝國(德意志邦聯(lián)),而神圣羅馬帝國的前身就是東法蘭克王國(即法蘭克王國的東部),。故而,,現(xiàn)今的德意志,大致相當?shù)聡?、奧地利,。而歷史上的德意志,,曾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 普魯士,,則是德意志境內的一個諸侯,,并最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tǒng)一。而令人玩味的是:普魯士最早并不屬于德意志,,也不是日耳曼人,。普魯士位于波蘭的東北方(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附近),其民族與立陶宛人,、拉脫維亞人更為接近,,同屬波羅的語族。 13世紀初,,波蘭的康拉德公爵企圖向北方擴張,,卻幾番被普魯士人打敗。波蘭不但沒能擴張領地,,反到被普魯士人攻占了一部分,。康拉德公爵極為惱怒,,最終與條頓騎士團(德意志人為主)簽訂條約,,承諾只要條頓騎士團征服庫爾蘭地區(qū)(即東普魯士),即將該地永遠相贈,。 最終,,條頓騎士團不負眾望,征服了庫爾蘭地區(qū)的普魯士人,。自此,,條頓騎士團便在波羅的海地區(qū)扎下了根,又經五十余年的血腥征服,,而成為了波羅的海地區(qū)的一個強大政權--騎士團國,。隨著德意志人的日益增多,當?shù)氐钠蒸斒咳艘簿蜐u漸地日耳曼化,。而騎士團國,,在法理上仍屬波蘭,并不屬于德意志,。 而條頓騎士團的第37任大團長(掌權者)阿爾布雷希特,,為德意志的勃蘭登堡藩侯--腓特烈二世(霍亨索倫家族)第三子。阿爾布雷希特在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的幫助下,,將條頓騎士團變成自己家族的世襲公國(騎士團名義上直屬羅馬教廷,,但事實上又為波蘭附庸,。而依天主教的教規(guī),騎士團成員不得成婚),,即普魯士公國,。 1618年,普魯士公國因無子嗣繼承,,改由霍亨索倫家族的長支--勃蘭登堡公國兼任,,而成立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共主聯(lián)邦,如英格蘭與蘇格蘭),。此后,,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又在大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的一系列武力征服下,,擴大了公國的實力與版圖,,并迫使波蘭放棄對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 170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腓特烈三世,,通過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利益交換(支持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王位的主張,即歷史上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而謀得了國王頭銜,。但按神圣羅馬帝國的法律,腓特烈三世不能在德意志稱王,。于是,,腓特烈三世到普魯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加冕為王,,并改稱為腓特烈一世。自此,,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也就成為了普魯士王國。 19世紀中后期,,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先后擊敗了丹麥、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宣告了德國的統(tǒng)一(小德意志),,及德意志帝國的成立,而該帝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 |
|
來自: shenxueji3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