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俗話說:“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閑人去遛狗,?!弊阋姾颂遗c文人之間關系之密切,同時也可看出文玩核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文玩核桃最早盛行于宮里,。據(jù)載明天啟皇帝朱由校不僅把玩核桃,而且親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遺忘國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傳民間,。到了清代,宮內玩賞核桃之風更甚。據(jù)傳清乾隆皇帝不僅是鑒賞核桃的大家,還賦詩贊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還編寫了一副對聯(lián):“單掌托日月,一語定乾坤,。”橫批“江山在握”,。可見他對文玩核桃的喜愛,。上好之,下必從之,。故當時京城傳言:“貝勒手上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當時的民謠也唱到:“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們會將挑選出來的精品核桃作為祝壽賀禮供奉,。由此可見,手中有一對好的核桃竟成了當時身份、身價和品位的象征,。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寫到:“在養(yǎng)心殿后面的庫房里,我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百寶匣,據(jù)說這是乾隆的玩物,。”他還寫道:“百寶匣用紫檀木制成,其中一個格子里裝有幾對棕紅色核桃和一個雕著古代人物故事的核桃,?!笨梢?皇宮里盛行玩核桃絕非虛言。清代從皇宮到民間,玩核桃成為一種風氣,故乾隆年間核桃雕刻藝人很多,有名的如仕上元,當時被譽為“鬼工”,。還有沈君五,、宋風起等都是有名的核雕藝人。代表作品有“十八羅漢核雕”,、“童子拜觀音核雕”等,。如今,把玩核桃的大有人在,將一對小小的核桃把玩于掌心,雖沒有古代帝王那種掌中“托日月”的大氣磅礴,卻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方法。手握核桃,則使人的心靈更貼近自然,盤玩核桃的過程,也就是古人所謂人體驗大道的過程??梢?一對小小的核桃,凝聚著傳統(tǒng)文人的文化精神,。2018年11月26日《半島都市報》 |
|
來自: 杏壇歸客 > 《養(yǎng)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