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0255-2930(2007)09-0648-01 中圖分類號:R 246.2文獻標(biāo)識碼:B 近年來, 筆者采用火針烙法排膿治療面部化膿性癤35例,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齡最小4個月,,最大60歲,,平均35歲,;病程最短5天,最長8天,;發(fā)生部位在唇周圍8例,,鼻周圍7例,眼周圍6例,,耳周圍4例,前額4例,,左,、右面頰6例。表現(xiàn)為面部局部腫塊,紅腫熱痛, 癤腫中間已軟,有黃白色膿頭,。 2 治療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遮住雙眼。常規(guī)消毒局部,,紋式鉗夾住酒精棉球后,,點燃,燒紅三棱針的尖部,。這時,,一手固定膿腔,另一手持燒紅尖部的三棱針,,直烙癤腫的白色膿頭處,,三棱針烙入膿腔后,阻力突然消失,,有刺空感,,隨后拔出三棱針,膿液隨之流出,,用無菌棉球擦干膿液后,,外敷地榆油(由地榆、香油組成,,有涼血解毒的功效)紗條,無菌紗布及醫(yī)用膠布固定,。排膿后一般不需服藥,創(chuàng)面每日用地榆油紗條換藥1次,,3天后局部紅腫消退,,用紋式鉗伸入膿腔,取出膿栓,,繼續(xù)用地榆油紗條換藥,,每日1次。 3 治療效果 35例全部痊愈,,局部紅腫熱痛消失,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最快5天,,最慢12天,平均愈合時間7.5天,。局部創(chuàng)面留有小米粒大小瘢痕,。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歲,,2006年3月12日初診。主訴:左嘴角腫物疼痛1周,。檢查左嘴角腫物面積1 cm×2 cm,,紅腫根深,中間已軟,有白色膿頭,。即以上述方法給予治療,,一次排出膿液約1 mL,當(dāng)晚疼痛大減;3天后取出膿栓,,紅腫消退,;7天后創(chuàng)面愈合,創(chuàng)面留有小米粒樣瘢痕,。 5 體會 火針烙法排膿古稱“燔針?刺”,是用來治療體表膿腫的一種古老方法,,以“給邪以出路”為中醫(yī)理論根據(jù)。烙膿時火針燒紅作用有三:一是針具在高溫下消毒滅菌,;二是以針代刀,,穿破膿腔以引流;三是止血作用,,燒烙局部小血管,,防止出血。面部化膿性癤屬于中醫(yī)“顏面疔瘡”范疇,,特征是瘡形如粟,,堅硬根深,成膿塊,。如果早期失治,,或過早切開,或擴大創(chuàng)面,,或擠壓碰傷處理不當(dāng),,均會造成毒邪擴散,尤其是面部危險三角區(qū)等處,,容易發(fā)生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眼部及周圍組織炎。常規(guī)切開引流,,因病灶在面部,,術(shù)后留疤,,影響美容,患者不愿接受,。筆者采用火針烙法排膿,,不但局部損傷小,不破壞面部膿腫壁的防御功能,,防止了毒素和細菌進入血液循環(huán),,避免了疔毒走黃的發(fā)生,而且有不出血,、引流通暢,、瘢痕小、不影響美容,、操作簡便、療效可靠的優(yōu)點,,值得推廣,。 (收稿日期:2007-03-27,齊淑蘭發(fā)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