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
桑干河,,漢代以前稱“治水”,又稱“浴水”,。北魏酈道元稱“濕水”,。不同典籍亦有“漯水”、“灅水”之稱,。關于這些名稱,,學界存在過長期爭論。認為“治”與“浴”,“漯”與“濕”之間,,一定存在著傳抄或刊刻之誤,。至今,主流觀點認為漢以前“治水”為確稱,,“浴水”為“治水”之訛,。魏晉以后“漯水”為確稱,“濕水”為“漯水”之訛,。 筆者以為,,治水、浴水,、濕水,、漯水均可作為古桑干河的確稱。在唐代以前,,“濕”,、“灅”均為“漯”之異體字。后人將“濕”字單拿出來作“干濕”之“濕”,。而且,,“漯”、“治”,、“浴”等名稱,,可能均為古“代”字之記音。 為方便理解,,我們將“漯”,、“治”、“浴”等字的讀音演變羅列如下: 治:lu/lo(上古音系)→dri(廣韻)→dzi(蒙古字韻)→zhi(普通話) 濕:nglob(上古音系)→siep(廣韻)→shi(蒙古字韻,、普通話) ?。?/span>lo:g(上古音系)→yiok(廣韻)→yyu(蒙古字韻)→yu(普通話) 漯:tnguib(上古音系)→lu?i(廣韻,,寫作“灅”)→lei/luo/ta(普通話) 由上可知,,漢代以前的“治”、“浴”讀音相同,,均讀“lo”音,。而“漯”漢代以前讀“tnguib”, 南北朝時期轉為“l”聲,,《廣韻》記音“lu,?i”?!皾瘛弊稚瞎艜r期讀“nglob”,,其中的“ng”為襯音,。唐代以后,“濕”字單作“干濕”之“濕”,,音變?yōu)椤?/span>siep”,。可能的情況是,,漢代以前不同典籍稱“治水”或“浴水”,,南北朝時期,由于“治”和“浴”字讀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治”由“l”聲轉為“dr”聲,,“浴”由“l”聲轉為“y”聲),,于是便以“濕”字代替(可能“濕”字的音轉相對較遲)。其后,,“濕”字專用作“干濕”之“濕”,,而且讀音亦變?yōu)椤?/span>s”聲,后世便以“漯”或“灅”記之,。這也許正是清代段玉裁在對《說文解字》作注時所講的“《水經注》作濕水者,,添作漯乃又偽濕也”的緣故。 我們說,,古桑干河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稱之“治水”,、“浴水”、“濕水”,、“漯水”,,始終延續(xù)著同一個讀音:“lo”。而這個“lo”音又對應著另一個漢字——“代”,。 代,,《說文解字》:“更也。從人弋聲,?!薄斑弊郑墩f文解字》釋義:“橜也,。象折木衺銳著形,?!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弋”的義項有“小木樁”、“系有繩子的箭,,用來射鳥”,、“用帶繩子的箭射獵”。引申義為“禽鳥”,。如“十二月,,鳴弋。弋也者,禽也,?!保ā洞蟠鞫Y記》)?!斑敝瞎抛x音“log/lug”,。《說文解字》言“(代),,從人弋聲”,,可見“代”字上古讀音與“治水”之“治”、“浴水”之“浴”相同,。讀為“log/lug”,。是故,在漢語體系里,,“代”與“輪”有著不解的瓜連,。如“代替”、方言亦說“輪替”,?!耙淮币喾Q“一輪”。而“治”,、“浴”,、“濕”、“漯”均為不同時期“代”之古音“log”之寄音,。 遠古中國,,對山川地理方物的命名,大多遵循一個規(guī)律,。就是以部族名號名山,、名水、名物,。如華山(遠古華族),、賀蘭山(賀賴部)、祁連山(匈奴丁零部),、溹涫水(鮮卑索干部),、漳河(古商部族)等等。通過對漢字部分形聲字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形聲字里,其聲旁多為古部族名號,,形旁則表示具體事物,。如“鄧,、邗、邛,、鄺,、邙、邢,、邠,、鄔、祁,、邴,、邳、邶,、邲,、邵、邰,、邽,、郟、郅,、邾”等字,,都是上古部族或部落居邑,造字規(guī)律就是部落名號(聲旁)加上表示居邑的“邑”(形旁),。而“瓸,、甏、瓿,、瓻,、瓷、瓰,、甊,、甌、瓶,、甕,、甗、盂,、盤,、簋”等字,其聲旁亦為上古部族名號,,形旁為表示器物的“瓦”或“皿”,。故爾,,徐中舒先生在《再論小屯與仰韶》一文中指出:“胡”必為使用壺的民族的名稱,,“曾”必為使用甑的民族的名稱,,這如同支那(China)為使用瓷器民族的名稱一樣(《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中華書局),。同樣的,,“淮水”之“淮”,名于“鳥夷”之“隹”,,“汜水”之“汜”,,亦名于“蛇部”之“巳”,當為不謬,。 關于古“代國”,,文獻有“湯封同姓代子”之說。其地望不詳?,F(xiàn)在能夠明確的是春秋時期的“代國”,,故地在今河北蔚縣,其勢力范圍向西延展之山西大同,、忻州,、朔州之部分。戰(zhàn)國時期被趙所滅,。史載:趙襄子使人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 漢代以前的文獻中,,“代”,,又被稱作“代戎”。南京師范大學的唐善純先生稱“代”為“儋襤”之異讀,?!百僖h”,又稱“丁零”,、“狄歷”,。為北狄部族?!暗摇?,古又稱“易”。今河北有“易水”,,流經古狄族核心區(qū),。從史料分析,商,,這一部族,,與“狄”有著不解的淵源,。相傳商族始祖契(偰xie卨)之母,就出于北狄,,又稱簡狄,、簡易、簡逷,,為有娀氏之女,。傳說簡狄偶出行浴,吞鳦卵而生契,。契為商祖,。如是,則“湯封同姓代子”是有可能的,?!坝袏皇稀敝皧弧保瞎抛x“snung”,,中古《廣韻》音“siung”,,與“商”、“宋”同音,。立國號“商”,,國滅封“宋”,可見,,“商”族,,一直延續(xù)著母系的“族號”。 考古發(fā)現(xiàn)之夏家店文化,,為青銅時代中國北方的代表文化,。其核心區(qū)位于今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南部,、錫盟東南部,。輻射范圍包括遼寧西部、內蒙東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區(qū)。通過碳14測年,,其下層屬夏商時期,。夏家店文化與毗鄰的紅山文化之間有一個明顯的斷層。學界普遍認為,,早期的商部族就興起于燕山一帶,,為東北夷族之一支。 由于地緣地理的緣故,歷史上,,中國北方民族始終有一種“尚南”的情結,。他們往往以“南方”為“正向”,將族群分為“左,、中,、右”三部,,東部為“左”,,西部為“右”。每遇氣候變化生存難繼之時,,便揮師南下,,或掠獲而歸,或立國中原,。由于文獻之缺,,對商族立國前的具體情況,學界尚無確述,。但是,,分析“商朝”的核心區(qū)域及其同姓封國的地望所在,似有這樣的可能: 早期的燕山南北,,散布著很多戎狄部落,。商部族就是其中的一個部落。當契之時,,“商部落”逐漸壯大,,并征服周邊狄族,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部族聯(lián)盟,。他們將聯(lián)盟內的部族分為三個部分,,“左部”為“孤竹”等部,活動于遼河流域,?!坝也俊睘椤按保顒佑诩奖睍x北今桑干河流域一帶,。其后,,處于中部的核心部族逐漸南下,數(shù)百年后,,在成湯之時,,代夏而有天下。并于部族故地,,封同姓“孤竹”于西遼河一帶,,封同姓“代戎”于桑干河一帶。如此,,“商封同姓”之說,,才可在地望上成為可能,。 從商湯立國封代,到趙襄子滅代(公元前475年),,前后一千一百余年,,“代國”不著于史。而“代”之原初本義亦難以辨析,。但其讀音“lo”,,卻通過桑干河的古名“治水”、“浴水”,、“濕水”,、“灅水”、“漯水”等,,一直延續(xù)到隋唐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