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三個月沒有在公眾號上寫推文了,前幾天經(jīng)過振德街,,街道兩旁透著滄桑感的商鋪,,小販、路人,、老者……濃濃的生活氣息,,時間軸將我拉回童年的影子,回想起幼時爺爺牽著我走在振德街的場景,,對這條老街還是很有感情的,,于是想寫一寫關(guān)于老街的故事兒…… 振德街長301米,起自南春路,,止于南較路,,相傳在振德街尾原有“振德門”一座,因該街富戶賑濟貧困而名為“賑德街”,,后來改為“振德街”,。 傳說振德街是蜈蚣地,舊時街道路面由石卵鋪設(shè)而成,,石卵象征蜈蚣鱗,,兩側(cè)橫巷象征蜈蚣足,振德門是蜈蚣頭,,門上掛兩盞燈籠以示其眼睛,。1939年,振德門被拆除,。 老潮州人把振德街喚作“觀音堂”,,街上原來有一座觀音堂,,堂的前座供奉玄天上帝,后座供奉觀音菩薩,,故觀音堂也叫上帝爺宮,。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振德街小學(xué)曾在“上帝爺宮”借址辦學(xué),。昔日每年二月初,,潮州人奉玄天上帝神像出游,鼓樂喧天,,花燈雜陳,,還有“走火路”的民俗表演,熱鬧程度僅次于安濟圣王出游,。時過境遷,,觀音堂易址,原址被毀而移為民居,,只剩下宮前巷和宮后巷兩處地名?,F(xiàn)在每年雖然潮人仍奉玄天上帝神像出游,但只是羞答答的進行,,盛況大不如前,。 爺爺從十幾歲就開始參加善堂的公益活動,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守“為善最樂”的信念,。小時候經(jīng)常和爺爺經(jīng)過振德街,,是因為爺爺要帶我去振德街上的一座善堂——盤安善堂。盤安善堂創(chuàng)立于民國五年(1916),,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善堂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和生命的寄托,。 舊時街上的居民多以培植豆芽和制作豆腐為業(yè),,振德街因此也被稱作“豆生街”,新中國成立后,,這些小作坊很多都被合并進入豆芽社,。 如果說振德街上有一種美味,那就應(yīng)該是糕粿了,。每次路過這里,,都會聞到遠遠飄來的糕粿香味。攤主用鍋鏟翻動鍋里跳動的糕粿,,敲一個雞蛋,,撒幾粒蔥花,咖喱的香味彌漫開來,,令人垂涎三尺,。小時候每次和爺爺經(jīng)過這兒,,爺爺總會買上一份糕粿,那份入口時的美味,,至今仍在懷念,。 振德街上有二十一條橫巷,許多巷子都有著吉祥寓意的名字,,金巷,、銀巷、如意巷,、興盛巷……人們通過這些巷子的名字,,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幸福的追求。 這棵相傳種植于明代的榕樹,,已經(jīng)在這里默默佇立幾百年了,,根深葉茂,看著老街曾經(jīng)的繁華,,感受老街滄桑的落寞,,時光悠悠,老樹依然在這兒守護著,,守護著老街,,守護老街上的人兒,守護老街上的人兒的印記…… 明代潮州柳知府曾在李厝內(nèi)旁邊建造了一座書樓,,樓前有小堀,,名為“書樓堀”,后來又在榕樹旁建有土地廟一座,,廟聯(lián)寫著“書樓留勝跡,,古廟鎮(zhèn)名區(qū)”。 振德街北面,,原有一天地壇,,俗稱南壇,壇中供奉三娘仔塑像,,奉為忠順夫人,。清代每逢冬至,地方官員聚集在此焚香禱祝,。 龍舌舟巷,,巷子的名字已經(jīng)被人們傳遍,當(dāng)年的往事也很少被提起,,人們漸漸忘記,,這條巷子的命名源于那個舍己為人的勇士。相傳當(dāng)年在振德街上,有一條巨蟒經(jīng)常傷人畜,,大家都束手無策,,擅長捕蛇的人屢次都無法捕獲,反遭其害,。有一天,,一個名叫龍舌舟的勇士路過于此,抱著為民除害的義憤,,他奮身將巨蟒制服,,卻因遭受蟒蛇毒牙攻擊,最終壯烈犧牲,。人們?yōu)榱思o(jì)念這個擒蛇義士,,每年定日設(shè)祭紀(jì)念他,并將其當(dāng)年擒蛇的巷子易名為“龍舌舟巷”,。 這座老宅的門前,,有一家甘草水果攤,小時候每次路過這兒,,就會吵著爺爺買一串“鳥梨”和“酸楊桃”,,在零食匱乏的年代,這些甘草水果是難得的童年美味,。 小時候我讀的是振德街小學(xué)的分校——南春路小學(xué),,雖然說是分校,但是始終沒有覺得我們學(xué)校和主校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振德街小學(xué)始建于民國三年(1914),,初名為南關(guān)小學(xué),由清舉人謝安臣創(chuàng)辦并擔(dān)任首任校長,。1939年潮城淪陷,,學(xué)校停辦,至1942年由地方人士發(fā)起復(fù)辦,,校名更改為潮安第七小學(xué),。后來學(xué)校又被易名為潮安縣南廂鄉(xiāng)第一中心小學(xué)、潮州鎮(zhèn)南春小學(xué),、潮州鎮(zhèn)東方紅第三小學(xué),,最后定名為振德街小學(xué),并沿用至今,。 振德街的銀巷里,走出了一代潮州大鑼鼓名師——邱猴尚,。邱猴尚又名邱宜生,,生于1888年,世居銀巷,,日常以販魚為生,,他幼年喜愛鼓樂,,勤學(xué)苦練,后在潮州鼓樂界首屈一指,,擔(dān)任多家鑼鼓館教師,。上世紀(jì)五十年代,邱猴尚到北京懷仁堂表演潮州大鑼鼓,,一舉成名,。他晚年整理了《拋魚》 、《擲釵》和《薛剛祭墳》等傳統(tǒng)鼓套,,一生為潮州大鑼鼓的繼承和傳播做出卓著貢獻,。 每當(dāng)夜幕降臨,昏暗的燈光點綴著老街,,三三兩兩的行人從街上匆匆而過,,這是振德街最為沉寂的時候?;蛟S有一天,,當(dāng)拆遷的推土機駛進這里,最后的一份沉寂也將失去,,而這篇推文,,會成為我們振德街的一份回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