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蘇東坡,,一身都是晴,。 用這樣一句話概括我對蘇軾詩文及其人生的解讀,大概最為貼切,。 蘇軾,,像自己,也像知己,。 他是千千萬萬人的縮影,,又是千千萬萬人當中最特殊的那個。 他是一個歷經坎坷的追夢人,。 他理想化,、情感化、矛盾化,。 他時而迷茫,,時而堅定,時而有所執(zhí),,時而有所悟,。 他尖銳又溫潤、自戀又自省,、困頓又曠達,。 他成熟于理想而幼稚于現(xiàn)實。 他不完美,,但也因此而更加真摯,。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 蘇軾正式登場,,是二十歲那年的科舉考試,。 他在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中以“堯與皋陶”為典故,闡述為政的寬與簡,,整篇策論看得主考官歐陽修眼前一亮。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與政壇的雙領袖,,官位,、學識、品性,,均深孚眾望,。 在看完蘇軾的策論后,歐陽修當即判定此考生為第一,,但他誤以為這篇策論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違心而有失公允地將其判為第二,。 結果落定后,,歐陽修驚訝地發(fā)現(xiàn),該策論的作者不是曾鞏,,而是一個名為蘇軾的青年,。 事后,閱卷判官梅堯臣問起“堯與皋陶”典故的出處時,,蘇軾哈哈一笑,,“我杜撰的!” 歐陽修得知此事,,先一個驚愕,,隨即又欣賞并欣慰地以笑和之。 敢在決定命運的考場上胡謅,,又能謅得有板有眼,、以假亂真,蘇軾當真印證了“藝高人膽大”這句話,。 歐陽修是文壇泰斗,,他對蘇軾的贊賞更是加速了蘇軾的走紅。 蘇軾尊歐陽修為恩師,,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直至二人終生。 二十歲成為進士(1057年),,在最好的年齡出人頭地,,蘇軾的第一步邁得很漂亮,但它此后的人生卻并不是料想中的一路開掛,。 剛準備踏入仕途,,迎接蘇軾的卻是不幸的母喪,。 為盡人子之孝,也按宋朝的禮制,,蘇軾回鄉(xiāng)為母守喪三年,。 公元1061年,蘇軾正式開始了仕途生涯,。 他的第一份官職,,在陜西西部的鳳翔,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在這期間,最為傳奇的事件,,要數(shù)求雨一事了,。 時年天有旱象,蘇軾作為當?shù)匕傩盏母改腹?,誠心誠意地寫了一篇祈雨文,,為民求雨。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心誠則靈,,嘩啦啦一場,久旱逢了甘霖,。 于是有了“喜雨亭”,,也有了《喜雨亭記》。 可以這么理解,,蘇軾的第一份官職,,是朝廷給他的“實習”機會。 公元1063年,,宋仁宗駕崩,。 仁宗駕崩前有言,蘇軾是他為子孫選定的“太平宰相”,。 在政治方面,,蘇軾暫未有大的施展,憑什么仁宗就認定他會是“太平宰相”,? 宋朝重文是一,。 “國清才子貴”是二。 蘇軾有真才實學是三,。 蘇軾品德出眾是四,。 這么一來,蘇軾受到賞識,毫無懸念是情理之中的事,。 遺憾的是,,仁宗的賞識卻并未能實時兌現(xiàn)。 他給了蘇軾鍛煉嘗試的機會,,老天卻沒給他等待收獲的年華,。 英宗繼位后,破格提拔蘇軾為翰林,,卻不料遭到宰相韓琦的反對,,理由是因為,蘇軾“不夠老練”,。 英宗退讓一步,讓蘇軾掌管宮中公務的記載,,宰相韓琦再反對,。 最后是,韓琦建議讓蘇東坡去文教部,,而且有一個特例——必須通過考試...... 蘇軾用結果說明了一句話: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要自己掙的! 他在文教部看書,、寫字,、繪畫、聽音樂,,有了一份“別人家的工作”,。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老蘇”蘇洵逝去,,蘇軾再次罷官守喪,。 等這次守喪期滿,天下也已換新的掌權者——宋神宗,。 宋神宗在位期間,,最為轟動的事件便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變法”。 以王安石為首,,這場變法從熙寧二年到元豐八年(1069-1085),,直至宋神宗去世方才告終。 變法持續(xù)了17年,,因變法而衍生出的黨派之爭卻一直延續(xù)至北宋滅亡,。 也是這場變法,使蘇軾一生起起落落,、風風雨雨,。 以支持變法和反對變法為界限,宋朝內部分成了“新黨”和“舊黨”兩派,。 新黨:王安石,、宋神宗,、曾布、呂惠卿,、李定,、鄧綰、章惇等,。 舊黨:司馬光,、韓琦、范鎮(zhèn),、歐陽修,、蘇軾、蘇轍,、范仲淹等,。 在立場方面,蘇軾是一個執(zhí)拗的人,,但執(zhí)拗卻不狠辣,。 他的執(zhí)拗在于堅持自己和說服對方,而不是排除異己和鏟除對手,。 也由此可以看出,,在蘇軾身上,文人思想要遠大于政客觀念,。 王安石則不然,! 王安石外號“拗相公”,他的拗是帶有政治色彩的排外,。 一時間,,朝野內外與他政見不同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排擠,、貶謫或迫害,。 歐陽修歸隱臨泉、韓琦告老還鄉(xiāng),、司馬光罷官著書,、范鎮(zhèn)辭職不仕...... 獨蘇軾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神宗上萬言書陳述變法利害,。 他引經據典,,褒、貶,、諷,、喻,每個字都有力。 觸動和觸怒,,僅一線之隔,。 蘇軾這一行為,未能得到神宗的正面回應,,卻使王安石大為不悅,。 武夫藏不了脾氣,文人藏不了心性,。 像蘇軾這樣一腔熱血的文人,,更是從來不打算藏心性。 他在鄉(xiāng)試中出了考題,,名為《論獨斷》,。 這個行為,徹底激怒了王安石,。 王安石手下的人上書彈劾蘇軾販賣私鹽,,致使蘇軾被貶離京,去杭州任通判,。 這年,是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三十六歲,。 好山好水的杭州未能長留蘇軾,三年后,,他被調往密州,,任密州知州。 比起秀美杭州,,密州的條件要困苦得多,。 當時的密州有四害,“龍王懶,,蝗蟲蓋,,盜賊如毛,官逼債”,。 剛上任,,蘇軾就大力整治這四害。 興修水利并修建超然臺祈雨,,用“秉畀炎火”和“荷鋤散掘”驅除蝗蟲,,剿寇滅匪,上書減免賦稅以緩和官民關系,。 蘇軾在密州兩年,,條件困苦卻功績卓著,在創(chuàng)作上也達到了一個高峰,詩詞曲賦創(chuàng)作共計209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蘊含著他對亡妻王弗的思念——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span> 《江城子·密州出獵》寄托著他一心報效朝廷的壯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調歌頭》傾注著他對親人的思念,、對仕途的無奈,、對人生的深思等多重感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span> 他一路由密州遷汝州知州,又改知河中府,,再改任知徐州,。 王安石要的,是不給蘇軾任何得以面見君王的機會,。 到這時候,,蘇軾一改“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希冀之心,,在《登常山絕頂廣麗亭》中寫道: “人生如朝露,,白發(fā)日夜催。棄置當何言,,萬劫終飛灰,。” 王安石曾感嘆蘇軾,,“不知更幾百年才出如此人物”,。 但可惜,王安石很現(xiàn)實,。 縱然愛惜蘇軾的才學,,卻不能容蘇軾的政見。 情和利相沖突時的取舍,,最能體現(xiàn)人的本質,。 蘇軾就這么一路遷,,遷下去。遷,,即貶,。 蘇軾仕途中最險的事件,是有名的“烏臺詩案”,。 任湖州知州時,,是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已年過四十,。 論說經歷先前種種,,人又到不惑之年,應該有相應的世故之心和自保之能,,可蘇軾偏偏像個“愣頭青”,,給皇帝上表也敢發(fā)牢騷。 說他像愣頭青,,也委屈了點兒,! 畢竟,有一種找茬兒,,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盡管此時王安石已罷相,,但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蘇軾上呈給神宗的《湖州謝表》,,被新黨人指出有“大不敬”和“包藏禍心”,另搜羅了蘇軾的一眾詩文,、書信等,,扭曲其意而作為鐵證。 御史臺的人隨即逮捕蘇軾并押解其回京,。 駙馬王詵,、好友王鞏、弟弟蘇轍等十余人,,皆因此受牽連,。 這一案件,由御史臺審理,,因御史臺遍植柏樹,,多有烏鴉,也稱“烏臺”,。 “烏臺詩案”以此得名,。 蘇軾被下獄,,這次的處境不同以往,關心他的人都替他捏把汗,,大家能忖度的最樂觀的情況,,也是九死一生。 以為生命到了盡頭,,蘇軾在獄中寫下《獄中寄子由二首》,。 其一是: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一個人在生命盡頭記掛的人與物,,必然是最真實,也最能反映內心的,。 蘇軾所掛懷的:君主之恩,、同僚之義、手足之情,。 一句“是處青山可埋骨”,,將他的隨遇而安和無可奈何一同聒碎。 所幸,! 幸有宋太祖趙匡胤定有“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另有朝野內外一干人等拼命求情,蘇軾才幸免于難,。 他在最壞的后果里得到了最好的結果——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黃州緊鄰長江,是個貧窮清苦的小鎮(zhèn),。 剛到黃州,,蘇軾帶著家眷在定慧院落腳。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span> 這是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那“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孤寂,,和定慧院的夜晚一樣凄涼。 可就是這樣的條件,,蘇軾依然能從中找到樂趣,。 他在《初到黃州》里寫,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span> 儼然一個沒心沒肺的吃貨! 黃州團練副使的工資,,低得連一家人的溫飽都解決不了,。 好在蘇軾人緣好! 好友馬正卿向太守求情,,懇求太守把黃州東邊的十畝閑地撥給蘇軾,。 蘇軾開始像農夫一樣種田,并由此自稱“東坡居士”,。 對于蘇軾,,世人更習慣也更樂于接地氣又不失尊敬地稱他“蘇東坡”或“東坡先生”。 謫居黃州時的蘇東坡,,儼然一個生活家,。 那時豬肉廉價,富貴人家多食牛羊肉,,蘇東坡卻研究豬肉的食用法,,并寫了詼諧和真理并存的打油詩,《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大早上起來就來兩碗豬肉,我蘇也真不嫌油膩......好可愛呀?。?/span> “東坡肉”就此風靡起來,! 東坡是吃貨,卻不是油膩飯桶,。 在黃州他所做的影響最為深遠的事,,當數(shù)“救兒會”了。 黃州當?shù)赜小皻搿钡膼核?,每戶人家最多養(yǎng)二男一女,,多生的就以冷水浸死,女嬰更是難逃死劫,。 蘇東坡痛心疾首,,他一方面普及仁德教化,另一方面迅速組織成立了“救兒會”,,世人稱為“東坡救兒會”,。 東坡救兒會收養(yǎng)棄嬰、四處籌集善款,,并出資請婦女前來喂養(yǎng)這些嬰孩兒,。 蘇東坡可以說是窮得叮當響,盡管如此,,他卻帶頭把自己僅有的這幾個叮當響的錢捐給救兒會,。 他從來不把做善事當成是善事,這只是他的本能,。 “東坡救兒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孤兒院! 蘇東坡的詩文,,就是他的心情動態(tài),,而整個北宋都是他的朋友圈。 謫居黃州期間,,蘇東坡的詩,、詞、散文,、書法,、繪畫,在創(chuàng)作達到了藝術上的巔峰,。 世人感嘆蘇東坡是“天縱奇才”,,可有一種苦悶是: 大家都說你是天才,可不如你的人才,,甚至是庸才,、蠢材,,也都比你順風順水。 《臨江仙·夜歸臨皋》的下闕: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承認自己內心的“營營”,不為利,、不為官位,,只為是否能得重用。 他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此時卻依舊有些口不應心,。 在命運這里,,他不愿隨波逐流,不愿把一切交由上天,,他依然想做自己的掌舵者,。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恢宏磅礴,,把滾滾長江寫出了聲,,把悠悠年輪刻出了跡,把紛爭三國繪出了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首千古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當神宗皇帝收到遠從黃州傳來的這首詞,正在用膳的他停住了,,如癡如醉地反復誦讀品味,。 蘇軾的才他看得到,蘇軾的忠他也不懷疑,,只是在政治上,,謀不同便無法同道。 《赤壁賦》一文,,蘇東坡以解他人之惑而道出自我價值觀: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span> 關于赤壁的賦文,蘇東坡前后寫過兩篇,。 《前赤壁賦》寫于1082年秋,,《后赤壁賦》寫于1082年冬,兩者均是江夜所感,。 前者是“水落石出”的通透,,后者有“莊周夢蝶”的哲思。 這一前一后,,蘇東坡的內心顯而易見,,他始終在迂回里。 蘇東坡曾說,陶淵明是自己的前身,。 可不然呢,! 陶淵明歸隱后徹底放下了。 蘇東坡卻從來不曾放棄過,。 如果說蘇東坡真的羨慕田園隱居生活,,又怎會在宦海浮浮沉沉? 次年十月,,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他寫了《記承天寺夜游》一文。 他反問自己,,“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又伴著一絲悵然苦笑地自答,,“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個“閑”,不是悠閑,,不是清閑,,是被廢棄一般的閑置。 做官和當官,,兩者有著質的區(qū)別,! 做官,在于務實和奉獻,。 當官,,在于場面與謀取。 蘇東坡要的,,從來不是通過一個職位獲得多少利益,。 只是命運很調皮,越是想要,,越是得不到,! 蘇東坡曾和下人打趣,讓大家猜他肚子里裝的是什么,。 有人猜,,“都是文章!” 有人猜,,“滿腹文章,!” 只有王朝云的回答最得蘇東坡心,她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東坡有多不合時宜,看他的仕途就知道。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王安石變法”就此以失敗告終。 年僅九歲的哲宗登基,,年號“元祐”。 皇祖母高太后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她重新任用司馬光為相,原來的“舊黨”得以翻身,。 蘇東坡,,也因此迎來了仕途上“短暫的春天”。 蘇東坡還京后,,從官品七級的禮部郎中步步高升,,升起居舍人,升中書舍人,,再至三級翰林,。 從王安石變法開始,新舊黨由政見之爭逐步演變?yōu)檎嘀疇帯?/strong> 舊黨人掌握政權后,,同樣排除異己,。 蘇東坡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他又開始抨擊新黨人,。 結果可想而知...... 短暫的春天過去,蘇東坡再次踏上被貶的長途,。 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蘇東坡第二次來到杭州,。 這次,他興修水利,、治理西湖,、構筑長堤、種花植樹,、穩(wěn)定糧價,、救治瘟疫,并創(chuàng)辦了中國最早的公立醫(yī)院——安樂坊(后改名為“安濟坊”),。 如今西湖十景中的,,“三潭映月”和“蘇堤春曉”,皆歸功于他,。 元祐六年(1091年)蘇東坡被召回京都,。 朝中的斗爭是蘇東坡疲于應付和不屑應付的,沒過多久,格格不入的他幾次上書請求外放,。 他的命運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被動變化著,。 把蘇東坡貶到最慘的人,是官拜丞相后的章惇,。 這個曾經和蘇東坡一度交好又反目成仇的狠辣人物,,執(zhí)掌大權后對付的第一個人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被貶至廣東惠州,,是宋朝被貶到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 弟弟蘇轍一度穩(wěn)穩(wěn)地官至宰相,兒子蘇邁也已是朝廷命官,,但才大,、志大、與人為善又年過半百的蘇東坡卻混得凄慘到這步田地,。 不少人既同情又嘲笑他,,“四不四灑?” 天公勸他重抖擻,,他對天公吼三吼,! 蘇東坡吃著荔枝更新著動態(tài):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所謂仇家就是:看到你開心,,我就不高興,! 京都的宰相章惇收到線人送來的蘇東坡的詩,一道旨意傳下,,蘇東坡被貶往海南,! 那個海南不是天涯海角的旅游景點,也不是沖浪曬太陽的三亞,,是個多霧氣,、多潮濕、偏僻,、不宜居住的蠻荒之地,。 六十二歲的蘇東坡,來到自稱是第二個故鄉(xiāng)的海南儋州,。 他教當?shù)氐娜俗x書寫字,、治病用藥、打井取水...... 在東坡的教化下,,一個叫“姜唐佐”的學生,,成了海南有史以來第一個考上進士的人,! 哲宗崩,徽宗繼,。 在朝廷的大赦下,,蘇東坡終于等到了歸期。 在北歸的途中,,蘇軾做了《自題金山畫像》一詩: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曾經對建功立業(yè)癡而不能,徒嘆息著“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p> 到了今日,,卻真成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p>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病逝于前往常州的船上,,享年六十六歲,。 蘇東坡逝世二十六年后,北宋亡,。 這位“太平宰相”,,至死沒能達成所愿。 從那個憤青蘇軾到釋然東坡,,歷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位君王,一路起落浮沉,,蘇軾的苦樂與悲喜,,被宋王朝緊緊捆綁著。 如果他不在政壇,,這該是多么順遂的一生,! 他是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旅行家,、慈善者、公益者...... 于詩:與黃庭堅齊名,,并稱“蘇黃”,。 于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散文:與文壇元老歐陽修并稱“歐蘇”,。 書法:“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被貶黃州第三年所作的《寒食帖》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第一是書圣王羲之所作《蘭亭序》,。第二是唐代顏真卿所作《祭侄稿》)。 繪畫:開創(chuàng)中國繪畫藝術上的新大統(tǒng)——文人畫,。 ...... 宋時民間傳言,,說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不管和蘇軾是不是敵對,,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天下少有的奇才與全才,! 有人說,蘇東坡不懂變通,! 可說這話的人又何曾懂得蘇東坡的執(zhí)著,? 一個人在意什么,就會被什么反噬,。這是真,! 蘇東坡偏執(zhí)在政壇,卻也失敗在政壇,。 倘若換個角色,,當個教書先生、賣字畫,、辦私塾...... 除去做官,,干余下的三百五十九行他都能過得舒舒坦坦。 明明能夠靠才華吃飯,,卻偏偏要靠做官,! 在為政方面,蘇東坡也不是沒有能力,! 他算自己的功績時只說了“黃州惠州儋州”,,可實際里蘇東坡所治理的每個地方都功勛卓著,。 他以性情得人,也以性情得罪人,! 哪怕是在自稱“老夫”的年紀,,他的那顆赤子心也不曾變過。 而這份真,,恰好是政客的致命弱點,! 有人評論蘇東坡,“超然物外”,。 這是極高的評價,! 但我并不贊同! 他樂觀,、豁達、豪邁,,卻并未真正超然物外,。 他的一生都在斗爭,和宋王朝衰落的命運斗爭,,和執(zhí)政者的偏執(zhí)斗爭,,和自我的宿命斗爭,。 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心底有永不熄滅的火種。 他一生坎壈,、困頓,、流離,卻把清苦當清歡,,把流放當遠方,,把失意當詩意,。 關于人生,,他感慨——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span>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關于經歷,,他慨然—— “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span> 他為世人指點迷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而他本人,,直至去世也不曾真正報效朝廷的那座廬山中走出。 他有超世之才,,也有治世之能,,唯獨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囚困了自己。 蘇東坡,,是北宋文壇最閃耀的一顆巨星,,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靈魂級人物。 他以詩文策論驚艷出場,,又以正直品格征服國民,,更以豁達態(tài)度俘獲百代人心! 他把忠心給了君王,,把赤心給了蒼生,,把初心給了執(zhí)著,把童心給了生活,。 仕途給了他坎坷流離,,歲月給了他凄風苦雨,,而他卻批著一身陽光華麗上岸。 蘇軾像誰,? 像南下的你,! 像北上的我! 像無數(shù)個不服時運又不甘命運的你我,! 東坡先生從不曾抵達夢想,,但他卻在抵達夢想的途中披荊斬棘、載歌載舞,。 有些人活著,,靠得是信念。 看看東坡先生這一生,,我們該知道—— 沒有最好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心態(tài)! ——枕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