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中秋節(jié)是最富于詩情畫意的,。夜幕降臨,皎月當空,,大地披紗,,萬物靜謐。千家萬戶,,男女老幼,,移步桂庭,設壇祝祭,,品餅賞月,,飲酒賦詩。老人們在月光下笑逐顏開,,享受著子孫滿堂,,合家團聚的幸福和安逸;年輕人在月色里漫步纏綿,,感受著生活的美好和愛情的甜蜜,;孩子們在月影下追逐嬉戲,放縱著自由和歡笑,,其情滿滿,,其樂融融。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里有詳盡記載:“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蜷_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于鋪席之家,,亦登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jié),;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買賣,,至于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宵不絕……”中秋節(jié),,讓中國人的心頭充溢久久的暖意,充滿濃濃的親情,。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應該說,,是華夏民族歲時節(jié)日系統(tǒng)中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民俗節(jié)日,。中秋節(jié)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從上古時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變而來的敬月習俗,,以及流傳幾千年的祭月之風,,它實際上是華夏民族的“祭月之節(jié)”。這個節(jié)日保存著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學思考,,蘊含著華夏兒女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周禮》中即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說法,,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并無節(jié)日之意,。中秋成為節(jié)日,,是唐宋以后的事,。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吳剛折桂的美好傳說,,還有月餅起源與元末起義之事等等,無一不是附著在中秋節(jié)上面的美麗傳說,,這些美好傳說與故事,,又進一步豐富了中秋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 隋唐時代,,特別是盛唐的繁榮,,逐漸激發(fā)了民間在仲秋祭月時節(jié)的玩賞之風,賞月之風和民間流傳的祭月風俗逐漸合流,。詩歌勃興,,科舉開考,無數(shù)背井離鄉(xiāng)的士子,,在丹桂飄香的時節(jié)由“舉頭望明月”的月神祭祀,,由紀而祭,由祭而慶,。人們并不十分刻意追求在秋夕祭月,,所以,最接近秋分點的一個滿月日,,就成了這一秋月祭賞之節(jié)最佳的選擇,。唐代文人八月十五玩月吟詩的風氣,該是多么優(yōu)雅的活動啊,,天上的一輪明月逐漸披上了人情的薄紗,。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隨著宴飲聚會,這一形式也為民間富戶所效仿,。到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詩筵筆會和市民宴飲玩樂并行的大眾化的節(jié)日。但宋代山河破碎,,外敵侵擾,,中秋的節(jié)義有了更不一般的內(nèi)涵,中秋的圓月彌足珍貴,,“團圓”的特征及其象征意義被凸顯出來,,“祭月”與“團圓”,才使中秋節(jié)的習俗內(nèi)涵變得完整而更富意義,?!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的祭月情感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團圓期盼合二為一,,奠定了中秋節(jié)日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中秋節(jié),是“祭月節(jié)”,,也是“團圓節(jié)”,。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學界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端: 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社會,自然氣候?qū)χ袊霓r(nóng)事活動影響巨大,,所謂靠天吃飯,,信天由人,而春播,、秋收都是頭等大事,。在春播的時候,需要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這種祭祀活動被稱為“春祈”。同樣,,在秋收的時候,,也要祭祀土地神,答謝神的護佑,,這便是“秋報”,。八月十五是秋收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拜土地,,所以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第二種說法認為,中秋節(jié)源于中國人古老的日月崇拜,。中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禮俗,。在古人的心目中,太陽與月亮代表著世界的兩極,?!叭照撸栔鳌?,“月者,,陰之宗也”。一個叫“太陽”,,一個叫“太陰”,,代表著陰陽兩極,在時間上分屬日夜。日月是構(gòu)建歷法體系的基礎,,季節(jié)上分屬春秋,,空間方位上屬東西,五行中屬水與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抖Y記·祭義》所謂:“日出于東,月出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比赵碌恼_\行是宇宙和諧的保證,因此古人很重視對日月的祭祀,。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祭日在“春分”,,祭月在“秋分”,。一年中分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秦漢時期,,日月祭祀實乃皇家的禮制,與一般民眾沒有什么關(guān)系,。月亮對于平民來說,,是一種外在的神秘的支配力量,無法接近它,,祭祀它,。因此華夏文化系統(tǒng)內(nèi)民間祭月的習俗,在漢魏典籍中不見著錄,更不用說出現(xiàn)以拜月為中心的節(jié)日,。 民俗史上,,唐代是一個重要的朝代,許多民俗節(jié)日到唐代都為之一變,,那些充滿神圣色彩的祭祀習俗逐漸消解,,而民眾的娛樂成分大為增加,特別是隨著天文知識的豐富與時代文化的進步,,神秘色彩明顯消解,,娛樂成分明顯增加。唐代又是一個具有博大氣象包容的朝代,,精神浪漫,、氣象恢弘,中秋賞月玩月從神壇上走下來,,逐漸走到民間,。 而今,中秋節(jié)在現(xiàn)代生活中傳承發(fā)展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忽視了中秋節(jié)的團圓價值,再精美的月餅,,再炫目的中秋華彩,,也會黯淡了真正的月光;如果僅僅把中秋節(jié)變成“月餅節(jié)”“聚會節(jié)”,,丟掉了節(jié)日的靈魂,,其中的中國氣派、中華韻味,、華夏歷史,、民族范兒就無從體現(xiàn),也無從談起,。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
|
來自: 滬學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