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吟詩涔陽古鎮(zhèn)
屈原《九歌·湘君》詩中有吟詠涔陽古鎮(zhèn)的詩句: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郭沫若先生的譯詩很精彩:
駕著龍舟我們往北飛,,
在洞庭湖中我們好打來回,。
我已插上檳榔、拴上蕙,,
鮮花裝上橈片,,蘭花插作旗徽。
我望著老遠的涔陽,,
讓我的靈魂飛過大江,!
涔水,澧水的支流,。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有此水的記載,;王存(1023-1101)主編的北宋地理總志《元豐九域志》錄有以涔水為名的古鎮(zhèn)。據(jù)《湖南古今地名詞典》考證,,涔陽古鎮(zhèn)舊址在今安鄉(xiāng)縣的焦圻鎮(zhèn),。該地舊時處在交通要道“岑陽古道”上,鎮(zhèn)西軍牧村,,相傳東漢馬援征五溪蠻就曾在此屯軍,,經(jīng)這里既可以去充縣(今慈利),也可以去壺頭,,馬援走壺頭,。澧州舊志記載:“發(fā)咸陽,出藍關,,經(jīng)鄖襄而至澧土,,由此往南經(jīng)武陵、沅辰至牂牁夜郎也,,此乃必由之道,。”唐代不少大詩人走過這條路,,留下了詩篇,。盧照鄰《江中望月》:“江水向涔陽,澄澄寫月光”,;戎昱《采蓮曲》:“行侶時相問,,涔陽何處邊,?”
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時間是楚頃襄王十二年(前287)到二十一年(前278),,地點主要是沅水澧水流域,。期間屈原可能潛回過都城郢,時間在頃襄王十八年以后,。這年,,頃襄王“遣使于諸侯,復為縱,,欲以伐秦”,。“復為縱”,,就是恢復“合縱”的路線,,即聯(lián)合各國抗擊秦國。屈原或許認為形勢有利于他復出,,至少認為回到國都不會受到迫害,。也可能是秦將白起攻破西陵以后,關心邦國和家人,,潛回郢都,。但最后,屈原都是從沅澧流域赴汨羅投水而亡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屈原游吟涔陽不止一次,可能幾次,;他是什么時候?qū)懴律厦嬲f的傳之千古的詩句,,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我的朋友李章甫先生寫了散文《屈原歸郢過涔陽》,,傾向屈原是潛回郢都時寫下的那些詩句,,與詩意吻合,有一定道理,;同時,很富想象,,值得一讀,。
晚唐詩人李群玉和司空圖二人寫有游涔陽的詩,錄此,,供欣賞,。這兩個人與屈原有相同的地方,在政治上都不算得意,。李群玉(809-858)是澧州人,,我們的老鄉(xiāng),。他本來不想?yún)⒓涌婆e考試,是被杜牧強拽一試,,結(jié)果失敗,。后來很多權要向皇上舉薦并且獻詩,才得了一個校書郎官,,而且沒干幾天受人排擠辭職了,,后來就以游吟為業(yè)。死后很多年,,朝廷補贈了一個進士頭銜,。司空圖(837-908),祖籍安徽,,自幼遷居山西永濟,。他是正兒八經(jīng)的進士,歷官禮部郎中,、知制誥和中書舍人,。但是因為生在晚唐亂世,最后二十年過隱居生活,。朱全忠把持朝政,,召司空圖為尚書,他裝病不出,。唐哀宗被弒,,他也選擇了死,絕食而亡,。李群玉寫的詩題《秋登涔陽城》,,二首:
萬戶砧聲水國秋,涼風吹起故國愁,。
行人望遠偏傷思,,白浪青楓滿北樓。
穿針樓上閉秋煙,,織女佳期又隔年,。
斜漢夜深吹不落,一條銀浪掛秋天,。
司空圖寫了一首七絕《涔陽渡》:
楚田人立帶殘暉,,驛迥村幽客路微。
兩路蘆花正肅颯,,渚煙深處白牛歸,。
李群玉(808-862)
司空圖(837-908)
朱全忠(852-912)
今日涔陽古鎮(zhèn)——安鄉(xiāng)焦圻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