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法,,起筆分兩種,一種是以篆書為代表的圓筆,,一種是以隸書為代表的方筆,。
如想了解筆法的方圓使用,應(yīng)該先簡單了解一下書法史,。
看看歷史上的書法家,,是怎樣發(fā)展和融合筆法的。
其實方筆圓筆的用法是互補的,,自從有了毛筆這個工具之后就是如此,,因為筆尖是尖的,筆肚是圓的,,所以只要涉及到用鋒書寫,,就一定會有方圓之變,。
現(xiàn)在最早的墨跡是春秋戰(zhàn)國時的大篆和沒有成型的隸書,已經(jīng)是方圓兼?zhèn)淞恕?/p>
至于早一點的金文大篆,,晚一點的李斯小篆,都是以圓筆為主,。
直到漢朝啟用了“隸書”,,也就是先秦時的用字,所以又回到方圓兼?zhèn)?,但是以方筆為主,,也就是露鋒,折筆較多,。而篆書是藏鋒,,轉(zhuǎn)筆較多。
鐘繇由隸書變楷書,,多折少轉(zhuǎn),,張芝由章草變今草,起筆多露少藏,,行筆少折多轉(zhuǎn),,這二者是調(diào)和的狀態(tài),也是方圓融合的非常合理,。(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寫草書也是以能“使轉(zhuǎn)”為用筆要求,像以折為主的草書,,千年來也只有一個張瑞圖)
然后到王羲之繼承鐘張,,發(fā)展了楷行草,方筆多于圓筆,,也就是露鋒多于藏鋒,,折多于轉(zhuǎn),奠定了我們現(xiàn)在的書寫習慣,。
這個習慣一直沿用唐代草書大家張旭(這個界定不嚴謹,,因為期間筆法是有傳承發(fā)展的)
到張旭則草書上融入了篆籀筆法,傳給了中年的顏真卿,,這個時候顏真卿書風大變,,尤其是楷書,開始融入篆籀筆法,。
把篆籀的筆法融入到楷書,,也就是圓筆比方筆多。
所以你們就可以知道為幾千年來只有一個顏真卿能和王羲之并立稱為兩大高峰,。
書法筆法最簡單可以到“方圓”,,楷行草方筆為主的是王羲之,,圓筆為主的是顏真卿,這就是二者對書法的貢獻,,后世大家均沒有跳出這個框架,。
這就得說到清朝鄧石如,算是在篆書上貢獻最大的人,,也是開啟了“清篆”獨特風格的人,,以前的篆書是藏鋒,多轉(zhuǎn),。到了鄧石如,,開發(fā)成了藏露鋒并用,多轉(zhuǎn),,但是轉(zhuǎn)中有折的韻味,,這就是鄧石如的貢獻。
歷代,,一流大家,,耳熟能詳?shù)拇蠹遥际菍P法有發(fā)展貢獻的,。
字好的人多了去,,為何有些人的地位不可撼動?
原因就在這。
書法的方圓,,不是你學方就不可學圓,,相反這二者是互補的,缺一不可,。
當然這不是書法家的規(guī)定,。
因為無論如何,寫到什么程度,,最后都要歸結(jié)到書寫工具上,。
鋒是尖的,肚是圓的,。
只要你用毛筆,,寫出來的一定是方圓兼?zhèn)涞模徊贿^其中比例是根據(jù)個人習慣和審美來選擇而已,。
所以學書法,,想要學好,五體都得沾一點,。沒有一個人是只寫一輩子楷書能寫成楷書大家的,,不存在這個事兒,不符合筆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
王羲之,、顏真卿以后,,楊凝式結(jié)合了二人優(yōu)點,才為后世筆法融合打下了基礎(chǔ),。
學書法,,此二人繞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