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路面裂縫,、斷板 (1)塑性收縮裂縫 路面塑性收縮裂縫一般發(fā)生在混凝土凝結過程中,由于蒸發(fā)速率大于混凝土泌水速率造成混凝土表面產生收縮而形成裂縫,。塑性收縮裂縫的形態(tài)一般不規(guī)則,,既有表面細小的淺裂縫也有深裂縫和貫穿裂縫。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速率與溫度,、濕度和風速有關(如下圖),。 從施工氣溫開始,向上交相對濕度線,,再折向右移動交混凝土溫度線,,再向下移動交風速線,最后折向左移動即可得大致的蒸發(fā)速度,。當蒸發(fā)速度大于1kg/(m2·h)時,,就應采取措施避免產生收縮。 預防塑性收縮開裂的重要手段就是減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發(fā)速度,,如施工前,,路基灑水濕潤,,防止路基吸收混凝土水分;避開溫度高,,風速大的條件下避免施工,;根據現場情況,收面工序適當提前,,初凝前完成抹壓工作,,適當增加抹壓次數,充分彌補混凝土失水造成的微裂縫,,初凝前完成收光工作,,進行二到三遍收光;及時用濕土工布覆蓋,,以補充水分養(yǎng)護,。 (2)斷板 結構應力是形成斷板的主要原因,內部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就會產生斷板,。施工過程中導致內部拉應力過大的原因有:路基不均勻沉降及基層失穩(wěn),、溫度應力作用、混凝土收縮應力等,。 1.對于施工道路基礎為橋涵和構造物附近,、濕軟路基,填挖交界處等地質變化明顯路段的路基必須進行碾壓和攤鋪,,滿足設計壓實度和平整度要求,。 2.高溫季節(jié)施工時,混凝土路面初凝后,,必須加蓋土工布起保溫保濕的作用,,不能用冷水直接進行養(yǎng)護,防止混凝土路面和混凝土內部溫差過大,。 3.施工過程中,,控制好切縫時間,保證混凝土內部的拉應力釋放在切縫端,?;炷辆哂幸欢◤姸葧r,及時切縫,,一般以不蹦出石子為準,。 (二)混凝土起灰(混凝土表面粉化) 混凝土路面施工不當易出現表面起灰現象,嚴重破壞混凝土耐磨性,、抗?jié)B性,、美觀性與耐久性等。 (1)現象 路面硬化后,表面泛白,,粉化嚴重,,嚴重時表面浮漿層沒有凝結,無強度,,隨著路面投入使用逐漸起砂,、漏石。 (2)產生起灰的原因 1.混凝土泌水造成混凝土表層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內部,,表層水化產物間搭接不致密,,混凝土表面強度偏低。 2.混凝土用水量過大或減水劑摻加過量,,造成混凝土泌水,; 3.砂細砂模數偏大,級配差,,顆粒較粗,;混凝土中其他摻合料顆粒太粗;水泥凝結時間長,,細度過高,、比面積過小,顆粒級配不合理,,水泥中混合材特別是輕質混合材摻量過多,。這些都會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加從而加大混凝土表面水灰比?! ?/span> 4.振搗過度使骨料下沉,,漿體在表面泌水或浮漿過多?! ?/span> 5.混凝土表面硬化前即灑水收面,,或受雨水沖刷造成漿體流失,?! ?/span> 6.保濕養(yǎng)護不當,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過快使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而產生不了足夠的表面強度,?!?/span> (3)預防措施 1.提高漿體密實度,降低水灰比與選擇合適砂石,,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2.振搗適度,避免過振,,通過抹面增加表面密實度,; 3.根據天氣情況,控制灑水養(yǎng)護的灑水量和灑水遍數; 4.減少礦物摻合料摻量,,提高混凝土強度,, 5.嚴禁私自加水,采用低坍落度,,控制混凝土泌水,。 (三)混凝土起皮 (1)現象 某工地反應混凝土路面出現起皮現象,現場查看路面存在浮漿層,,經過振搗混凝土分層,、泌水導致混凝土表面一層與基底層分層,從而產生起皮,。 (2)形成原因 1.水灰比過大,,表層強度偏低; 2.使用受潮,、結塊水泥,,混凝土強度降低; 3.骨料含泥量過大,,粘結強度降低,,級配較差,拌合物保水性差,,易泌水,; 4.路基有積水,澆筑時私自加水調整坍落度,,振搗時局部過振造成離析或泌水,,引起局部起皮; 5.收面過程中,,灑水收面,; 6.冬期施工,混凝土表層受凍,; 7.養(yǎng)護不足,。 (3)預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合理,拌合物保水性,、粘聚性良好,; 2.原材料質量合格; 3.滿足施工條件下,,盡量降低坍落度,,減少泌水; 4.路面基礎灑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5.振搗時,,做到不漏振不過振,抹面應及時,; 6.及時采用保濕養(yǎng)護,。 |
|
來自: 微淇4nfi4vkizs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