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巫山文化,。 近代來華的日本人,,大多對巫山文化慕名已久。因此,,他們自入巫峽境內(nèi),,便懷著憧憬之情,對巫山的神話傳說,、文化遺跡充滿期待,。比如,山川早水在船上時,,聽說'神女廟在北岸',便感嘆'我終于得知她所在的地方',可見其內(nèi)心的激動之情,。由此推想,在山川早水的計劃中,,泊舟上岸之后探尋神女廟應(yīng)屬勢在必行,。 3.1.1 巫山神女。 巫山文學(xué)中最引入注意的當(dāng)是巫山神女的傳說,。巫山神女的故事源自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高唐賦·序》曰: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dú)有云氣,, 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楚襄王之父楚懷王昔日游于高唐,遇巫山神女'自薦枕席'.此番際遇令楚襄王羨慕不已,,命宋玉做《高唐賦》以記之,。爾后,楚襄王于夢中與神女相遇,,命宋玉又做《神女賦》,。《神女賦》大力描寫神女之美貌,,'其象無雙,,其美無極',風(fēng)姿綽約兼具高貴端莊。 此后,,'巫山神女'作為一個典型的文學(xué)意象,,為后世文人所歌詠,可謂影響深遠(yuǎn),。山川早水熟讀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作品,,對中國古代典籍比較熟悉,對巫山神女的神話故事也充滿期待和向往之情,。按《巴蜀舊影·入蜀》記載:據(jù)說,,神女廟在北岸。我終于得知她所在的地方,。相傳,,廟中祭祀著巫山的神女?!端?jīng)注》曰:'宋玉所謂天帝之妻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云焉。'……《墉城記》中記載,,瑤姬乃西王母之女,,稱為云華夫人,因助禹驅(qū)鬼神,、鑿石疏波有功而受祀,。 其實,山川早水所征引的《水經(jīng)注·江水》與酈道元所作原文相比是有所出入的,,今參考陳橋驛《水經(jīng)注校證》將其內(nèi)容完善如下: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云焉,。 而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內(nèi)容則又主要是參考了宋玉所作《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 山川早水提到的《墉城記》則指晚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所著《墉城集仙錄》,,此書是道教史上一部較為重要的女仙傳記集,其中卷三載:(云華夫人)嘗游東海,,還過江上,,有巫山焉,峰巖挺拔,,林壑幽麗,,巨石如壇。留連久之時,,大禹理水駐山下,,大風(fēng)卒至,崖振谷隕不可制,,與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策召百神之書,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長,、童律等,助禹斫石疏波,,決塞導(dǎo)厄,,以循其流,禹拜而謝焉,。在杜光庭的記載中,,巫山神女化身為保護(hù)巫山的女仙,幫助大禹治理水患,。這一故事版本廣為流傳,,至今三峽人民仍然視巫山神女為川江的保護(hù)女神。 據(jù)范成大《吳船錄》所記:'今廟中石刻引《墉城記》:瑤姬,,西王母之女,,稱云華夫人,,助禹驅(qū)鬼神,斬石疏波,,有功見紀(jì),,今封妙用真人,廟額曰凝真觀,,從祀有白馬將軍,,俗傳所驅(qū)之神也。'可知,,神女廟中有石刻,,石刻上引用了杜光庭《墉城集仙錄》中關(guān)于女仙瑤姬的故事。不過,,石刻上的內(nèi)容,,山川早水應(yīng)該沒有親見,而是根據(jù)《吳船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jìn)行的闡發(fā),。 巫山神女的身份和形象,,歷來眾說紛紜,其原型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又東二百里,,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瑤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唐代以后,,巫山神女一方面成為一個神話典故為文人騷客廣泛使用,,另一方面又作為一個民間傳說代代相傳。巫山神女形象的演變,,衍生出豐富的文學(xué)作品,,與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一起構(gòu)成了神秘、富有魅力的巫山文化,。對此,,山川早水亦有自己的見解:如今把一些神奇的作用歸功于仙人,是有些荒唐,。但即便那樣,,是妄想還是癡想暫且不論,而巫山有了這些故事,才使人感覺到她的高大而富有靈魂,。 山川早水有如此論斷,,與其日本人的身份有著很大關(guān)系。他雖有一定漢學(xué)基礎(chǔ),,但對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卻未必能夠完全領(lǐng)會,。人們將大禹治水的故事與巫山神女聯(lián)系在一起,,并非無端的附會,,實際上是代表了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合理想象,而巫山神女也寄托了人們對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由于文化教育的差異,,山川早水不能理解這樣的附會,故覺得'有些荒唐'.但他領(lǐng)會到巫山因為這些故事而富有靈魂,,則是值得肯定的,。 3.1.2 文化遺跡。 在進(jìn)入巫山之地以前,,山川早水對巫山文化的理解只停留在典籍中的記載和自己腦海中的想象,,而此番入峽,欲實現(xiàn)對巫山文學(xué)由虛到實,、由文字到實物,、由想象到親見的探索,故而風(fēng)雨兼程的進(jìn)入巫山城內(nèi),,尋訪文化遺跡,。 山川早水對巫山文化遺跡的向往集中體現(xiàn)在此段記載中:我對巫山縣慕名已久,我們冒著暴雨上岸,,踏著泥濘道路,,走了大約三百米的坡路,進(jìn)入城內(nèi),。這里是流傳著楚襄王故事的地方,。原先可以通過文字了解,但今天卻身臨其境,,禁不住感慨無限,。不顧風(fēng)雨,不管道路的泥濘,,我們沒有目的地走著……天完全黑了,,我們才一無所獲的返回。雖然覺得有些遺憾,,但想到再徘徊也不會有任何結(jié)果,,同時雨點(diǎn)越來越密,又沒帶照明用的燈具,不得不回到路上,。正如井井氏所詠的詩:'人生勿為讀書子,,到處不堪感淚多。'只有現(xiàn)在才有所領(lǐng)悟,。 山川早水在文中并未直接談到自己所要尋找的具體文化遺跡,,不過,據(jù)筆者推測,,這些遺跡中應(yīng)包括楚王宮及巫山縣縣廨,。山川早水或許是受《入蜀記》的影響:'我自宜昌出發(fā)以來,都是靠它(《入蜀記》)給我指路,??墒牵诖艘c這位博識的好伴侶分手了,。'而陸游在日記中多次寫到了自己游楚王宮及巫山縣縣廨之事,。山川早水與陸游的行程路線大致相同,《入蜀記》中所記載沿途的山川形勝,、名勝古跡對山川早水也頗有啟發(fā),,親歷其間時,他又帶著考證的眼光,,審視眼見之景與書中記載是否相符,。按《入蜀記》載:'游楚故離宮,俗謂之細(xì)腰宮,。有一池,,亦當(dāng)時宮中燕游之地,今湮沒略盡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麗。'山川早水引用了這則日記,,并稱:'按照峽圖所示,,宮址在城西的陽臺山下。若此行只我一人,,可再停船一日,,探訪那些遺跡。但由于草野氏特別急于趕路,,如果前往,,草野氏只能是心猿意馬。'言語之間,,倍覺遺憾,。 山川早水一行人自從黃昏入巫山縣城探尋古跡,,到天黑仍一無所獲。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匆忙上岸,,沒有制定精確的探尋計劃;或許是因時代變遷,,典籍中所載的一些古跡已非舊貌,。但也可能是因為所依賴的參考圖書指示有誤,例如光緒《巫山縣志,。古跡》載:'楚王宮在縣東北一里,。'《雍正·四川通志》亦載:'楚王宮,在州府巫山縣東北一里,,楚襄王所游地,。黃庭堅謂即'細(xì)腰宮'.'山1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川早水探尋古跡的過程中,暴雨天氣也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而'朝云暮雨',卻正是巫山地區(qū)獨(dú)特的氣候特征,。長江三峽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區(qū),氣候總體呈溫暖濕潤的特征,,加之峽區(qū)地理環(huán)境復(fù)雜,,晝夜溫差大,濕氣蒸郁,,極易形成云雨天氣,,故而巫山地區(qū)夜雨頻頻。宋玉在賦中以'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為神女增添神秘的色彩,,其實這既是對神女自由轉(zhuǎn)變形態(tài)的神性的概括,也是對巫山地區(qū)多云,、多雨的氣象特點(diǎn)的藝術(shù)總結(jié),。而眾多的文人在作品中也提到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巫山暮雨,如張子容《巫山》:'朝云暮雨連天暗,,神女知來第幾峰,。'盧照鄰《巫山高》:'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劉方平《巫山高》:'峽出朝云下,,江來暮雨西。'盧象《峽中作》:'晚見江山霽,,宵聞風(fēng)雨來,。'而最為著名的,則當(dāng)屬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巫山暮雨,,可謂是巫山文學(xué)的一個重要因素,,歷代以來,它由一種氣候現(xiàn)象,,逐漸轉(zhuǎn)變?yōu)槲膶W(xué)意象,。山川早水雖然未曾訪到古跡,卻感受了巫山的暮雨,,實不需遺憾,。 山川早水慕巫山之名而來,欲探求巫山文化遺跡,,觸摸巫山文化的脈絡(luò),,卻一無所獲,失望而歸,。而后他借竹添進(jìn)一郎之詩感嘆:'人生勿為讀書子,,到處不堪感淚多。'此詩是竹添進(jìn)一郎自京入蜀,,經(jīng)沔陽,,拜謁武侯墓時所作,原詩云:'三吊忠魂泣湊河,,定軍山下又滂沱,。人生勿作讀書子,到處不堪感淚多(我朝楠公與武侯事相類,,楠公墓在湊河上),。'傷諸葛武侯,亦念日本楠公,。山川早水之感傷與失望,、遺憾,皆源自對巫山文化的仰慕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