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心,,從而讓自己的心境澄明,能夠客觀公正地認識事物,,并產(chǎn)生本能的處置方略,,是現(xiàn)代人感興趣的。王陽明在《傳習錄》里談到兩種修心的手段:培植正念和消滅雜念,。兩者缺一不可,。 培植正念就是關(guān)注和發(fā)展積極的方面,忽略對負面的關(guān)注和投入,。孟子說: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就是專注于培育積極的方面。王陽明說:時時保有良知,,就像火爐,,私欲雜念就像雪花,當雪花碰到火爐自然就化為烏有了?,F(xiàn)代心理學中的積極心理學,,即是持此理念。 消滅雜念就是專注于消滅負面思維和情緒,,只要冒頭,,就全力去克制,“如拔肉中刺一般”,,堅決而及時,。陽明一次在帶領(lǐng)學生們野外實習時,遇到這么一件事:他看到一片莊稼長勢特別好,,不禁夸贊這塊田地的水土肥美,,他的學生告訴他,,這塊地就是前不久一個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要賤價賣給陽明的那塊地,當時陽明了解到這個農(nóng)民只有這塊賴以維生的土地,,就拒絕了,。陽明此時一聽,不禁“啊”了一聲,,但是隨即又“啊”了一聲,,接著就坐下來盤腿打坐。一直過了一個時辰,,才站起來,。這就是陽明所倡導的要時時省察克治,一有私欲即馬上拔除,,不給它在心中發(fā)育的機會,。第一聲“啊”,是陽明發(fā)現(xiàn)錯過了一塊好地,,但他隨即驚覺這是一個私欲,,于是有了第二聲“啊”,然后就坐下用心除私欲,。 竟然坐了很久,。可見私欲之除,,并非那么簡單,。 雖然陽明一直強調(diào)要堅決掃除私欲念頭,但在有的學生那里很難行得通,。因為念頭越專注,,反而越清晰,按他的一個學生的話說:本來要趕犬,,卻反而引犬入室了,。 另有一友問:欲于靜坐時,將好色好貨等根逐一搜尋出來,,掃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瘡否,?意思是把好色好財?shù)乃接颊页鰜碓賿叱?,恐怕是用剜肉的方法來除掉那肉上的瘡吧?這里瘡喻私欲,,肉喻天理,。喻意是:為了除掉私欲,把天理也傷了,,不行吧,?這句話讓陽明動了氣,,罕見地訓了學生一頓。陽明做人沒架子,,對學生很少訓斥,,不像讓學生“程門立雪”的程頤。這一次,,陽明正色道:這是我醫(yī)人的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更有大本事人,,過了十余年,,亦還用得著,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作壞我的方法。是友愧謝,。少間陽明曰:必吾門稍知意思者,,為此說以誤汝。在坐者皆悚然,。 這里談的就是兩個修心路線:關(guān)注積極的一面為主,,即陽明所說“吾門稍知意思者”,即關(guān)注天理良知為主,,使其發(fā)揮火爐的作用,,自然化掉私欲的雪花。所以,,這位訪學者才會針對陽明說的刻意消滅私欲的方法質(zhì)疑,。但是陽明指出,這個方法是醫(yī)人的方子,,很具體,,不是大道理,即使是那些修心有成的人,,必要時也還會用得著,。陽明自己不就還在田野里親自使用嗎? 可以說,,關(guān)注正能量是高級階段的練心方法,,對于初修者,還是要從每一個障礙,、毛病入手,,去克制、掃除它們。待到良知有了力量,,再專注于培育正能量的方面,,直至達到讓私欲的雪花一觸即化的境界。 沒有漸修,,就沒有頓悟,,有了頓悟,也得繼續(xù)修,,所謂“悟后起修”,,相輔相成,循環(huán)往復,,才能讓良知一步步呈現(xiàn)出來,,最終達致圓融完滿,此心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