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然而,僅僅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減少動物內臟,、海鮮,、肉湯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嚴格限酒,、控制體重等)來防治痛風是遠遠不夠的,。 對痛風患者來說,飲食因素在高尿酸形成中所占的權重大概只有三成,,主要原因還是由于自身生成尿酸過多或者排泄障礙所致,。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痛風離不開藥物,。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治療痛風的三板斧——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和堿化尿液藥物,。 第一板斧 止痛藥物 痛風患者最突出的癥狀當屬關節(jié)腫痛,,急性發(fā)作期的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止痛,、緩解癥狀。用于痛風止疼的藥物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非甾體類消炎藥」,、 「秋水仙堿」及「糖皮質激素」,。 01 非甾體消炎藥 常用的有雙氯酚酸鈉(扶他林,25~50 mg,,2~3 次/日),、芬必得(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 mg,,3 次/日)、美洛昔康(莫比可,,7.5~15 mg,,1~2 次/日)、西樂葆(塞來西布 200 mg,,1~2 次/日)等,,此類藥物主要適用于疼痛癥狀不是特別嚴重的痛風患者。 其副作用主要是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服用時應同時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奧美拉唑,、雷尼替丁或米索前列醇等)。另外,,長期大量服用此非甾體消炎藥會還會損害肝腎,,引起「鎮(zhèn)痛劑腎病」。 02 秋水仙堿 秋水仙堿是治療痛風疼痛的特效藥,,服用越早效果越好,,一般建議在發(fā)作 24 小時內開始服用,多數患者 24~48 小時內起效,。秋水仙堿的毒副作用較大,,可引起嚴重腹瀉。 另外,,長期服用秋水仙堿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肝腎損害,,因此,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一旦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秋水仙堿的治療量與中毒量十分接近,,傳統(tǒng)的「逐級累加用法」容易引起中毒,目前推薦采取「小劑量用法」,,每次 1 片(0.5 mg),,3 次/日,,對大多數患者有效,而且安全性好,,可以避免腹瀉等副作用,。 03 糖皮質激素 臨床上,當非甾體消炎藥,、秋水仙堿等常規(guī)止痛藥不能完全奏效或者存在使用禁忌時(如合并腎功能不全的痛患者),,我們可以選擇糖皮質激素。但糖皮質激素是一把雙刃劍,,它的消炎鎮(zhèn)痛效果固然很好,,但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可導致血壓及血糖升高,、消化性潰瘍出血,、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等等。 因此,,激素止痛一般不作為首選,通常采取短期用藥(30 mg,,1 次/日,,晨頓服,3~5 天后停藥),,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最好與秋水仙堿聯用,以避免停藥后反跳,。此外還要注意,,盡量避免將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消炎藥聯用,以免加重胃粘膜的損傷,。 第二板斧 降尿酸藥物 血尿酸升高的原因不外乎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減少,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針對以上環(huán)節(jié),,降尿酸藥物分為兩大類:即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和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 01 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1. 別嘌呤醇 適用于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因尿酸生成過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另外,有腎結石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服用,。 該藥須從小劑量(50~100 mg/d)) 起始,,逐漸加量,常規(guī)用量是每次 100 mg ,,每日 3 次,,最大用藥劑量不宜超過 600 mg/d,。 該藥的副作用主要有:①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②皮膚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嚴重者可導致剝脫性皮炎,;③肝腎功損害,;④白細胞減少。對別嘌呤醇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和明顯血細胞減少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需要格外警惕的是別嘌呤醇過敏所致的「剝脫性皮炎」,,盡管發(fā)生率不高(只有 0.1%~0.4%),,但后果非常嚴重,病死率高達 20%~25%,。 現已查明,,別嘌醇超敏反應的發(fā)生,與體內攜帶的一種叫 HLA-B*5801 的基因有關,,因此,,為慎重起見,痛風病人在服用別嘌呤醇之前,,一定要先檢查 HLA-B5801 基因,,結果陽性者禁用別嘌呤醇。 2. 非布司他 這是近年才上市的抑制尿酸生成的新藥,,與別嘌呤醇相比,,該藥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降尿酸作用更強;②安全性更高,,很少發(fā)生過敏反應,;③可經肝腎雙通道排泄,故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使用,。 缺點是價格較高,。該藥適用于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長期治療,是痛風性腎病患者的首選藥物,,但不推薦用于無臨床癥狀的高尿酸血癥,。 02 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 適用于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其代表藥物是苯溴馬?。⒓永桑?,由于其藥物半衰期較長,故每天只需一次,。使用時也須從小劑量開始,,常規(guī)治療量是 50~100 mg/天,伴痛風石的患者用量可增至 150 mg/天,。 該藥的副作用較少,,偶有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罕見肝功能損害,。有腎結石或者有嚴重腎功能損害者(腎小球濾過率低于 20 ml/min)盡量不用。 用藥期間患者需大量飲水(每天不少于 1500~2000 ml)以增加尿量,,同時配合服用堿性藥物(小蘇打等),,以避免排泄尿酸過多而形成尿路結石。 痛風急性發(fā)作怎么辦,? 需要注意的是,,在痛風的急性發(fā)作期,不宜加用降尿酸藥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的,,還有促進尿酸排泄的),,而應在痛風發(fā)作緩解兩周后開始應用,否則可能會因血尿酸波動再次誘發(fā)并加重關節(jié)炎急性期癥狀,。 但如果患者此前一直在服用降尿酸藥物,也不必停用,,只需再把控制急性期炎癥發(fā)作的藥物加上即可,。 臨床上,為了預防降尿酸治療引起轉移性痛風發(fā)作,,通常要求降尿酸藥物都要從小劑量開始,,以防用藥量過大導致關節(jié)內尿酸鹽結晶迅速析出、沉積,,誘發(fā)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另外,在初始治療的 4~8 周內,,采取降尿酸藥物與小劑量秋水仙堿聯合服用,,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預防措施。 如何選擇降尿酸藥物,? 除了要考慮患者的肝腎功能狀況以及有無尿路結石之外,,還要看患者 24 小時尿尿酸定量。 如果患者 24 小時尿尿酸排泄低于 600 mg(3.6 mmol)則屬于尿酸排泄減少型,,這時可以選擇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龍,;如果患者 24 小時尿尿酸排泄超過 800 mg(4.8 mmol)則屬于尿酸產生過多型,這時需要選擇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第三板斧 堿化尿液的藥物 尿酸在堿性尿液中溶解度比在酸性尿液中更高,,通過堿化尿液,,可以促進尿酸的溶解和排泄,有助于緩解急性期痛風癥狀,、防止尿酸性腎結石的形成,。 碳酸氫鈉(小蘇打)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堿化尿液的藥物,具體用法:每次 1~2 片(0.5~1.0),,3 次/天,。 治療痛風強調要堿化尿液,但是,,堿化尿液也應適度,,并非 PH 值越高越好,尿液最佳 PH 值在 6.2~6.9,。 尿液過度堿化(尿 pH>7.0),,不僅可導致堿中毒,而且容易形成草酸鈣或其他類型的腎結石,,或者在尿酸結石表面形成磷酸鹽外殼從而阻止其進一步溶解,。 因此,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藥期間,,應注意監(jiān)測尿液 PH,,并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小蘇打藥量,以使尿 PH 控制在合適的范圍,。 文 | 王建華,,山東省濟南醫(y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醫(yī)師 |
|
來自: xiaomeier131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