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蔚 海云寺在廣東番禺,,1903年底到1904年初,近代名人蘇曼殊(1884-1918)曾在這里出家,。 曼殊這次出家是出于對惡劣現(xiàn)實的根本決裂,。此前,1903年10月初,,曼殊曾到上海英租界內(nèi)昌壽里《國民日日報》工作,。在報紙上發(fā)表《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七絕二首、《女杰郭耳縵》,、《嗚呼廣東人》,、根據(jù)雨果《悲慘世界》翻譯創(chuàng)作的小說《慘社會》,激情澎湃地鼓吹革命,,和摯友陳獨秀,、章士釗等一起,生活極其愉快,??上В瑘蠹堄捎趦?nèi)部矛盾,,于1903年12月3日后,,突然停辦。曼殊高漲的一腔熱情無從發(fā)泄,,遂請求《中國日報》駐日本記者馮自由寫信介紹,,轉(zhuǎn)赴香港《中國日報》工作。到香港后,,未及進(jìn)入狀態(tài),,12月24日,上海“額外公堂”對《蘇報》案突然判決,,革命先鋒章太炎,、鄒容因宣傳革命有罪,被判:永遠(yuǎn)監(jiān)禁,。連續(xù)的意外打擊,,曼殊轉(zhuǎn)不過彎,精神極度抑郁,決心離開這惡濁的,、無可救藥的世界,,一刀兩斷,另覓一塊干凈土地,。于是,,到廣東番禺海云寺披剃。 海云寺是一座著名的古剎,。宋亡于元時,,陸秀夫抱幼帝殉國于南海。其后,,忠于宋王朝的漢族遺老在此祝發(fā)為僧,,遙祭英靈。元朝滅亡后,,明人在祭臺的舊址上修建了這座寺廟,。清初,著名僧人天然和尚曾在此寺主持,。天然和尚法號涵罡,,是番禺本地人。極富種族革命思想,,悲憫明朝漢人政權(quán)之終結(jié),,名其堂曰:“瞎堂”?!跋埂闭?,不見“明”之義也。他對異族統(tǒng)治的不妥協(xié)精神,,給了他的弟子們以強(qiáng)烈的影響,。后來譽(yù)滿廣東全省的著名僧人今釋金澹歸、今種屈翁山,、今無萬阿宗等十人,,稱為“十今”者,都是他的弟子,。 曼殊在這里是由受比丘戒而接著受菩薩戒的,。他受比丘戒的時間為1904年1月2日,受菩薩戒的時間為1月4日,。其間,,相隔僅兩天。傳戒師為智問銓禪師,。同時受戒的,,有智周,、博經(jīng)等。曼殊皈依的是佛教曹洞宗,,由他的傳戒師排下來,,從曹洞宗說,曼殊是第四十七世,,從雷峰寺來說,,他是第十五世,。 曼殊受戒后不久,,即辭師東行惠州,在金堡的一座古寺中,,渡其青燈古佛之生涯,,“掃葉焚香,送我流年”,。惠州的這座古寺,,由于年久失修,已經(jīng)成為破廟,,主持只一老僧,,即曼殊之師也。師徒二人,,井臼躬操,,余無他人。貧無隔宿之糧,,日恃化緣為活,。曼殊到后,代師下山,,沿門募化錢米,,日以為常。他離此“荒村靜室”,,化緣到過許多地方,,其中包括羅浮山、南海,、韶關(guān),,并且由韶關(guān)北上,到達(dá)湖南境內(nèi)之衡山,。 行腳化緣的生活是艱苦的,。盡管經(jīng)常奔波,但在清政府的橫征暴斂下,,到處如此貧瘠,,所得每每不足以果腹,。終于,忍受不了生活之清苦,,離寺還俗,。從此,直到1018年5月2日逝世,,終生在半僧半俗,、非僧非俗、亦僧亦俗的狀態(tài)中渡過,。 但是,,出家的這段生活給他留有強(qiáng)烈的印象。在他的自傳體小說《斷鴻零雁記》中 多次詳細(xì)描繪過他的這次出家過程,、感受和化緣生活,。關(guān)于海云寺,他滿含莊嚴(yán)肅穆和悲涼的深情,,在小說里,,是這樣回顧的: 百越有金甌山者,濱海之南,,巍然聳立,。每值天朗無云,山 麓蔥翠間,,紅瓦鱗鱗,,隱約可辯,蓋海云古剎在焉,。相傳宋亡之 際,,陸秀夫既抱幼帝殉國崖山,有遺老遁跡于斯,,祝發(fā)為僧,,晝 夜向天呼號,冀招大行皇帝之魂,。故至今日,,遙望山岑,云氣蔥 郁,;或時聞潮水悲嘶,,尤使人唏噓憑吊,不堪回首,。今吾述剎中 寶蓋金幢,,俱為古物。池流清靜,,松柏蔚然,。住僧?dāng)?shù)十,,威儀齊 肅,器缽無聲,。歲歲經(jīng)冬傳戒,,顧入山求戒者寥寥,以是山羊腸 峻險,,登之殊艱故也,。 筆者在收集材料、準(zhǔn)備補(bǔ)充修訂《蘇曼殊評傳》的過程中,,為了具體感受曼殊在海云寺的生活,,曾托從寧夏離休后、當(dāng)時定居在番禺的好友祝三省先生,,代為尋訪此廟,。蒙他幫助,,于2001年11月初,,協(xié)同女兒祝玲、女婿吳忠業(yè),,借了一部車,,前去園岡山尋訪。當(dāng)?shù)馗刹颗阃仙?,終于到了這座聞名歷史的古寺的所在地,。 園岡鄉(xiāng)曾以“秋色”著名。所謂“秋色”,,也叫“飄色”,,是一種民間文藝活動形式,類似內(nèi)陸的“社火”,。每到節(jié)日賽會巡游,,當(dāng)?shù)厝罕娤矚g以古代裝飾打扮小女兒,成為“古人”,,或立于馬上,,或危處臺上之高竿,使人抬起以走,?!帮h色”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海云寺所在的雷鋒山是此地諸山丘之一,。雷鋒山,,亦稱金甌山。在虎山之旁,,距廣州水路四十里,,當(dāng)年乘木船兩小時可到,。出于山名,海云寺當(dāng)年也叫雷鋒寺,。寺在眾岡之中,,土丘四面環(huán)抱,其中空陷,,作甌形,,所以,又叫金甌寺,?!稄V州府志》記載:此寺“博大奇觀,幽趣莫比”,。清代,,施主尚可春還曾捐金在此鑄造大銅佛,高一丈多,。以前善男信女到這里進(jìn)香,,沿山路前行,需要經(jīng)過一座規(guī)模很小的高氏祠堂,,再過一小橋,,才能到達(dá)。 隨著整個佛教的日益衰落,,可嘆這座明代的名剎,,也一天一天地垮了下來。1936年暮春,,幾位畫家前去游覽,,發(fā)現(xiàn)這里游人已極稀少。昔日盛極一時的古寺,,由于平素?zé)o人來游,,往往加鎖封閉?!八蚂o鳥聲聒,,僧稀院落荒?!贝撕?,抗日戰(zhàn)爭時期,“市橋土皇帝”,、漢奸李朗雞(字甫群)更將其拆毀,,正殿大柱搬回市橋,起“群園”之用,,“俱為古物”的“剎中寶蓋金幢”,,蕩然無存,;其余磚瓦均失散民間,雷鋒山僅留一片瓦礫,。 這次,,祝三省他們一行到達(dá)時,“池流清靜,,松柏蔚然”的景象仍在,,“住僧?dāng)?shù)十,威儀齊肅,,器缽無聲”則只存在于想象中了,。幸虧時年86歲的、番禺區(qū)南忖鎮(zhèn)園岡村原支部書記崔耀寫有一份題《番禺員岡海云寺》的珍貴資料,,并由他老人家提供資料,、陸澤明繪制的《番禺員岡海云寺平面圖》的指引,他們才大致弄清了此寺的情況,。 尋訪期間,,他們拍攝了不少照片,現(xiàn)選出十張發(fā)布,,以供熱愛曼殊的讀者,、文物愛好者和廣大民眾了解,。攝影:祝玲,、吳忠業(yè),說明撰寫:祝三省,。 一,、雷鋒山所在地園岡鄉(xiāng)街景
二、雷鋒山海云寺就從這條大道——金甌大道進(jìn)入
三,、遠(yuǎn)眺雷鋒山,,“松柏蔚然”,,樹木蔥蘢
四,、雷鋒山北段
五、“池流清靜”,。登山必須經(jīng)過的山腳下這條小河,??上ВF(xiàn)在水量很小了,。
六,、海云寺原址就在這里。遠(yuǎn)處的墻壁,,不是寺院的遺跡,,而是農(nóng)民后建的雞舍,。
七、這是當(dāng)年大雄寶殿殘存的一段墻基
八,、大雄寶殿被毀后遺留下來的一塊柱基石
九、海云寺僧人圓寂后,,骨灰安放于此
十,、古剎的“三味泉”。眾僧的唯一生活水源,。泉上蓋有一塊井臺,,石刻三個井口。據(jù)說:三個井口打上來的水,,其味各不相同,,故稱“三味泉”,也叫“三眼泉”,。海云寺被毀時,,此泉亦未能幸免,此井臺被搬挪到三四公里外的村莊,,繼續(xù)作井臺使用,。這是井臺。
2012.2.4 北京紫溪 |
|
來自: 昵稱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