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森·佩里和他的《男性的由來》 “他們教我們怎么在荒野生存,;怎樣給死鹿剝皮,或者用樹枝建個庇護所,。但我想看的是他們怎樣在倫敦找到一套負擔(dān)得起的公寓,,或者給他們的孩子找到一所體面的公立學(xué)校。這才是21世紀社會真正的生存技能,?!迸謇镞@么評價主流社會推崇的所謂男性氣概。 說起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他最為著名的標簽或許是“異裝癖藝術(shù)家”,。這位倫敦藝術(shù)大學(xué)名譽校長、透納獎得主,總是留著一頭性別特征模糊的微卷的童花頭,,隔三岔五穿上鮮艷的女性服飾,,這時候,他稱自己為“Claire”,。他表達自我的方式還有陶藝和編織地毯,。佩里的陶藝作品往往色彩亮麗前衛(wèi),造型卻十分古典,,這樣的反差呈現(xiàn)出強烈的自傳元素,。 佩里個性中有強烈的男性特征,他從小喜歡詹姆斯·邦德的系列小說,,也喜歡打打殺殺的玩具,;十幾歲時,也曾剃了光頭在大街上玩滑板,,后來又穿上皮夾克,,開起摩托車。他還是一位實力雄厚的山地自行車手,,爭強好勝,。喔忘了說,他是一位異性戀者,,和一位女性結(jié)了婚,,還有一個女兒。 格雷森·佩里除了活躍于電視,,還寫過一本書,,《男性的由來 》(The Descent of Man,2016)(書名“盜取”了達爾文的《人類的由來》),。這本討論“男性氣概”的書是獻給他的泰迪熊的,。佩里在書中提問,究竟怎樣的男性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我們是否應(yīng)該摒棄傳統(tǒng)過時的觀點,,就“男性氣概是什么”重新思考? 現(xiàn)時代有個奇怪現(xiàn)象,,作為一名男性似乎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當(dāng)我們在瀏覽新聞、社交平臺,,甚至只要睜開眼,,總可以看到有些男性做一些糟糕透頂?shù)氖虑椋闊┦露际悄腥巳堑?。大多?shù)聳人聽聞的歷史人物也都是男性,,像希特勒,、開膛手杰克等。格雷森·佩里在他的書中就寫道:“大多數(shù)暴力人士,、強奸犯,、罪犯、殺手,、逃稅者,、腐敗政客、掠奪者,、性虐待者,,甚至晚宴上那些討厭的家伙,都是男性,。”在歷史上的每一個父權(quán)社會里,,這似乎都是事實,,但如今不同的是,我們逐漸開始明白,,這些問題其實并不是因為男性性別本身,,而是因為其某些性別特征引起的。 幾十年來,,女性作家和理論家一直試圖區(qū)別她們的生理性別與性別特征,以減少女性這一標簽對其生活的限制和傷害,。但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將男性的生理性別與男性氣概區(qū)別開來——男性氣概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這么晚才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傾向于認為男性是“正?!钡娜祟惿鼱顟B(tài),。 生活就是一場秀,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英國作家馬特·海格(Matt Haig)在《衛(wèi)報》的書評中說,。正如莎士比亞戲劇《皆大歡喜》第二幕中賈克斯的名言:“世界是一座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钡蛟S,每一個男男女女都是不同的角色,。 在馬特看來,,佩里這本新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關(guān)服裝的主題,。佩里對服飾的態(tài)度相當(dāng)嚴肅,是真正的鄭重其事,。他提醒人們只是在循規(guī)蹈矩地遵循著社會的一些習(xí)俗,,而并沒有對其深思熟慮過。男性的著裝需求相當(dāng)統(tǒng)一,,通常只是為了工作,,例如灰色的西服套裝:“他們著裝的首要功能并不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整潔帥氣,而是為了不被注意……西服套裝就好像是制服,,由于極度相似而拒絕給外界留下評論的空間,。”他引用心理學(xué)家卡爾·榮格的話說,,表現(xiàn)得正常,、普通、合乎規(guī)矩,,只是在對別人說,,我很成功。毫不奇怪地,,在男性們看來,,千奇百怪的女性服飾,其特點是輕浮,,只具有裝飾作用,。 人們追求的傳統(tǒng)男性氣概,包括完全不娘,、力爭成功,、堅強自信和激進好戰(zhàn)。由佩里來討論男性氣概,,無疑一直不太能為人所接受,。畢竟,他不僅僅是男性,,而且是位時不時扮女裝的男性,,就像早期的莎劇演員。 佩里對傳統(tǒng)男性氣概的抨擊,,并不是對男性的抨擊,。他認為有些男性氣概的價值觀,例如斯多葛主義的個體自足,,對男性可能造成慢性傷害,,對其與伴侶和父母的關(guān)系也可能造成影響。他們或許會因為“陽剛之氣”而收獲許多經(jīng)濟和社會上的利益,,但為此強加給自己的精神壓力卻往往讓人透不過氣,,為難自己,,也為難他人。 佩里認為,,男性需要更多地表達自己,,減少自我防衛(wèi)。他說男人看起來實在可憐,,他們不得不扮演自己的性別,,成為這種內(nèi)驅(qū)力的受害者。那些持傳統(tǒng)價值觀的男性甚至?xí)⑾蛲饨鐚で髱椭暈橐环N失敗,。但實際上,,身而為人,男性和女性的情感光譜是一樣的,,他們之所以有時候看上去無動于衷或者過分自責(zé),,是因為這個社會不鼓勵他們像秀肌肉一樣地去展示情感,甚至一點點對小巧美好事物的喜愛都會被認為姑娘氣,。他在書中提到一件往事:他小時候非常害怕在吃麥片時用有花朵圖案的碗,,因為一點點吃完牛奶麥片以后,花朵圖案就會露出來,。為什么要害怕呢?而佩里也著實受到過所謂男性氣概的虐待,,他的繼父十分狂暴,,扔家具、摔門,、打孩子……這很可能是佩里自己的暴躁脾氣和路怒癥的由來,。佩里認為,把男性視為社會的“默認背景”是有危險的,,因為我們會把男性的問題誤作為天然,、正當(dāng)?shù)闹刃颉?/p> 顯然佩里對傳統(tǒng)的男性氣概標準不以為然,他抨擊貝爺(Bear Grylls)大受歡迎的《荒野求生》真人秀:“他們教我們怎么在荒野生存,;怎樣給死鹿剝皮,,或者用樹枝建個庇護所。但我想看的是他們怎樣在倫敦找到一套負擔(dān)得起的公寓,,或者給他們的孩子找到一所體面的公立學(xué)校,。這才是21世紀社會真正的生存技能?!?/p> 這本書對一本大眾讀物來說有些長了,,并且究竟能贏得多少認同,也很可疑,。但是這些討論必須存在,,甚至早該存在——當(dāng)奈杰爾·法拉奇(Nigel Farage)這樣的老派男性為特朗普的粗鄙言論辯解說是“大男人的炫耀”,,以及當(dāng)特朗普把自己的不當(dāng)言論比喻為“更衣室玩笑”時。關(guān)于性別氣質(zhì)的討論,,應(yīng)該走出學(xué)院,,走出文化批評,走到更廣大更直接的前臺,。書中論點或許并無太大新意,,但這樣一個機敏又迷人的佩里,能夠極大地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幾乎就是一位在做脫口秀的理論家,,這種輕快的傳播力無人能及。他以自己非“大男人”的個人化經(jīng)歷,,讓我們脫下自認為不存在的眼鏡,,看看這個“大男人”塑造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