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講座PPT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通過數字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字素養(yǎng)(BCA160056)的工作文檔,。 這個假期受邀在很多培訓班進行了“數字化閱讀”的講座,很多老師都覺得這個講座充滿真知灼見,,反映了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系統(tǒng)思考和前沿探索,,紛紛向我索要PPT。為了簡化拷貝來拷貝去,,頻繁操作的麻煩,,我想通過“云”端共享,跟大家分享這個講座的內容。 講座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重新定義教育 教育是一種依托“媒介技術”傳播知識和智慧的人類實踐活動,。教育帶給人的人力資本增值分為兩層:第一層是符號讀寫能力,這里的符號包括中文,、外文、數字,、圖表等,。第二層借助于閱讀,獲知他人所見所思所想的“二手知識”,,讓一個人的認知超越生命的時,、空局限,成為一個具有世界認知觀念,、理性認知,、規(guī)則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的合格的現代人。 按照以上“教育定義”,,廣泛的社會教育系統(tǒng)就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閱讀”是一種跨越所有學科的“原子學習行為”,,學會學習就約等于學會閱讀,。 從口傳、手工抄寫,、印刷技術,、電子媒介,到數字媒介的人類歷史上媒介技術的發(fā)展來看,,廣義的人類“閱讀”經歷了聽與說(Oracy),、讀與寫(Literacy),以及今天互聯(lián)網時代的Digital Literacy幾個主要的階段,。 第二部分:什么是數字化閱讀,? 北大數字化閱讀實驗室對“數字化閱讀”的定義,包括兩個方面:(1)閱讀物的“數字化”,。微課,、視頻、VR,、虛擬實驗,、游戲等本質上,是一種與紙質教科書對等的,,數字化的“閱讀物”,。(2)教學方式的數字化。強調通過構建“課堂”以外的在線教學場景,,拓寬課程內容結構和教育組織場景,,從知識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革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類多場景的教學,,對教師的知識素質,、課程設計能力,以及跨越多個“空間”的教學組織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內大量以“數字閱讀”,、電子閱讀等為名義的所謂研究,,主要是圍繞“電紙書”展開討論,視野狹窄,,與本研究的定位不同,。 第三部分:'數字化閱讀'在線課程設計 “數字化閱讀”在線課程是一種“以在線學習活動”為核心的課程模式,對于在線教學平臺有著獨特的要求,。 數字化閱讀在線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步驟: 1.分析學習對象和課程目標 2.從網上公開資源中,,篩選出那些值得學生、老師“浪費”生命去認真閱讀的優(yōu)質內容,。 3.按照教學目標分析,,設計一套教學任務和評價方案。 4.在數字化閱讀實驗室平臺上,,設置和建立課程,。 一種在線教學平臺,本身就隱含這一種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大多數在線教學平臺,,帶有強烈的“以資源為核心”的色彩,不能支持數字化閱讀課程的運行,。幾家MOOC平臺在支持在線學習任務方面,,已經有了改進,但是流程,、操作,、對教師評價的支持等,還存在很大差距,,并不好用,。 第四部分:基于大數據的學習行為研究(由于未發(fā)表,這部分略去) 教育大數據,、教育人工智能的基礎都是“大數據”,,“大數據”來源于日程業(yè)務流程的在線化,就像淘寶,。自動,、持續(xù)地記錄每一筆購物交易的種類、數量、金額,、從此處寄往彼處等等,,奠定了螞蟻金服的新銀行業(yè)態(tài)。 教育行業(yè)可能正在迎接類似的變革,。 以下為這個講座的PP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