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先說答案《易經(jīng)》用陰陽術(shù)數(shù)的象數(shù)模型,,概括了整個世界的運行; 《道德經(jīng)》則講述了建立這樣的象數(shù)模型的“道”的理論依據(jù),,以及如何運用這樣的理論治理天下,,使天下得以長治久安,。 一些解釋根據(jù)首卦的卦序不同,夏有《連山易》,,商有《歸藏易》,,周有《周易》。 三易的內(nèi)容和道理都是一樣的,,只是卦序不同,。 現(xiàn)在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jīng)失傳,,僅存周易,。 易經(jīng)中的每一卦,代表著天地變化的一個象,,說的是一個大的時間序列中,,陰陽相合所推動出來的變化。 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著一個小的時間序列中,,陰陽二氣的此消彼長。 《易經(jīng)》的思想,,是華夏文化的總源頭,,其他的各家思想,都是源于《易經(jīng)》,。 用陰陽術(shù)數(shù)的象數(shù)模型,,就可以概括整個世界。 既然有了陰陽,,那么隨之而來問題就是,陰陽從何而來呢,。陰陽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來呢。 這個問題,,就需要用“道”的思想來回答,。 萬物本來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陰陽二氣,,創(chuàng)造了它們,; 天地,也是由陰陽所生,,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來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是有其他的東西創(chuàng)造了天地,; 這就是無中生有的概念,; 那么無既然能生有,,那么無又是從何而來呢? 無,,從一個連無都沒有的地方來,。 這個連無都沒有的地方,就是道,。 道從何而來呢,? 道不生也不死,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從道中來,它只效法自己,,這便是道法自然,。 《道德經(jīng)》就是這樣一本記載了“道”的思想,以及講述如何應(yīng)用“道”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典籍,。 這就是《周易》和《道德經(jīng)》的關(guān)系,。 舉個栗子說明“道法自然”道效法它自己,這個問題有些難以理解,,為什么萬物可以追溯到陰陽,,陰陽可以追溯到無,無可以追溯到道,,道卻只能效法它自己呢,?這該怎么理解呢? 比如,,我們面前有一臺電腦,。 它上面的各類文本文檔,圖片,,視頻,,音頻,他們就是萬物,; 這些WORD,、PS、Adobe Acrobat等等程序,,可以看作是天地,; 計算機里創(chuàng)造了WORD這些程序的底層機器語言,可以看作是陰陽,; 而這片讓機器語言得以生存,,演化出程序的虛漠空間,則是無; 而這片虛漠的空間又是從哪里來的,? 它存在于計算機的硬盤中,,又未必是存在于計算機的硬盤中,它產(chǎn)生了計算機的世界,,對于計算機這個世界來說,,它就是演化出那片虛漠空間的“道”,也可以說,,現(xiàn)在的這片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程序,、文件的虛漠的空間,就是“道”自己成長成的樣子,。 “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要想真正的理解“道”,,還是要認(rèn)真的閱讀《道德經(j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