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隴德 誰能代替你吃飯?誰能代替你運動鍛煉?個人要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致力于公眾健康事業(yè),,我一直強調(diào),生活方式和行為占影響壽命的60%,。個人要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力量型鍛煉須堅持 談及健康心得,我一直將運動放在首位,。我認為,,人的衰老主要是肌肉的流失。人到30歲左右,,肌肉就開始流失,,所以一定強度的負重鍛煉、力量訓練十分必要,,并且應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當初在學校里,我喜歡運動,,后來到了工作崗位上就沒能再堅持下去,。直到1994年,我發(fā)現(xiàn)自己體重增加,,甚至得了腰椎間盤突出,。這警醒了我,不鍛煉對健康存在極大的威脅,!從那時起,,我開始逐漸加強運動鍛煉,同時學習相關知識,。 在運動鍛煉方面,,我認為一定要堅持,每天至少鍛煉半個小時,,每周最好鍛煉三天以上,。此外,一定要有些比較強的運動來鍛煉肌肉,。 飲食多樣 數(shù)量有節(jié) 在科學進食方面,,我一直把“十個網(wǎng)球”“四個一”理念落實在生活中?!笆畟€網(wǎng)球”即中年人飲食量每天不要超過一個網(wǎng)球的肉、兩個網(wǎng)球的主食,,要保證三個網(wǎng)球的水果,,不少于四個網(wǎng)球的蔬菜。“四個一”則是每天一個雞蛋(帶黃吃),、一斤牛奶,、一小把堅果、一副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在日常飲食中,,我一直力求合理把握膳食的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保證食物的多樣化,什么都吃一點,,什么都不要多,。 與很多人的習慣不同,我調(diào)整了進食順序,,將水果放在飯前吃,,這樣既可以保證快速消化,又能有效幫助控制熱量,、補充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 不可迷信養(yǎng)生經(jīng) “牛奶有毒!”“南瓜能治糖尿??!”“綠豆、茄子能治百??!”……我認為這些“定律”沒有科學依據(jù),是所謂的“養(yǎng)生專家”為了賺取噱頭瞎說的,。 藥補不如食補,。除了吃飯,我不吃任何補品,,就連維生素也不亂吃,。而血脂高不能吃蛋黃、局部鍛煉可以使腰圍減少,、鍛煉要“聞雞起舞”這些看起來十分科學的說法,,其實也并不科學,甚至漏洞百出,。如何在繁雜的“養(yǎng)生知識”中獲取有益信息,?我認為,把科學的健康方案傳播給百姓,,“養(yǎng)生專家”才沒有市場,,養(yǎng)生知識才能去偽存真。(本報見習記者彭碧瑤整理)
《中國科學報》 (2018-07-27 第1版 要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