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的理解可以概括為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 廣義的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外部世界之間交通、貿(mào)易,、文化交流的途徑及其內(nèi)容,; 狹義的絲綢之路:為德國地理學家李?;舴?/strong>(Ferdinandvon Richthofen)所提出的歷史上西方和中國之間的地理交通,尤其是指漢代中國與中亞巴克特里亞之間經(jīng)營絲綢的貿(mào)易路線(以塔里木盆地為中心,,從里海延伸到長安,,一條橫貫東西的道路),但這定義不見于中國古代文獻,。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 Richthofen)出版的《中國親程旅行記》第一卷,,根據(jù)公元1世紀撰寫的《厄立特里亞海航行記》,,以及《史記·大宛列傳》,在描述公元前后中國與印度和內(nèi)亞巴克特里亞(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之間的貿(mào)易和交通時,,創(chuàng)立了“絲綢之路”(Seidenstrassen)一詞。 一般認為其開通具體時間為建元三年漢武帝派遣張騫赴西域(其實東西方文化交流在這之前就有,,比如:南西伯利亞戈爾諾·阿爾泰州的帕澤雷克古墓就出土了不少中國絲綢,,年代相當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只不過實在過于零星,。)但張騫的這兩次出使,先是為了聯(lián)合月氏,、后是為了聯(lián)合烏孫,,目的都是在軍事上夾擊或鉗制匈奴,并無意于大力開發(fā)通向羅馬的交通線,。(“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要知道咱家在大漢朝時可是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是霸氣外露啊,!軍事才是首要目的,。。,。) 在漢朝更沒有國家辦外貿(mào)的傳統(tǒng),,更何況這條途經(jīng)沙漠、石漠,、鹽漠,,只是在地圖上勉強連接起來的路線,,在漢朝人看來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式的穿越(要知道在當時可沒現(xiàn)在睡袋,、防潮墊,、防風衣褲,多功能水壺等等這么好的戶外裝備?。,。?/span>,絕非通過它能賣出多少絲綢,,做多少生意為根本目的,,所以與開拓商路無關(guān)。 直到兩漢結(jié)束,,絲路上中國的政府或民間均末曾組織過外銷絲綢的商隊,。雖然西域諸國 “貴漢財物”,樂于其 “奉獻” 和漢廷回報的 “賞賜” 之間謀取豐厚的差價,,但這個和正常的貿(mào)易實在不是一回事,。著名歷史學家老普林尼說:“中國非常平和,非常禮貌謙虛,。而且中國人只等人家來買東西,,從不往外賣東西?!?所以最初的貿(mào)易性質(zhì)是朝貢式的貿(mào)易,,其方向是自中亞向長安。 但漢代通西域后,,確實強化了漢地特產(chǎn)的絲織物通過其渠道流入西方,。《魏略·西戎傳》說,大秦 “常利得中國絲解以為胡綾,,故數(shù)與安息諸國交市于海中” ,。在羅馬所轄之地中海東岸城市帕爾米拉的古墓中,也曾出土漢代暗花綺,,可以視為中國絲綢在這個時期西傳的實物證據(jù),。 既然重商主義在漢代不得勢,那在這一條路上的商隊大部分是誰呢,?粟特人(粟特人居住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兩河中間的澤拉夫珊河流域的古代民族,,屬于東伊朗部落,粟特語是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下面的東伊朗語,。)《魏書·西域傳》記載:十六國,、南北朝以降,中亞的粟特人已 “多詣涼土販貨” 。史稱粟特人“ 利之所在,,無所不到” ,,自中國向西方運銷絲綢的貿(mào)易漸漸就操縱在他們手里,并且長期控制,。當時絲綢在中國的買入價和運到拜占庭以后的賣出價之間,,相差達 200——800倍 與黃金等價。雖然之間幾經(jīng)轉(zhuǎn)販,,收益也非某一家商隊獨享,,但到手的數(shù)額也足以令人咋舌。(那歌咋唱的,,哥有錢了有錢了,,朋友也越來越多啦,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兒,,有錢的感覺就是爽?。?/span> 可想這些粟特商隊冒著身命危險就是為了賺大錢,其本意絕對不會是充當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們只是期望手中的貨品能使人感到不可思議,,讓它的利潤空間最大化。所以商品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乃兩個層面上的事,,雖有聯(lián)系但還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100多年前,英國詩人吉卜林在《東西方謠曲》中說,, 東方與西方從不謀面,, 一直要到上帝的最后審判之前, 這兩個巨人才會面對面,, 站立在世界的兩端,。 花神芙羅拉 公元1世紀 47CM×41CM×6CM 龐貝出土 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收藏 龐貝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帕尼亞地區(qū)的一座古城,距羅馬約240千米,,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維蘇威火山東南腳下10千米處,在羅馬共和國后期和帝國初期,,這里肥沃的山坡上一直生長著茂盛的葡萄園,。 公元79年8月24日龐貝城的市民像往常一樣過著平常而忙碌的生活(公元前80年,,蘇拉人在龐貝城建立起了一座新的羅馬殖民地,,并將拉丁語作為當?shù)氐墓俜秸Z言。殖民人品不斷增長,,一度發(fā)展到一兩萬人,。。直到災難的來臨),,突然維蘇威火山(它一直是一座長期休眠的火山)爆發(fā),,噴發(fā)出四十億噸溫度高達九百攝氏度的火山灰,、熔巖、晶屑,、有毒氣體,,從中午1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整整18個小時,。將繁華的龐貝城(包括周圍許多城鎮(zhèn),,如:赫庫蘭尼姆)封存在了6米多深的地底。 將近1700年后,,公元18世紀中葉開始系統(tǒng)的考古發(fā)掘,,經(jīng)過百余年七、八代人的努力一直到現(xiàn)在仍在進行,,終于使龐貝古城重見天日,。但其挖掘工作尤其艱巨,它差不多是挖掘時間最長的眾多考古地點中最古老的一個,。由于它遭到毀壞的獨特方式,,從已出土的遺存中讓我們對共和國后期和帝國初期羅馬城鎮(zhèn)生活與藝術(shù)進行歷史重構(gòu),其史料的完整和真實程度是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匹敵的,。被發(fā)現(xiàn)的不僅僅是建筑( 龐貝古城占地1.8平方公里,,就以發(fā)掘25家妓院,還有大量保存良好的啪啪啪色情壁畫,,符號和銘文,。在那個時代,賣淫是合法的,,性工作者往往是奴隸,,可見色情和性在當時的文化生活中可謂司空見慣。一間民居墻上題著一句銘言:“像蜜和蜜蜂,,有了情人,,生活才會甜蜜?!?性如同死,,始終在消耗著人類的興趣,其觀念可比后來很多時代都要開放寬松得多,。),,還有繪畫,雕塑,,家具,、花瓶、珠寶、銀器,、甚至人類的尸骸,。 龐貝古城:最后的一天 的劇照我第一次見到龐貝古城出土遺存,是在2007年北京中華世紀壇的《龐貝末日展》,。因為不允許照相,,所以只偷偷拍了二、三張,。其中死前那一瞬間痛苦扭曲姿勢的石膏人像(將石膏注入尸體在火山灰中留下的空洞而成)展品帶給我的震撼在內(nèi)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無論貧貴老幼,人類在大自然的災難面前是多么渺??!人,因常懷尊重與敬畏之心,。 2007年《龐貝末日展》偷拍的其中一張照片 他們看起來是處于極度的痛苦之中的人,。這不是藝術(shù)品,也不是仿造品,,這是石膏,,是跟人的骨和肉相適的衣服,他們痛苦的死亡也可以說是身體和形態(tài)的新生,。我看著他們的悲慘樣子,。我聽到找媽媽的聲音,我看到有人摔倒,,也看到有人因痛苦而扭動這身軀,。 ---路易吉塞特布里尼 愛、知識及對人類苦難的同情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三元素,。 ——羅素 如果想更多了解關(guān)于龐貝古城推薦大家去看《紀實:BBC之龐貝古城最后一天》《PompeII :The Last Day》本片透過目擊者的眼光,,呈現(xiàn)龐貝城的最后二十四小時。豆瓣評分 8.0 在龐貝古城中,,幾乎每一座房屋和別墅的墻上都有濕壁畫,,畫著柱子和遠景,精致的植物花紋,,還模仿著帶框的小型繪畫作品,、希臘神話、宗教儀式場面等等,。這幅《花神芙羅拉》即發(fā)現(xiàn)于龐貝古城中阿里阿德涅別墅的臥室內(nèi),。 芙羅拉是古羅馬神話中的花之女神,英文為Flora,,代表春天與鮮花,。 在濕壁畫中這位微微回首的花神一手持花籃,一手輕捻花枝,,身著色澤鮮艷華麗,、質(zhì)地輕柔的絲綢服飾,美麗而優(yōu)雅,。衣褶隨風飄動,,曼妙嫵媚的身姿仿佛是在跳舞一般。 敲黑板,!什么是濕壁畫,? 在墻面熟石灰泥(LIME PLASTER)還十分潮濕的時候就進行繪制的一種壁畫。 繪制者首先要用光滑的泥刀在墻壁上涂抹好幾層熟石灰泥(如果戶主有錢,,可以在灰泥中混合大理石粉),,把熟石灰顏料溶解于水,開始做作畫,。在濕壁畫畫法中,,顏料由于濕墻壁的極細縫隙產(chǎn)生毛細管虹吸作用而被吸收,并且成為墻壁表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顏色非常穩(wěn)定,,是能夠永久保存繪畫的技巧之一。 看著這位穿著絲綢服飾的花神,,我想知道中國的絲綢最早是何時傳入西方的呢,? 在西方有學者認為古典時代及其以前,希臘人是不知道絲的存在的,。也有學者認為,,古代地中海地區(qū)很早就有使用野蠶絲的傳統(tǒng),并且也有考古學的證據(jù),。 1991年,,美國學者巴伯爾在《史前紡織品》一書中認為古典時代后期希臘人的紡絲技術(shù)來自對中國絲綢技術(shù)的模仿,希臘語中指稱絲的詞匯直接來自中國的 “絲”,,希臘人借用中國的 “絲” 字的發(fā)音,,加上希臘語中常用的形容詞后綴-,這一詞語后來又用于指稱絲的來源地——賽里斯,。再后來,,許多民族語言都借用了希臘語的來指稱絲,比如英語中的 silk,。 1995年,,又一位美國學者艾琳·古德在《漢代之前歐亞大陸的絲》一文中概覽了從蠶繭中抽取絲的技術(shù),并且力圖從現(xiàn)存的纖維測試結(jié)果中回溯各種絲的品種及其原產(chǎn)地,。她認為,,中國的絲最早傳入歐洲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早期,。 不過綜合目前考古學的發(fā)現(xiàn)和古代文獻記載,中國絲綢傳入古代希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可能的零星傳入,,時間是在希臘的古典時代(公元前5—前4世紀)中國絲綢的西傳,首先是從蒙古高原到阿爾泰山,,再經(jīng)過準噶爾盆地到哈薩克丘陵,,或者直接由西伯利亞南部的巴拉巴草原到黑海地區(qū)的北方草原。實際上,,這是一條從東到西的絲綢傳播路線分出來的兩個岔道,,這兩個岔道最終又匯合于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希臘地區(qū)。前者從中亞經(jīng)過波斯帝國傳入希臘地區(qū),,后者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傳入希臘,。這條傳播路線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前已經(jīng)存在了若干世紀。 第二個階段是小規(guī)模傳入,,時間是在亞歷山大東征及其以后的希臘化時代(公元前4世紀后期到公元前1世紀)亞里士多德生活的最后十幾年,,正是亞歷山大東征的時間。亞里士多德在《動物志》(所有傳世希臘文獻中這本書的史料價值是最高的)記載了科斯島的人們養(yǎng)育一種類似蛆蟲的小蟲子,,這種蟲子從幼蟲變成蠶蛾需六個月,,然后婦女們拆開蠶繭、紡絲,,再將絲織成布,。基本上可以肯定亞里士多德對這種蠶蟲的記載是建立在實際觀察的基礎(chǔ)之上,。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他所記載的極有可能是中國的養(yǎng)蠶紡絲技術(shù)。張騫鑿空西域以后,,橫貫歐亞大陸的商路已經(jīng)打通,。經(jīng)過歐亞大陸各民族的逐步“接力”,中國絲綢從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南亞的印度到達原來的帕提亞境內(nèi),,然后到達小亞細亞,最后通過愛琴?;蛘咧苯哟┻^地中海到達希臘地區(qū),。不過,此時傳入希臘地區(qū)的中國絲綢主要還是紡織成品,,規(guī)模不大,。 第三個階段是大規(guī)模傳入,時間是拜占庭帝國時期(公元4世紀及以后),。拜占庭帝國統(tǒng)治希臘地區(qū)的時期,,距離李?;舴宜缍ǖ慕z綢之路開通的時間已經(jīng)有500多年了,歐亞大陸物質(zhì)文明交流更加頻繁,,絲綢作為重要的交流內(nèi)容,,已經(jīng)大量進入拜占庭帝國,引起帝國內(nèi)各個階層的濃厚興趣,,不再是貴族階級獨享特權(quán)的象征了。根據(jù)普羅科皮烏斯記載,,拜占庭帝國官方不僅通過貿(mào)易獲得中國的絲綢,,而且開始有意識地了解種桑養(yǎng)蠶的知識,并獲得了生成蠶絲的技術(shù),。 雅典娜大理石雕像 公元前1世紀——公元5世紀 高145CM 意大利羅馬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收藏 阿弗洛狄忒大理石雕像 公元1世紀——公元2世紀 高129CM 意大利羅馬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收藏 ———休息,、休息一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yǎng)蠶和生產(chǎn)絲織物的國家,并且在長時期中是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北方的河南滎陽青臺村仰韶文化遺址,、南方的浙江吳興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均曾出土過絲織物,。 絲織技術(shù)在商代就已經(jīng)很先進,,在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青銅禮器上,外表都鑒識出絲綢殘跡,。絲織品同青銅器一樣是華貴奢侈的物品,,在當時只有貴族才能享用。到了漢代,,由于養(yǎng)蠶和繅絲的技術(shù)的改進,,已經(jīng)可以生產(chǎn)出質(zhì)地優(yōu)良的蠶絲。漢代的養(yǎng)蠶業(yè)在以齊郡和陳留郡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最盛,,所飼之蠶應多為一化性三眠蠶,。而在秦漢大貴族的墓中有以銅蠶或金蠶隨葬,據(jù)說始皇陵中有“金蠶三十箱”,。,。。(幾箱金蠶算啥,,始皇陵里的寶貝哼哼,!和那誰商量商量,啥時候把始皇陵打開看看唄?。?br> 在自然界中絲屬于超長纖維,,長度可達1000米,但直徑僅在6至30微米(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之間,。煮繭繅絲時只要將幾個繭的絲頭(緒)并在一起,,于卷繞過程中便可抱合成一根絲線,。 (去年秋天回家,剛好碰到杭州余杭運河美食節(jié),,被大表哥 “抓去” 玩玩,,拍了這張照片。,。,。左邊那個盆里的就是蠶,右邊的就是世界級非遺余杭 “清水絲棉” 啦?。?/span> 紡織品是經(jīng)線和緯線按直角相交編織而成,。 如果緯線完全依照規(guī)則的次序一上一下地交叉穿過經(jīng)線,即為平織,。如果緯線跳穿過兩到三根經(jīng)線,,則會有一點不規(guī)則的花紋出現(xiàn)。通過控制這些花紋的準確位置,,使之組成一定的行列,,就能織成一款完整的圖案。因此,,圖案是由兩個最基本的單元——經(jīng)線和緯線按照精確計算后的點陣排列組合而成的,。 “長壽繡”絳紅絹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45CM×50CM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乘云繡”黃棕絹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40CM×19.5CM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漢代將絲織品統(tǒng)稱為帛或繒。《說文·帛部》:“帛,,繒也,。” 而絹在漢代,,特指未漂湅的泛黃色之帛,。其中粗絹主要用于衣物的里部,細絹則多用作衣物的緣,。 刺繡在商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其中出土的一個商代銅觶上就粘附著菱紋挑繡的印痕。西漢是我國刺繡發(fā)展史上的興盛時期,,幾乎每個有絲織品的墓葬中均有刺繡出土,。《鹽鐵論·散不足篇》說:“今富者縟繡羅紈,中者素綈錦冰,?!?/span> 由于刺繡較織錦更為費工,其價值在錦之上,。 馬王堆1號西漢墓(1972-1974年發(fā)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貴文物,,其中有五百多件織精繡美的絲織衣物,。。,。算了,,這個太有名了,我在這里就不多介紹了,,你們?nèi)ズ喜┪镳^三樓展廳看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吧,!不過友情提醒,我讓那個千年老太太嚇了一大跳,!所以她的照片我就不放了啦,。。,。)中出土的繡品很豐富,,共有40件,。其中最多的就有 “長壽繡” 和 “乘云繡” ,,均為渦旋狀紋樣,間或夾雜有螭頭狀圖形,,是自蟠螭紋向云氣紋轉(zhuǎn)變的一種過渡形態(tài),。 這類渦旋紋由各種卷繞的弧線構(gòu)成,它們的弧度或互相平行,,或開張,,或收斂,但必須流利灑脫,,才能表現(xiàn)出美感,,因此在技術(shù)上有相當高的要求。 漢代刺繡所用絲線,,均須經(jīng)過浸染或涂染,。染色用植物染料為主,涂染時亦可用礦物顏料,。其中茜草,、梔子、靛藍是用來染紅,、黃,、藍三原色,當然這個只是籠統(tǒng)的說法,,其色度并不純正,;而其它的間色通過套染取得。 茜草原產(chǎn)我國北部,,是一種多年生蔓草,,其黃赤色的根含有茜素,,為古代染紅色的重要染料。用茜草染成的紅色叫 絳(接近現(xiàn)代的土耳其紅),,不如大紅鮮艷,,并且染色的牢度較低。有詩曰:“休洗紅,,洗多紅色淡,;不惜故縫衣,記得初按茜,?!?nbsp;說的就是茜草所染之衣逐漸褪色的情形。 梔子原產(chǎn)我國南部和西南一帶,,它的果實中含有藏紅花酸,,用它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在漢代,,高級的黃色衣物就是用梔子所染,。看這件 “乘云繡” 黃棕絹,,雖經(jīng)歷了二千多年,,但外觀依然顏色鮮明。 彩繡云紋香囊 東漢(25年—220年) 長7.5CM 193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羅布泊樓蘭遺址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說文解字》中說:“香,,氣芬芳也,。” 西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非洲,、東羅馬、西域的香料開始輸入中國,。《史記·貨殖列傳》曰: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其中果布應為馬來語,,即龍腦,。 在漢代貴族陪葬的墓中也會出現(xiàn)香料和香具,見于記載的香料有花椒,、佩蘭,、辛夷、蒿本、桂等,;香具有香囊,、香奩、香枕,、熏爐,。漢代人已經(jīng)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轉(zhuǎn)而使用多種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 這件彩繡云香囊在深香色綈面上以紅,、黃、綠色絲線繡出花朵紋及變形云紋,,針法為索繡,,但針腳整齊,在有花紋處索辮盤旋密集,,不露空白,,繡工相當熟練。 印花對鳳對馬聯(lián)珠人物紋中衣 北朝(386年—581年) 長115CM 征集購買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由于自然條件和保存狀況的限制,,北朝時期出土的紡織品集中發(fā)現(xiàn)在新疆吐魯番一帶,。 從出土的情況看,絲織品的使用存在著明顯的等級貧富差別,,出土錦,、罽(用毛做成的氈子一類的東西)等高檔紡織品的墓主身份較高,,而平民墓葬所出的物品與衣物基本相符,,沒有一件貴重織物。 這件印花對鳳對馬聯(lián)珠人物紋中衣具有北魏中晚期的特點,,采用對稱式構(gòu)圖,,圖案的題材為常見的對鳳、對馬,、人物,,還有這個階段代表性紋樣單層聯(lián)珠紋錦,深受西亞薩珊波斯錦的影響(西方紡織品對中國的影響,,首先是從紋飾開始的),。 北魏建立以后,高昌地區(qū)不再能夠像過去那樣從河西以及中原汲取營養(yǎng),,它與柔然,、突厥和西方的聯(lián)系日趨緊密,此時正值西亞薩珊波斯強大繁榮的庫思老一世(531——579年),、二世(590——628年)在位時期,,從中國傳入并發(fā)展出自身特色的波斯等地絲織技術(shù)在此時反傳至中國,這個階段的吐魯番墓葬文中經(jīng)常提到 “波斯錦”,并在實物中出現(xiàn)強烈的波斯因素,。 其實,,早在公元前1世紀開始東西方的聯(lián)系是斷續(xù)的、不定期的,、偶然發(fā)生的,、并不是經(jīng)常性的。不要認為張騫通西域,,就真的建立起了通達歐亞的絲綢大道,。漢代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同時期的羅馬也是一個偉大的文明,。但兩國在人種,、語言、宗教信仰,、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等等方面的差異極大,是從完全不同的歷史條件中誕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交流借鑒的成分很少,,所以以其說 “無問西東” ,到不如說 “遙相輝映” 彼此遠遠地觀賞更加合適,。,。。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因進口中國絲織品而耗盡了資財,,從而加速了自身的衰亡,下這樣的結(jié)論未免有些夸大其辭了,。 當然絲綢之路上輸送的不僅僅是絲綢,,從時空和交易額方面縱觀絲綢交易所占的比例很小。起初中國從中亞獲得主要是馬,、皮革,、苜蓿的種子、葡萄的種植技術(shù)和葡萄酒,。后來引進了更多的農(nóng)作物:洋蔥,、黃瓜、胡蘿卜,、石榴,、核桃等。相互交易的物品還有茶葉,、香料,、象牙、犀牛角、糖霜,、肉桂,、姜汁等等。而中亞商人從中國交換的物品除了絲綢,,還有瓷器,、青銅器、漆器,、紙等等,。 下篇繼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