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灸友私信老師,她素有陽虛癥狀,,所以想借三伏灸把身體給調(diào)理好,。去年她和兩個姐妹一起做了三伏灸,兩個姐妹的陽虛癥狀都有明顯改善,,偏偏她反響平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同樣是陽虛,,為啥別人灸好了,,就她灸不好?思來想去,,她決定在做三伏灸前先咨詢一下老師,。 一、調(diào)理陽虛,,必得艾灸,! 首先,這位灸友的做法值得肯定,。因為“天下扶陽,,灼艾第一”,艾灸與陽虛之人天生一對,,調(diào)理陽虛,,必得艾灸!那么,,在所有補充陽氣的方法中,,為什么艾灸能排第一呢? 我們來看艾灸用的原料——艾草,。艾草產(chǎn)于陽面(能曬到太陽的地方),,充分汲取太陽的精華,是純陽植物,。 艾灸就是對艾草或艾草制成的艾條煙熏火灼,,使其溫熱之氣及藥性由肌表透達經(jīng)絡,經(jīng)由經(jīng)絡和臟腑相互聯(lián)系,、絡屬關(guān)系,,而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循環(huán)全身,。艾灸時會釋放出具有超強穿透力的近紅外線,把艾草的藥性及有效成分通過穴位經(jīng)絡傳遞至人體的病灶及臟腑,,從而達到祛除病邪,、調(diào)和臟腑、平衡陰陽等目的,。加上火本屬陽,,因此艾草燃燒后作用力更強,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夏季,,人體陽氣浮越,伏陰在內(nèi),,加上暑多挾濕,,常導致中焦溫化寒濕之力不夠,致使寒濕中阻,。此外,,人們習慣呆在空調(diào)房、喝冰鎮(zhèn)冷飲,、熬夜等,,也在大量耗傷陽氣。故而,,夏季宜艾灸養(yǎng)陽,。 二、先天之陽VS后天之陽 人體陽氣分為兩部分:一是先天之陽(元陽),,二是后天之陽,。 先天之陽相當于火種,來自于先天之本——腎,,它主要依靠遺傳,;后天之陽相當于木材,來自于后天之本——脾胃,,它主要從水谷精微中獲得,。一堆火要想燒得旺盛持久,僅有火種是不夠的,,還要木材,。腎,就是我們的先天火種,;脾胃,,就是我們的后天木材。 由于先天之陽與后天之陽的緣故,,一般我們所說的陽虛,,主要指腎陽虛和脾陽虛,。 三、五臟皆有陽虛 陽虛好比火力不足,,落實到人體感覺上,,就是一個字:冷。也就是說,,無論哪種陽虛,,“冷”是它們的共同點。 上文說了,,陽虛以腎陽虛和脾陽虛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臟腑就不會陽虛——事實上,五臟皆有陽虛,。并且,,臟腑不同,陽虛癥狀也不同,,當然,,配穴也不同,具體如下: 1 腎陽虛 治則:溫補腎陽,,兼養(yǎng)精血 取穴:命門,、腎俞、關(guān)元,、太溪 2 脾陽虛 癥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惡心呃逆,、腹冷腹脹、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而胖,、舌苔白滑,、畏寒怕冷等。 治則:溫中健脾 取穴:脾俞,、神闕,、關(guān)元、足三里,、陰陵泉 3 胃陽虛 癥狀:不思飲食,、惡心欲嘔、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畏寒怕冷等,。 治則:溫中和胃 取穴:胃俞,、中脘、梁門,、關(guān)元、足三里,、梁丘,、沖陽 4 心陽虛 癥狀:心臟部位發(fā)涼、怕冷,,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心悸冷汗,,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面色少華,,惡寒怕冷等,。 治則:溫通心陽,兼養(yǎng)心神 取穴:心俞,、膻中,、至陽、關(guān)元,、極泉,、神門 5 肝陽虛 癥狀:頭暈目眩、疲勞無力,、兩脅不舒,、乳房脹痛、情緒抑郁,、多疑善慮,、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腹疼痛,、脾氣急躁,、惡寒怕冷等。 治則:疏肝理氣,,兼養(yǎng)肝血 取穴:肝俞,、膝關(guān)、章門、期門,、陽陵泉,、太沖、行間 6 肺陽虛 癥狀:最典型的癥狀就是氣喘氣短,,稍微一動就這樣,。此外,還常表現(xiàn)為咳喘無力,、呼吸微弱,、聲低懶言、咳痰清稀,、流清鼻涕,、面色淡白、惡寒怕冷等,。 治則:溫補肺陽,,宣肺散寒 取穴:肺俞、大椎,、風門,、迎香、合谷 綜上所述,,陽虛以“惡寒怕冷”癥狀為要點,,但不同臟腑的具體表征不同,配穴也有所區(qū)別,,故而,,在調(diào)理陽虛之前必須先辨證,辨明到底是哪種陽虛,? 四,、陽虛,必須灸透督脈,!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所以,陽虛之人要補充陽氣,,必先灸透督脈,,無論哪種陽虛都是如此。 灸透督脈有兩種方法:首先推薦督灸,,其次推薦隔姜灸重點穴位,。 1 督灸 督灸又稱長蛇灸,,這是灸透督脈的最佳方法:一來因為督脈“陽脈之海”的特性,,二來因為督脈位置特殊——脊柱脂肪少,,方便艾灸的藥性和熱力盡可能深地透達經(jīng)絡。 具體步驟 1,、生姜2斤,,用榨汁機榨出姜汁,將姜泥姜汁留作備用,; 2,、將肉桂、丁香,、花椒等溫經(jīng)散寒的中藥打粉,,制成脊療粉; 3,、將姜汁均勻涂抹于脊柱,撒上脊療粉,,再鋪上姜泥(1-2厘米厚,,4-5厘米寬); 4,、將艾柱放在姜泥上,,用打火機點燃; 5,、根據(jù)受灸者的承受能力,,酌情增減艾柱; 6,、待脊柱乃至整個背部溫熱后即可,; 7、艾灰和姜泥停留一段時間后再去除,。 按照這種方法艾灸后,,脊柱皮膚溫暖潮紅,整個背部都暖烘烘的,,甚至腹部乃至全身都有熱感,,對腰脊酸軟、痛經(jīng)閉經(jīng),、頭昏頭重等都有效果,。 2 隔姜灸重點穴位 督灸雖好,但有些人嫌麻煩,,這種情況下,,可以隔姜灸重點穴位代替,,效果也很好。 具體方法是:將姜片切成薄片,、扎孔,,將艾絨放在姜片上,在重要穴位上點燃,。 一般取以下穴位: 會陰穴:陰經(jīng)脈氣交會之所 會陰穴是任督二脈的下交位置,,任脈統(tǒng)于前,主一身之陰,;督脈率于后,,主一身之陽。任督二脈相通,,溫熱之氣才能循經(jīng)溫腹暖背,,通達周身,循環(huán)不息,。 長強穴:陽氣生發(fā)的起點 長強穴是督脈的起始穴,,古人對此穴的穴名有過這樣的解釋:“循環(huán)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边@句話表明:長強穴是保證人體氣血循環(huán)的第一要穴。 注:由于會陰穴和長強穴比較隱秘,,可以通過專用的坐灸凳溫灸,。 腰陽關(guān)穴:陰陽相交之點 腰陽關(guān)穴是陰陽交匯點,它相當于陽氣通行的“關(guān)口”,,很多人總是感到后背發(fā)涼,,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陰陽交會點的經(jīng)絡不通,致使陽氣無法上行,。艾灸腰陽關(guān),,就好比打通了陽氣通行的“關(guān)口”,陽氣得以暢通無阻,。 命門穴:腎陽藏身之地 腎陽是元陽,,那么它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命門穴中,。俗話說“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這里所說的火力,,就是命門所藏之真火,,稱為命門之火。艾灸命門穴,,就像“煽風點火”一樣,,能夠生發(fā)腎陽,,讓腎陽之火得以循經(jīng)而行。 至陽穴:陽氣最盛之處 所謂“至”,,就是極致,、鼎盛的意思,至陽穴就是陽氣到達了頂點,,即將由盛轉(zhuǎn)衰的穴位,。艾灸至陽穴,可以讓陽氣維持在鼎盛狀態(tài)久一點,。此外,,至陽穴還有補心的作用,如果經(jīng)常感到心慌,、胸悶,、心跳時快時慢、心悸等,,建議艾灸至陽穴,,效果堪比“強心針”。 陶道穴:氣血循環(huán)之道 人體督脈的氣血從長強穴開始,,經(jīng)過陶道穴,,到達百會穴,再經(jīng)過前額,,與任脈相接,繼而再轉(zhuǎn)入長強穴,,進入督脈,,以此循環(huán),川流不息,。 古人用“陶”形容物體旋轉(zhuǎn)之快,,因而陶道穴就是氣血循行速度極快的一個穴位。氣血自由不停地循環(huán)運轉(zhuǎn),,才能陰陽協(xié)調(diào),。艾灸陶道穴,可以促進全身氣血循環(huán),,尤其手腳冰涼之人,,說明氣血運行不暢,尤其要艾灸陶道穴,。 大椎穴:諸陽之會 大椎穴是督脈與手部三陽經(jīng)的交會穴,,被譽為“諸陽之會”,它是三伏灸,、三九灸的必灸穴位,。艾灸大椎穴,,好比給人體再造一個“小太陽”,特別適合體寒,、陽虛,、免疫力差的人。 關(guān)元穴:補充元氣的重要穴位 關(guān)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的交會穴,,真陰真陽皆關(guān)鎖于此,。艾灸關(guān)元穴能直達精宮以助元陽,起到暖丹田,、壯元陽,、補腎精、益骨髓的效果,。 |
|
來自: 昵稱44384288 >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