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解毒,,祛濕,,散瘀,止血,。用于痢疾,,泄瀉,乳蛾,,瘧疾,,風濕痹痛,跌打腫痛,,崩漏,,癰腫疔瘡,瘰疬,,毒蛇咬傷,,濕疹,腳癬,,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9~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漱。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貯藏】置干燥處,。 已選標準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用于痢疾,,胃疼,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等癥,。 【用法用量】 20~50克,,水煎入丸,,入散,。水煎內(nèi)服,。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藥理作用】 其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拼音名】 Là Liǎo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 hydropiper L.,,以全草或根,、葉入藥,。全草四季可采,,根和葉隨時可采,,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用于痢疾,,胃腸炎,,腹瀉,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